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民星”命名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大慶油田舉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油田分層開發和化學驅油技術的奠基人王德民,經何梁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推薦,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申請,國際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員會批准:國際編號為210231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王德民星”。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崇高榮譽。
4月12日上午,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何梁何利基金、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聯合舉辦的“王德民星”命名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大慶油田隆重舉行。
出席命名儀式的主要領導、科學家和嘉賓有:國家科技部原部長、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員會主席、評選委員會主任朱麗蘭,國務院國資委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何梁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秘書長段瑞春,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秘書長鐘志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喻寶才,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黨委書記、副台長張麗萍,以及國家科技部辦公廳原主任蒙建東、國家科技獎勵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陳志敏,黑龍江省科技廳副廳長於立河,大慶市副市長常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科技管理部總經理方朝亮,中國石油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周撫生,東北石油大學校長劉揚。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大慶石油管理局局長劉宏斌主持大會,段瑞春主持舉行“王德民星”有關証書、銅匾頒送儀式。
大慶油田黨委書記姜萬春,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慶油田原總工程師王德民,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等相關領導,以及大慶油田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和學生代表,共400人參加命名儀式。
儀式上,段瑞春宣讀了“王德民星”國際命名公報﹔“王德民星”發現者代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望遠鏡團組首席科學家趙海斌,介紹了該小行星的發現過程和軌道運行情況。張麗萍向王德民院士頒送“王德民星”命名証書並致賀詞﹔“何梁何利星”發現者、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副主任楊捷興,秘書長汪琦,向王德民院士贈送小行星命名圖冊和“王德民星”軌道演示光盤。在熱烈的氛圍中,主禮嘉賓朱麗蘭、喻寶才共同為“王德民星”命名銅匾揭幕,並為王德民院士佩戴綬帶、頒發銅匾。王德民院士發表命名感言,鐘志華致賀詞,喻寶才、朱麗蘭講話。
王德民院士,1960年參加大慶石油會戰,50多年來,先后主導和組織實施了大慶油田“六分四清”分層工藝技術,“大慶油田高含水期採油”系統工程和”5000萬噸10年穩產工藝規劃”,以及聚合物驅、三元復合驅、泡沫復合驅、二元復合驅、同井注採等採油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與應用,為大慶油田採收率突破50%,實現5000萬噸以上27年高產穩產、4000萬噸持續穩產,創出世界同類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跡,做出了歷史性、開拓性的巨大貢獻。王德民院士還取得國內外發明專利15項,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勵,被授予世界石油工程師學會“杰出會員獎”和“終身會員”。
獲得小行星國際命名,是世界公認的崇高榮譽。在何梁何利基金創立20周年之際,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與何梁何利基金達成一項諒解備忘錄,決定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擁有的寶貴的小行星資源,向榮獲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獎項——“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的杰出科技工作者申請國際命名,讓宇宙星空有更多具有中國符號、科技特色、創新光彩的天體。經何梁何利基金推薦、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核准,於2014年7月向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正式提出為“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獲獎人宋健、林元培、王德民、張錦秋命名的首批申請,四位杰出科學家的命名申請現已全部獲得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
在發表命名感言時,已80歲高齡的王德民院士激動地說,我是一名石油科技工作者,在大慶油田工作的50多個年頭,我同廣大石油科技人員一道,為油田開發建設做了一些應該做的工作,盡了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但組織卻給予我這麼高的榮譽,這令我既感到無尚光榮,內心也頗多感觸。我深知,這份榮譽的獲得是各級組織長期關心支持的結果,這份榮譽不隻屬於我個人,而屬於中國石油廣大科技人員,這份榮譽既意味著鮮花與掌聲,更意味著使命和責任。請各級組織放心,請領導和同志們放心,雖然我年事已高,但在未來的日子裡,仍將心系石油、立足油田,堅持不懈地獻身祖國石油事業,勇攀石油科技高峰。
張麗萍代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向榮獲小行星國際命名的王德民院士和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她說,王德民的名字進入了宇宙星空,鑲上了太空星辰,將永載天文史冊。“王德民星”體現了國際社會對王德民院士科技成就的褒揚,王德民院士榮獲小行星國際命名是實至名歸,我們通過“王德民星”的命名來表達對他的崇高敬意。
鐘志華代表中國工程院,對王德民院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熱烈的祝賀。他說,王德民院士是院士群體的優秀一員,在五十多年的研究和實踐中,他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貢獻。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王德民星”,表達了祖國和人民對王德民院士的感謝和崇敬,這是王德民院士的驕傲,也是中國工程科技界的驕傲。“王德民星”將滿載著廣大工程科技工作者的寄托永遠遨游星空。我們要學習王德民院士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獻身祖國和人民的高尚情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喻寶才在講話中說,在黨和國家的親切關懷下,廣大石油科技人員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石油工業科技發展之路,王德民院士就是中國石油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牢記神聖使命,堅持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始終瞄准世界石油科技的制高點,扎根大慶油田技術攻關的最前沿,取得了一系列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重大科技成果。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企業發展之魂。“十三五”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中國石油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關鍵時期,培養創新人才、實施創新驅動,已成為最廣泛的共識、最緊迫的需求。我們相信,在王德民院士科學成就、崇高精神的影響和感召下,會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夢想得到點燃,越來越多的創新活力得到激發,越來越多的重大難題得到攻克,不斷匯聚成中國石油創新發展的強大動力,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朱麗蘭在講話中說,國際小行星委員會命名公報寫道:“王德民,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中國油田分層開採和化學驅油技術的奠基人。”這不到200個英文字符的短短公告,高度凝練地概括了王德民同志對中國石油開採技術的歷史性、開拓性、基礎性貢獻。王德民五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青春、才華、智慧和對共和國的忠誠,獻給了祖國石油事業,折射出大慶精神的時代光輝,體現了大慶先進文化的強勁脈動,給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注入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內涵。我們慶賀“王德民星”翱翔宇宙星空,要以王德民同志為榜樣,服務國家重大需求,樹立自覺、自強、自信的創新定力,在科學前沿和產業高端,與時俱進,攻堅克難,奮發有為。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努力培育發展新動能,為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偉大目標譜寫新的華彩樂章。
命名儀式后,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季江徽作“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學術報告﹔王德民院士作題為《為提高油田開發效果需解決的幾個工藝技術問題》的學術報告﹔段瑞春向王德民院士贈送何梁何利基金紀念杯,與會領導和來賓參觀了《堅實的腳步》——大慶油田重大技術創新成果展、《光榮、責任與夢想》——何梁何利基金圖片展。
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科技日報、人民網、新華網、香港文匯報,以及省市、石油媒體在命名儀式現場,進行了採訪報道﹔大慶油田鐵人館官方微博對命名儀式進行微直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