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國資監管動作頻頻 體制機制改革有望再進一步

2017年03月20日09:18 | 來源:証券日報
小字號

專家認為,以管資本為主,需要圍繞如何做好資本監管來重新設置監管部門

“我們要准確把握依法履行出資人的職責定位,科學界定監管邊界,做到該管的要科學管理、不能缺位,不該管的要依法放權、不能越位,真正地實現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的轉變。”國資委副主任黃丹華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強調。

隨著國企改革頂層設計的基本完成,以及各領域“四梁八柱”架構的逐漸形成,可以說今年既是國企改革的窗口期,同樣也是機遇期,在這之中,國資監管由“管資產”向“管資本”的轉變無疑又是重中之重。

但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雖然以“管資本”為主是國有資本做活、做優、做強的重要條件,不過從當前情況來看,始終未曾破題,這也使得混合所有制改革難以有大的突破。然而,記者通過梳理后發現,國資監管的體制機制改革始終動作不斷。

一方面是兩大國有基金的成立。據了解,去年8月18日和9月26日,由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的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以及由中國誠通牽頭,聯手中國郵儲銀行、招商局集團、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國石化、神華集團、中國移動、中國中車、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和北京金融街投資(集團)等共十家機構發起的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分別在北京成立,兩大基金總規模約為5500億元。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在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市場化的方式進行資本運作,可以使得國資監管部門在國有資本增量投資方面更多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阻斷國資監管部門對於國有企業經營活動的直接干預,更多地借助投資運營平台來對國有資本進行管理,此舉無疑將加快國資監管從“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的步伐。

另一方面,國資監管制度與機構調整得到進一步推進。記者從國資委了解到,近年來國資委已出台了強化監管的制度性文件共27個,並在2016年出台了《中央企業投資監督管理辦法》、《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和《關於建立國有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度的意見》等一批重要文件。

此外,在職能轉變和機構調整方面,按照“管資本”的要求,調整優化職能43項,合並6個局,新成立4個局,更名5個局,並打造了監督工作的領導決策、協調處置、監督報告三個平台來強化監督防范國有資產流失。

“國資監管部門組織機構的設置,必須要與監管職能相適應。”劉興國認為,在向“管資本”轉變的過程中,國資監管機構必須進行相應地調整,同時要圍繞如何做好資本監管來重新設置監管部門。因為從未來的國資監管來看,更多地是在於監督,而不是管理,過去設置的一些管理部門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管資本”的需要,需要及時予以取消﹔而在監督方面的不足,則必須適時給予加強,也正因如此,國資委才組建了多個以監管為核心任務的職能部門。

劉興國告訴《証券日報》記者,日后的國資監管體系還應對監管制度進行完善,包括如何在完成董事會試點改革、職業經理人改革、市場化選聘改革后的國資監管,建立起完備的國企董事會規范運作監管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三類國企負責人薪酬考核與激勵機制、完善基於分類改革的國企績效考核機制,以及如何有效發揮黨組織在國企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等。

黃丹華也表示,日后還將繼續深入推進國資委的職能轉變,圍繞提高效率、增強活力、防止流失,進一步突出監管重點、優化監管職能、改進監管方式,不斷地提高國資監管的有效性和針對性。(見習記者 杜雨萌

(責編:杜燕飛、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