人民網>>能源>>滾動

醫療照射是人工輻射照射最大來源 要加強防護意識

2014年01月16日16:33    來源:中國環境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醫療照射是人工輻射照射最大來源 要加強防護意識

  “CT掃描對人體的損傷比拍片要高出100多倍,做一次CT全身掃描體檢,會使受檢者輻射致癌的危險性增加約8%。”一直以來,關於CT致癌的說法疑雲重重。事實上,這個在醫療放射診斷領域持續多年的困惑一直讓人充滿擔憂。CT致癌是否可信?我們該如何判斷醫療照射的安全性?

  “醫療放射檢查給人們帶來的影響並非那樣聳人聽聞,用一次CT檢查的劑量來推算致癌風險率更是毫無依據。” 多次參與醫療放射防護標准起草的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鄭鈞正解釋說,“然而,目前來看,醫療照射應該是普通公眾所接觸的人工輻射照射最大來源。其他任何一個人工輻射的來源都不像醫療照射這樣直接。”

  被遺忘的醫療照射3原則

  這個寒風凜冽的冬天,來自山西平魯的王女士帶著兒子來到了北京第二炮兵總醫院。這一次,王女士鬆了一口氣,今年16歲的兒子一個月內接連在當地醫院做過3次CT檢查以后,醫生直接讓她拿著片子過來查看。

  “雖然並非所有人都會接受醫療照射,但從聯合國原子能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每年對公眾所接受的輻射劑量統計來看,醫療照射的人均接受劑量正在逐年增加。” 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副總工程師周啟甫的擔憂並不多余。作為公眾接受人工輻射的最大來源,醫療輻射在我國長久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

  據介紹,電離輻射對人體的生物效應分為確定性效應和隨機性效應兩大類,一般來說,一次放射診斷檢查的輻射劑量很難達到產生確定性效應(如皮膚損傷等)所需要的閾值劑量,因此,放射診斷檢查不大可能產生確定效應。但由於隨機性效應(輻射誘發癌症及遺傳疾病)不存在閾值劑量,隻要接受照射就有可能發生,發生的概率與劑量大小成正比,所以要盡可能地減少人體受照劑量。

  據了解,我國針對職業人員(輻射工作人員)的劑量限值是每年20毫西弗(輻射劑量的基本單位之一), 對由於某項輻射活動附加給普通人的公眾輻射劑量限值是1毫西弗。“而對於醫療照射來說,我們無法對每種檢查的病人劑量給出一個限值。”周啟甫解釋說,由於醫療照射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獲取有針對性的圖像,因此,一般都要以得到足夠清晰的圖像為前提,如果限制了輻射劑量值,有時將無法得到想要的圖像。”

  “美國人均接受醫療照射劑量約為3.0毫西弗/年,已經超過了天然輻射照射的2.4毫西弗/年。目前我國的人均醫療照射劑量為0.6毫西弗/年,盡管這一數字並不算高,但隨著醫療保健水平的提高。可以預計,我國的醫療照射劑量也會逐年增加。”周啟甫說。

  從輻射防護的角度來看,醫療照射應遵循3個原則:輻射實踐正當性、輻射防護最優化、個人劑量限值。然而,這3個在其他行業操作起來並不困難的原則在醫療照射上卻面臨著諸多實際困難。

  “首先是正當性的問題,其他的實踐活動,比如建不建核電站,可以找專家評估利益和代價的大小,從而決定是否可行。然而,在醫學上,這個判斷缺少一個可操作的途徑。”周啟甫認為,醫療照射的正當性判斷應分為兩個層次,首先是要對某種放射診斷和治療方法進行利益、輻射危害分析,確定這種診斷或治療是否可以應用於臨床﹔第二個層次是要對每位接受診斷或治療的病人進行正當性判斷,及病人是否應該接受放射診斷檢查或治療。問題的難點不在第一個層次,而是在第二個層次的判斷上。

  “我們需要針對每個病人進行具體分析。這個病人是否適合做這個檢查?有沒有確切的臨床指標來確定?是否有其他非輻射的方法可以代替?這種具體到個人的正當性是很難判斷的。”

  另一方面則是劑量限值的問題。據介紹,我國基本安全標准給出了醫療照射指導水平,然而這只是某些診斷檢查病人受照劑量的參考水平,不像劑量限值,它不是強制性的,而是希望各個醫療單位採取可行的措施,在取得滿意診斷圖像的同時,盡可能地使病人劑量減少到指導水平以下。

  X射線下的失語人群

  家住北京的楊女士近來很是擔憂,家裡的老人這個月已經做了3次肝部CT了。為了檢查病灶的變化,這些檢查必須得做。但是老人身體本來就弱,做這麼多檢查會不會不好?盡管對此心存疑慮,但當記者問及是否會在被要求做CT檢查時質疑醫生的決定,楊女士還是堅決地搖頭:“還是會聽醫生的,不會有什麼質疑。”

