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十三五”·十三問之一:過剩產能怎麼減

2016年03月04日09:5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實施工業強基工程,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支持企業瞄准國際同行業標杆推進技術改造,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平。更加注重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法治辦法化解產能過剩,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完善企業退出機制。”

  ——摘自《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本鋼集團董事長張曉芳代表:由制造商向服務商轉變

  本報記者 何勇

  3月3日,一到駐地,本鋼集團董事長張曉芳代表就拿出了她的調研報告。“鋼鐵行業去產能,慢不得,等不得!”她說。

  “鋼鐵業面對去產能的艱巨任務,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發力供給側改革。”張曉芳說,“要通過轉型升級,引領鋼鐵主導產品向高附加值供給端邁進。還要創造新供給,滿足新需求,以新的有效供給帶動新需求。”在張曉芳看來,要推動鋼鐵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組成聯盟,促進整個產業鏈的優化調整,進而實現對產能過剩的有效化解。同時,還要利用各種國際合作平台和渠道,加快國際產能合作,加速優質產能走出去。

  “鋼鐵去產能是一個長期的結構調整、流程優化、優勝劣汰的過程。”張曉芳說,“今年,本鋼集團將加大個性化、定制化、精品化產品供給,實現由鋼鐵制造商向材料服務商轉變,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綠色、智能鋼企,向世界優秀企業邁進。”

  山西省煤監局局長卜昌森代表:去產能需用好市場機制

  本報記者 劉鑫焱

  煤炭黃金十年已成為過去時,目前可以說,整個行業“哀鴻遍野”,如何化解產能過剩,走出困境?

  “現在煤炭行業進入寒冬期,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煤炭行業去產能,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項重大決策”,山西省煤炭安全監察局局長卜昌森代表對此思考很多。

  山西作為產煤大省,煤炭在全省經濟中佔比高、影響大,如今煤炭企業困難多、包袱重,去產能任務尤為艱巨。卜昌森認為,對佔有大量資源長期停產停建、煤炭資源枯竭、開採成本高、煤質差、低產低效、長期虧損、資不抵債,喪失自我修復能力和發展能力的煤礦企業,要用好國家政策,通過市場化途徑進行清理處置。

  “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對具備資源優勢和改造提升條件的煤礦企業,鼓勵其通過市場機制參與煤礦企業兼並重組﹔對部分資源儲量大、安全保障程度高、市場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煤礦,應允許通過置換核增產能,充分發掘潛力。”卜昌森說。

  河北省國資委主任王昌代表:提升產品有效供給能力

  本報記者 史自強

  “形勢比較嚴峻,鋼鐵行業需要新的改革”。面對最新的行業數據和分析,河北省國資委主任王昌代表坦言,鋼鐵產業的利潤率出現了明顯下降,需要爭取新的發展空間。

  在王昌看來,河北目前經濟發展中很多問題並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其根源在於需求變了,但供給的產品卻沒有變,質量、服務跟不上,導致了“過剩”。“因此,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從生產端入手、從供給側發力,大幅提升產業、產品的有效供給能力,不斷提高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

  目前全省國有資產主要集中在傳統行業、產能過剩行業和產業鏈低端行業,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率僅為10%。從2016年開始,去產能和處置“僵尸企業”將成為全省國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去產能,態度要堅決,方法要科學,步子要穩妥,風險要控好。”王昌說。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原黨委書記顏輝委員:設立職工安置保障基金

  本報記者 趙兵

  3月2日,記者在政協委員駐地見到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原黨委書記顏輝委員。今年他關注的重點問題,就是隨著化解過剩產能工作提上日程,其所涉及的千萬職工群體利益該如何得到保護。

  “特別是那些多年來生產生活已聯為一體的,如鋼鐵、煤炭、礦山等大型企業,職工動輒數萬數十萬,許多問題盤根錯節,需要政府給予必要的幫扶”,顏輝說。為此,顏輝建議設立“關閉破產企業職工生活保障基金”。他認為,現有的失業保險和城鎮最低生活保障體系,應對相關企業破產清算、關閉退出、兼並重組則力不從心。應當給予這些職工更多關心和幫助。

  顏輝還認為,應將關閉破產企業職工安置工作納入行業和地方政府工作考核內容,建立相應獎懲機制,提供各項政策支持,切實推進職工技能培訓和再就業安置工作。

  制圖:張芳曼

(責編:杜燕飛、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