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礦業圈創始人張焱:全球資源行業也需要一次供給側改革

2016年03月23日12:57 | 來源:人民網-能源頻道
小字號

全球經濟持續低迷,資源行業一片蕭條。截至2015年底,我國煤炭、鋼鐵、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幾大行業哀鴻遍野,虧損面已經達到80%以上,產業利潤斷崖式下跌。全球礦業也未能幸免,裁員、關門、低價拍賣的消息不斷,一些資本持續退出礦業大國,資源行業的盛宴從波峰跌到谷底。

目前,全球礦業面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但行業的惡性競爭並沒有緩解,無論是石油還是鐵礦石,一些國家的企業還在大幅增產,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低迷和波動。為化解產能過剩,中國正在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但國際上一些國家並不這麼認為,指責中國是造成全球產能過剩和環境污染的根源。

“供給側改革不應僅僅是中國的戰略,全球資源行業也需要進行一場真正的變革,才能進行產業鏈的整體優化,目前迫切需要構建一個全球資源互聯網平台。” 礦業圈董事長張焱博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互聯網+礦業已是大勢所趨,礦業圈(www.miningcircle.com )將從信息流、商流、資金流三個層次構建全球產業鏈優化平台,有助於推動全球供給側改革。

全球行業低迷,結構矛盾突出

“1元拍賣礦山、二折出售”,這是近年來礦業圈出現的高頻詞,造成這一切的,正是行業供給與需求的結構矛盾。礦產資源行業處於產業鏈的最上游,離終端市場最遠,因此獲得的信息也最遲,好的時候最好,差的時候最差。“不僅如此,很多金融投資和衍生產品都是基於大宗資源,杠杆與投機加大了超級繁榮與極度蕭條,並引發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勞動就業、地緣政治諸多問題。”張焱介紹說。

從行業的結構來看,礦業是一個超級復雜的行業,按礦種分多達230個,包括能源礦產、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三大類﹔按上下游分類則多達十個鏈條,包括地質、勘察、設計、建設、開採、洗選、物流、貿易、冶煉、加工等,由此而產生的行業矩陣則達到上千個,相關企業多達上百萬家。

礦業不僅復雜,而且高度全球化,上百萬家企業的礦產品的價格不由一個國家、一個企業來決定,而是由國際市場交易形成,以中國進出口為例,進口方面:每年從中東進口石油、從澳洲進口鐵礦石,從加拿大進口鉀鹽、從津巴布韋進口鑽石等等﹔出口方面:中國每年出口大量的礦山機械設備、礦用耗材、電子儀表等。

面對復雜的行業和全球化的貿易,全球資源的傳統運營模式面臨挑戰。舉個例子,礦產品的貿易是礦山——貿易商——分銷商——冶煉廠,一方面造成了中間環節繁多,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造成了信息傳遞不暢,下游市場在高峰已經出現飽和,上游還在加大馬力進行生產,結果是供大於求,價格波動。這就需要出現全球資源行業的信息數據平台,進行供給側改革,傳遞供應鏈信息,壓縮中間成本,按需定制生產。

全球供給側改革

目前,中央正在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要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以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互聯網+礦業”將成為全球資源產業供給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要素交易平台的配置作用,優化上下游產業鏈、解決投融資難題、促進行業技術創新,並推動礦業走出困境。

在張焱看來,全球礦業共同發展是個世界性的難題:各大洲之間的資源高度依賴,但信息的鴻溝卻是不可逾越﹔各國的產業鏈分工明確,但上下游的供給和價格卻波動巨大﹔各企業的生產管理運營高效,但行業卻陷入惡性競爭而無法自拔。針對這些難題,張焱提出:“對於全球礦產資源生態系統,市場競爭本來無可厚非,但產業發展需要通過供給側進行重構,需要通過全球互聯網進行協同優化。“

張焱認為,全球資源行業迫切需要產業重構,這已經不是傳統投資和貿易能解決的問題,需要管理者跳出企業看產業,跳出國家看世界,“中國的供給側改革為全球產業鏈優化提出了解決方案,從產業而非企業的供給側進行轉型,構建全球礦產資源行業的生態圈,重構全球資源領域的動態、技術、交易、流通、金融各環節,從而減少因資源行業波動帶來的經濟、政治、民生、金融等諸多問題。”

礦業互聯網創新的機遇

2015年,傳統礦業資源行業的互聯網戰略開始上升到國家決策層,目前國土資源部也已將“互聯網+”列為中國礦業創新的重要方向。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2015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表示,越是在困難的情況下,我們越要依靠創新,充分發揮創新驅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創新是礦業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礦業復蘇增長的必由之路。”

張焱在接受採訪時說:“在全球很多行業都高度互聯網化的今天,礦業做為一個國家的經濟基礎,互聯網的程度卻非常低,大部分的從業者思想和意識都沒有跟上互聯網時代的步伐,全球還沒有出現一個真正的互聯網+礦業平台。”從互聯網入手,才能推進全球資源行業的供給側改革,解決世界礦業的共同發展難題。

目前全球資源行業的信息流、商流、資金流三個方面的痛點集中爆發,從信息流來看:上下游信息高度不對稱,地區與政策壁壘很高﹔從商流來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產業鏈協同程度很低﹔從資金流來看:企業相互欠款嚴重,銀行資源貸款謹慎,這些痛點嚴重阻礙了產業和企業的發展。“通過互聯網+能有效地解決行業痛點。“張焱說。

比如,對於中國礦業走出去來說,很多企業語言不通、技術不硬、法律不熟,就貿然投入大量的資金,走了彎路不說,往往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礦業是一個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的領域,人才和知識是成功的關鍵,傳統模式的企業無法匹配最合適的地質、法律、財務等人才。針對這一難題,礦業圈開創了“互聯網+咨詢”服務頻道,建立了中國領先的專家人才庫,為企業提供在線技術、法律、語言等服務,幫助企業開展科學的決策和運營。

構建萬億資源互聯網

目前,礦業圈已成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礦業網站,平台進駐了上萬家中國礦產資源企業,並擁有一萬兩千家海外礦產資源的詳細數據,通過信息資訊、商品貿易、金融投資三個層面服務,重構全球礦產資源的產業鏈體系。從信息資訊層面:提供礦業實時新聞動態,為企業決策提供依據﹔從商品貿易層面:促進企業互聯網交易,提供免費的物流信息服務﹔從金融投資方面:提供債權、股權、供應鏈金融等金融信息服務。

礦業也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沿線的國家和地區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優勢,需要大力發展基礎產業,另一方面中國具有較強的勘查、開發、設計、施工、設備、投資等優勢,這些國家與中國的產業互補優勢明顯,中國將與沿線政府和企業攜手共同開發礦產資源,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工業建設。在這個方面,礦業圈的數據庫信息及研究體系,是一路一帶戰略實施的支持平台。

“我們正形成全球資源的數據庫,平台能有效進行信息流、商流、資金流的高效匹配,建立起良好的國際資源合作體系。”張焱說,一個國際化的礦業服務平台必將會實現全球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世界資源產業的發展,礦業圈是中國“互聯網+”的戰略實施者,正構建全球最大的礦產資源交易平台,成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先行者,推動全球供給側改革。

(張焱,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礦業圈創始人,清藍金融集團董事長,天津股權交易所礦業板創始人,加拿大多倫多交易所上市公司安科藍資源公司董事長)

(責編:王靜、杜燕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