  如果說在做不做的問題上,人們一致聽從醫生的決定可以算是一種理性的選擇,那麼,在怎麼做的問題上,人們似乎選擇了群體性失語。當“裸奔”成為一種時尚的調侃時,“裸拍”卻一直處於人們認識的盲區。

  “防護衣?好像沒有,就是直接站上去。”在同仁醫院放射科做食道造影檢查的一對父子顯然對此並不了解,“門上寫著,懷孕的和准備懷孕的不能做,其他人應該沒關系。”而當被問及是否認為放射檢查需要防護措施時,2/3的受檢者均表示,一次兩次應該沒問題。僅有一位受訪者明確表示,做檢查時應該採取防護措施。

  “按照規定,應該對受檢者的非投照部位進行適當的屏蔽防護,特別要注意保護女性盆骨、乳腺、甲狀腺等輻射敏感器官和組織。” 四川省成都心血管病醫院放射科的胡醫生告訴記者。

  事實上,早在2006年3月實施的《放射診療管理規定》中就已明確規定,放射診療工作者應對患者鄰近照射野(指照射范圍)的敏感器官和組織進行屏蔽防護,並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檢者輻射對健康的影響。這裡的敏感器官主要指甲狀腺、乳腺、性腺和晶狀體(眼睛)。

  與此同時,廢片率高和重復拍片是我國醫療照射中不容忽視的另一大問題。

  據了解,我國對此早有相關規定,要求每個醫院的廢片率不能超過2%。“很多醫院報出的數字並沒超過這個標准,但實際上很難驗証。”周啟甫認為,導致重復拍片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各醫院之間的檢查結果互不認同。

  “一般來說,許多醫院不願認可病人在別處做的檢查,主要是避免誤診,擔心引起糾紛,畢竟,根據自己醫院做的檢查得出結論會更放心。”胡醫生說。而當記者以受檢者家屬的身份進行咨詢時,同仁醫院的一位放射科醫生給出了一個相對折中的回答,“需要根據片子質量來決定,如果比較清晰,會請專家會診,這樣有可能不用再重新做檢查,如果片子不清晰,則應該重新檢查。”

  讓人擔憂的是,我國醫療照射的陽性檢出率並不高。“由於正當性操作存在客觀困難,在大量的放射性診斷檢查中,真正能檢測出有病的比例並不高。”周啟甫指出了當前醫療照射的另一個問題。

  盡管如此,在面對醫生的檢查單時,幾乎無人選擇質疑或拒絕。

  醫療照射劑量應備案

  專家:公眾要加強防護意識

  “教育水平越來越高,文盲越來越少,可是醫盲幾乎沒有減少。病人在這一塊缺乏的知識太多。而相關部門無法對每個醫院進行24小時監督。”周啟甫說,事實上,衛生部門10年前就開始試驗性地開展放射診斷和治療的質量保証和質量控制工作,以期通過質量控制檢測,確保診斷和治療設備處於最佳工作狀態,在獲得好的診斷和治療效果的同時,盡量降低病人的劑量,但其中牽涉到很多問題,如病人劑量跟許多因素有關,包括設備的類型、設備的性能狀況、曝光參數的選取、膠片沖洗等與成像相關的各種因素都會影響受照劑量。

  據了解,在國外,有的國家為了盡可能減少病人接受劑量,在每台X光機的出口處安裝一台劑量監測的設備,當射線穿過監測設備時,病人檢查時所有的劑量也會被記錄下來。同時,病人最后的檢查報告單上會記錄這個病人此次檢查所接受的劑量,以便下次看病時作為參照。

  此外,周啟甫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給開展放射診斷、放射治療和核醫學的醫院同時頒發兩個許可証,一個是放射診療技術和醫用輻射機構准入許可証,由衛生部門頒發,主要負責監督醫療部門是否有能力開展放射診斷檢查以及是否實行了放射診療過程中的質量保証和質量控制﹔一個是輻射安全許可証,由環保部門頒發,主要負責監督醫療部門的輻射源安全問題,比如是否能保証放射源及放射廢物的安全,放射診療產生的氣體或液體廢物是否對公眾與環境造成了影響等。但由於實際情況復雜,再加上某些技術因素,兩部門職責有時可能難以明確。

  “醫療照射(病人)的輻射防護、放射診斷和治療的質量保証和質量控制、醫源性輻射照射事故報告和事故調查等都需要一一落實。”周啟甫認為,更重要的是來自整個社會的重視,必須要從嚴格立法和制定標准開始增強社會各界對醫療照射的輻射防護意識。

  “而由於醫療照射牽涉到具體的每一個受檢者,公眾的自我覺醒也尤其重要。”周啟甫補充說。 ◆見習記者唐斐婷 鄒思源

(來源:中國環境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