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中微CEO尹志堯:半導體設備企業要有全球戰略

 朱中偉
2016年09月26日09:15 | 來源:証券時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微CEO尹志堯:半導體設備企業要有全球戰略

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志堯有著數十年的半導體行業經驗。2004年初,他從美國硅谷回國創業,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中國半導體設備產業的發展。在此次中國集成電路制造年會上,他與業界暢談了此間的諸多酸甜苦辣。

“半導體設備產業絕不應僅是供應廠商的問題,它不但是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國家產業戰略升級最重要的產業之一。所以我們希望政府、投資商和業界更加重視設備產業的發展。目前大家比較重視的是大規模的生產線投資,一投就是上百億,但半導體設備開發躲在熒幕后面,很多人不了解這個產業的重要性。” 尹志堯說。

上世紀70年代中期,尹志堯在北大當研究生。當時北大有一台全國最先進的計算機,佔據了兩棟大樓共五層樓,但容量隻有128K。而10年之后,當他加入Intel硅谷創新研究部時,技術水平已經可以把128K容量的元件做到一個芯片上,體積縮小了100萬倍。

30年以后的2015年,技術水平已經可把128G容量做到一個芯片上,又是100萬倍容量的縮小。“40年內縮小了1萬億倍。這1萬億倍縮小的產生不是一個人、一家公司的努力,而是整個產業鏈的貢獻。” 尹志堯說。在他看來,當前國內,不論是芯片工業還是設備工業,主要矛盾在於不對稱競爭。這種情況下應採取的策略和對稱競爭情況下所採取的策略是完全不一樣的。

什麼叫不對稱競爭?從規模上看,國內優秀公司和國外優秀公司差10倍到20倍的體量。此外,還有市場佔有不對稱、國內外市場不對稱、准入門檻不對稱、人力資源不對稱、研發經費不對稱等等。他說:“競爭對手每年投入7億-8億研發做設備,我們隻有5000萬。在這種不對等情況下如何趕上去是很大問題。”

種種不對稱下,尹志堯認為不能光靠市場機制。“市場機制說白了就是今天要的東西就做,不要的就不做﹔賺錢的做,不賺錢的不做。靠一家公司單打獨斗,包括以盈利為目的的資本運作,都不可能消除不對稱現象。必須要有資金,有人才,有政策。” 他分析,三方面不但都要有,還要平衡,不能有短腿。

資金面上看,除了要有資本金,還要有低息貸款。台積電每年都要貸40億美元,利率隻有1%,這是其成功很重要的一個因素。而在國內借款至少百分之六七的利率,還要有抵押,光靠資本金公司沒法轉。“不過資本金雖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充分條件裡面最重要的還是人,如果沒有團隊和技術,再多的錢也沒用。”

尹志堯認為目前國內半導體設備產業的現狀是資金一頭熱,但人才和政策跟不上。這方面光伏產業曾有過很慘痛的經歷。硅谷之所以能創造50年輝煌,首先是因為有創新的人才,有政策環境,然后才是資金。以中微為例,該公司現有480人,其中67%來自國內,33%來自國外,共有10個國家的人在一起工作,其中積累的半導體設備工業經驗有2500年。

實際上,國內半導體設備產業正面臨著空前發展機遇。中微公司做了一個統計,國內13大芯片生產項目到2020年的投資規模將達622億美元,其中設備投資最少373億美元,甚至可能達到400億美元。如果折半計算,光是其中的等離子刻蝕5年內都將是30億美元的規模,另外加上薄膜可以達到50億美元,將是非常大的一個市場。

“此外,若將國內622億美元和國外的4360億美元投資對比,中國也僅佔全球市場份額的14%左右,因此設備公司一定要有全球戰略,要抓住時機打入國際市場成為真正的領先者。” 尹志堯認為,從政策層面上看,投融資政策、進出口政策、所得稅政策、勞動法政策、期權激勵政策、上市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已是迫在眉睫。

(責編:閆璐、杜燕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