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霧霾重重怎麼治?代表委員建議使用霧霾動態遷移圖

2016年03月04日08:10 | 來源:央廣網
小字號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把目光聚焦到代表委員們的議案、提案上來。近幾年的全國兩會,“治霾”一直都是熱點話題之一。如何能讓藍天白雲繞山間、清新空氣潤心田,相信很多代表委員們都有自己的想法。在前天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在回答有關霧霾的問題時,明確表示:相信經過全社會共同的不懈努力,“白天藍天白雲,夜晚繁星閃爍”的常態化將不會遙遠。

  那麼,為了治理霧霾,讓大家呼吸上新鮮的空氣,讓青山綠水、藍天白雲常在,本次兩會的代表委員們都有哪些議案、提案值得我們關注?他們對於大氣污染治理方面又都提出了哪些新的建議或者看法?

  每天早上出門前打開手機用APP看天氣,已經成為了不少人的生活習慣。但是為何各個軟件上PM2.5指數有時候不一樣?不同地區霧霾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恐怕不少人的心裡也沒有一個明晰的答案。

  工業生產、汽車尾氣、秸稈燃燒,這些可能都是大多數人都聽說過的霧霾成因。但是全國政協委員、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高吉喜委員指出,城市結構的不合理布局也是造成城市霧霾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吉喜說,城市霧霾主要是針對工業企業做得多,但實際上城鎮化的布局、城市化的形態對交通影響很大,反過來就會對汽車尾氣排放影響很大。高吉喜就提出了如何在新的城鎮化進程中,通過合理優化城市形態來解決霧霾。

  此外,高吉喜委員還提出,城市群的布局(例如城市間距離)不合理也是造成城市霧霾的元凶之一,換句話說就是:“城市之間‘無縫對接’不利於污染物擴散,城市連成片霧霾串門兒太容易”。因此,他提出提案,建議在城鎮化進程中,除要控制城市自身建設規模外,還必須控制城市與城市間的距離,要合理測算和規定城市群、城市帶之間的生態安全距離,在提高城市宜居性的同時,為空氣污染淨化預留空間。

  高吉喜表示,具體來說要控制城鎮規模。因為中國下一步城鎮化要建很多城市群,怎麼來控制城市群的規模,這是第一個要點。因為現在環境問題主要發生在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都在城市群,所以要確定城市群的規模和布局怎麼去做。第二,城市群定了以后,要設立城鎮之間的生態安全距離。城鎮和城鎮之間應該有合理的空間距離,從環境保護到生態保証要有個距離。蘇南最典型,城鎮和城鎮之間都連起來了,這其實是對控制污染、宜居城市建設很不利的。

  冬季燃煤排放,是造成霧霾的重要原因之一。推廣低硫煤的相關措施也成為城市對抗霧霾的有力手段之一。但在全國人大代表,河北鋼鐵唐山鋼鐵公司煉鐵部生產技術室主任方麗平看來,由於受低硫煤產量的限制,想要短時期內推廣高成本的低硫煤,減少大氣污染並不現實。因此,今年她提出議案表示,比起強行推廣低硫煤,國家應出台更加嚴格措施倒逼涉煤企業進行環保設施的升級改造,同時加大處罰力度,以解決燃煤污染。

  方麗平說,脫硫的設備、設施上全了,不管是高爐工藝還是煉焦工藝,還是燒結工藝,這些都上全了,脫硫都不是問題。建議從煉焦的工藝和燒結的工藝原理方面規范硫的使用。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綜合信息系統研究中心副主任易建強指出,霧霾的成因目前尚存一定爭議。但治理霧霾需要多方合力,准確把握霧霾成因是治霾重要前提。

  但是目前各個地區的氣象局,隻能給出當地有關空氣質量的信息,而不能顯示周邊地區的空氣質量的情況以及動態變化過程。因此,今年他在全國兩會上提出提案,建議選擇京津冀區域試點,由氣象部門在天氣預報中發布“霧霾動態遷移圖”和霧霾預報,從而推動京津冀對霧霾更有針對性的綜合治理。

  易建強建議,能不能改變一下目前天氣預報裡顯示霧霾的方法。用“霧霾的一個動態遷移圖”,不僅僅是北京,包括河北的周邊區縣都算到一起來,整體表現霧霾的變化過程。有很多監測點,霧霾的程度可以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隨時間軸的變化,在計算機屏幕上顯示出來。就能看出來如果沒有風的影響,如果北京城區顏色越來越深(霧霾程度越來越嚴重),逐漸向外面擴散,是不是就表示尾氣是主要因素﹔如果是北京周邊,黑顏色逐漸向北京逼近,那就是從周邊過來的。變化趨勢以及和周邊的關系都能表示出來。

  而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環保廳廳長陳蒙蒙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江蘇省已經在研究設立城市邊界紅線。(記者王逸群)

(責編:閆璐、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