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曹湘洪:煉化技術應成為中國“走出去”名片

2016年03月07日14:45 | 來源:人民網-能源頻道
小字號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一帶一路”再次成為熱門詞。不少石油石化企業代表委員表示,“一帶一路”戰略,是我國石油石化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的重大機遇和有力推手。不僅石油工程技術服務要“走出去”,煉油化工技術和裝備也要“走出去”。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曹湘洪建議,我國煉油化工技術與裝備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應像推介高鐵、核電一樣,將煉化技術與裝備打造成為“中國名片”,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介,推動煉化工藝技術與裝備“走出去”。

國內石油石化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良好的合作基礎

我國是石油消費大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長期保持高位。其中,在原油進口和油氣勘探開發領域,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有合作。

“十二五”以來,中國石化與“一帶一路”沿線20個國家開展原油貿易合作,年均進口原油超過1億噸,年均進口額約700億美元。在油氣勘探開發領域,中國石化在“一帶一路”沿線10個國家從事油氣勘探開發業務,擁有或參與17個油氣資源投資項目,總投資240億美元。

近年來,中國石油積極主動深化與沿線國家的能源合作。截至目前,中國石油已與“一帶一路”沿線19個國家執行50余個油氣合作項目。

中國石化聯合會副會長趙俊貴表示,有這麼多年的合作基礎,國內石油石化企業應抓住低油價時機,加強海外油氣供應能力建設,繼續深化與俄羅斯油氣合作,擴大與中東合作規模,同時培育對外貿易優勢,穩定資源性產品進口,提高市場保障力。

我國煉化技術與裝備應“走出去”大顯身手

在不少專家看來,在傳統的資源、貿易領域合作的基礎上,應推進“一帶一路”全產業鏈合作。我國煉油化工技術與裝備應“走出去”大顯身手、大有作為。

近年來,我國科技人員堅持自主創新,石化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已掌握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和部分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煉油、乙烯、芳烴成套技術,有些技術及產品已出口國外,擁有依靠自主技術建設千萬噸級煉油廠、百萬噸級乙烯裝置和百萬噸級芳烴裝置的能力。同時,我國石化裝備制造企業已掌握煉油化工特種設備制造技術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具有為大型煉油、乙烯、芳烴等裝置配套制造重大裝備的能力。

據悉,到2015年底,我國石化企業已投資沙特延布煉油廠、哈薩克斯坦PK煉油廠等11個海外煉化項目,合計煉油能力為7660萬噸/年,並參與了印尼、阿聯酋、荷蘭油品和石化產品倉儲項目。同時,2000年以來,我國煉化工程企業作為EPC總承包商,負責建設的“一帶一路”國家煉化項目已有20多個,進一步顯示了自身強有力的競爭優勢,也為我國贏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良好聲譽。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應該看到,中東、俄羅斯、中亞等“一帶一路”沿線油氣資源國,為擺脫本國經濟對油氣資源的過度依賴,正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石化產業發展,規劃建設了一批大型煉油和化工項目。借助“一帶一路”戰略向其出口煉油化工技術與裝備,符合“一帶一路”“產能合作”戰略布局,有利於加快沿線國家石化產業的發展。

國家應繼續加大技術與裝備“走出去”的支持力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曹湘洪建議,應借助“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加大煉油化工技術與裝備向外推介力度。

在國家領導人重大外交活動中,像推介高鐵、核電一樣,將我國煉油化工技術與裝備作為中國“走出去”的名片,向沿線國家推介,提高我國煉油化工技術與裝備的國際影響力,推動煉化工藝技術與裝備出口。

另外,金融等部門也應加大煉油化工技術與裝備“走出去”的財稅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國內企業以帶資承包的方式獲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煉化項目,國家給予相應的稅收優惠,調動我國企業“走出去”積極性。

“石化企業和裝備制造企業也應‘抱團出海’。”代表委員建議,大型煉化項目涉及多個產業、帶動性強,國家宜統籌協調石化企業、裝備制造企業和設計施工企業,以項目為載體,石化企業牽頭,與裝備制造企業、工程設計企業一起“抱團出海”,打造利益共同體,承接建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型煉化項目。

“國家有關部門還應該支持我國企業與‘一帶一路’國家有關企業組成聯合體,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以提高我國石化企業和裝備制造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曹湘洪說。

(責編:閆璐、杜燕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