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湘洪:用互聯網+ 建設我國危化品管控應急處理信息系統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曹湘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加快《國家危險化學品管控和應急處理信息系統》建設,形成全國統一、全面覆蓋、無縫鏈接、高效集成、實時快速的危險化學品信息網絡。
危險化學品種類繁多、性能差異大,易燃的、易爆的、有毒的、有腐蝕性的、強氧化性的、強還原性的,或者幾種性能兼而有之,生產、儲存、運輸、使用、銷毀過程必須對應施策,才能確保安全。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目前我國主要危險化學品的產量及使用量都已居世界首位。根據統計,我國每年在道路上移動的危險化學品已逾3億噸,內河運輸數量也接近這個數字。同時,近幾年我國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運輸與使用過程重大著火、爆炸、環境污染事故時有發生,屢屢造成生命和財產的重大損失,尤其2015年天津8.12危險化學品倉庫爆炸事故,遇難人員之多、財產損失之巨震驚國內外。因此,加強危險化學品從生產到使用或銷毀的全壽命周期的管控,防患於未然﹔及一旦出現險情,能正確應對化險為夷,轉危為安﹔一旦發生事故,能科學施救,把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就顯得格外重要和迫切。
考慮到危險化學品的特性和我國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企業的現狀,曹湘洪建議用互聯網+建設我國危險化學品管控應急處理信息網絡。該信息系統應具有五大功能:一是監管功能。能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對危化品的生產、儲存、運輸、使用和廢棄處置全過程進行全面感知和實時監控,為公安、安監、質檢、環保、交通、衛生、工商等部門實施監管提供數據支撐。二是事故預警功能。能夠利用大數據技術構建數據處理中心,深入分析和挖掘海量數據,實現多層次、多部門、多領域的數據集成,為重點環節的危險源識別、危險性指數分析、事故預警提供支撐。三是培訓和應急演練功能。能夠利用系統中的知識庫為從業人員、事故處理救援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專業素質和突發事故的應對處置能力﹔能夠利用通信融合、三維數字化等技術模擬事故場景,開展應急處理仿真演練,降低成本,提高效果。四是突發事故應急處理指導功能。能夠通過移動影像多鏈路通信等技術實現事故的快速報警接警,及時傳送現場動態,推送處置方案,下達應急處置命令,進行應急資源調度,全程跟蹤應急處置進展。五是事故原因分析功能。能夠利用記錄的實時信息,還原事故場景和進行關聯分析,追溯事故發生、發展過程,為開展事故調查、分析事故原因提供可靠依據。
曹湘洪同時建議,該系統建設應堅持如下五項原則:一是全面覆蓋、不留死角。要覆蓋全國,形成縣、市、省(直轄市)、中央的一體化危化品管理體系﹔要覆蓋全過程,對危化品生產、儲存、使用、經營、運輸、廢棄處置全過程進行管理控制﹔要覆蓋所有單位,覆蓋危化品全節點和應急處理危化品事故的所有企業和單位。二是統一規劃、整體設計。從國家管控危化品的總體要求出發,統一系統規劃、統一系統設計、統一確定系統架構與技術路線。三是統一標准、同步建設。形成全國統一的危化品編碼體系(包括品種編碼、企業單位編碼等),全國採取統一架構標准與模板標准,充分發揮省(直轄市)、市、縣、企業的積極性,按照統一標准同步開展建設。四是統一管理、權責分明。明確政府監管部門和相關企業的權利與責任,各自嚴格履職,相互協調配合。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對危化品全生命周期進行安全監管,相關企業單位對危化品涉及的各個環節進行安全監控。同時,建立事故應急救援機制,一旦發生危化品事故,確保將事故危害降至最低。五是硬件集中、應用分級。危化品全過程管理分為政府監管端和企業監控端兩部分。對於政府監管端,集中服務器,構建基礎設施雲,形成統一數據中心。依托統一的平台和數據中心,建立中央、省(直轄市)、市、縣分級監管應用,所有企業向數據中心上傳或從數據中心獲取應用信息。對於企業監控端,危化品企業建立各自相應的安全監控系統對作業流程、設備狀態、操作區域等進行實時的監控與管理,並與政府的監管網絡相連。
曹湘洪指出,該系統的建設龐大復雜,建設過程中,要清晰公安、安監、環保、交通、衛生、工商等分管部門功能定位,提供必要的資金保証,配備有經驗的專業隊伍。系統建成后,要確定專門的運維隊伍和管理隊伍,確保全國危化品的生產、使用和銷毀等全過程的所有信息都進入系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