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中石化涪陵頁岩氣田累計供氣突破100億方
中國頁岩氣闖三關
3月下旬,我國首個大型頁岩氣田——中石化涪陵頁岩氣田累計供氣突破100億方。
涪陵頁岩氣田單井產量也很高,而且實現了穩產。截至目前,氣田累計投產253口井,其中128口井累計產量大於4000萬方,佔總井數50.6%﹔焦頁1HF井實現穩產1303天,累計產氣9200多萬方,是國內穩產時間最長的頁岩氣井﹔焦頁6—2HF井累計產量超過2.37億方,是國內產氣量最多的頁岩氣井。目前,涪陵頁岩氣田日銷售頁岩氣達1600萬方,相當於3200萬戶居民每日用氣需求。
我國其他頁岩氣田正在加緊開發,但距離大規模商業化開發仍有一段距離。作為國家級頁岩氣示范區,涪陵氣田的開發建設經驗有著重要的示范性。中國石化江漢油田分公司副總經理兼涪陵頁岩氣公司總經理胡德高總結這幾年的開發實踐認為,中國頁岩氣的開發,必須闖過創新、國產化和環境保護這三關,才會有廣闊的前景。
理論創新是前提
頁岩氣開發最早的是美國。上個世紀中后葉,美國開始頁岩氣開發,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美國頁岩氣產業已經成規模,甚至改變了世界能源的格局,一舉使美國從石油進口國變為輸出國。
我國頁岩氣資源極其豐富,可開採儲量達25萬億方,開發頁岩氣對我國能源結構調整意義重大。為此,“十二五”期間,我國加大了頁岩氣的開發力度,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等石油企業也投巨資進行頁岩氣田的勘探開發。
2012年,中國石化涪陵焦石壩區塊焦頁1HF井獲得日產20.3萬方高產氣流。2014年,中國石化宣布,涪陵頁岩氣田提前進入商業開發,這標志著全球在北美以外的第一個頁岩氣田誕生。
中國頁岩氣開發成功的第一個關鍵因素是創新。中石化勘探分公司總經理郭旭升告訴記者,最開始國內基本上按照美國的勘探理論去找氣。美國的理論主要是看岩石的生烴性和可壓裂性這些靜態指標。結果,按照這一理論,先后鑽了120余口井,產氣量都很小,無法實現商業開發。
問題在哪裡呢?經過認真研究發現,我國頁岩氣地質條件比北美復雜得多,美國主要頁岩氣產層地質年代是1億—3億年,而我國超過4億年。也就是說我國的頁岩層比美國的要老得多,而且經歷了多次地質構造運動的強烈改造。針對中國頁岩的特殊性,我國開始在理論上尋求創新和突破。經過艱苦努力,提出了“深水陸棚相優質泥頁岩發育是頁岩氣‘成烴控儲’的基礎﹔良好的保存條件是頁岩氣‘成藏控產’的關鍵”的新認識。
基於上述理論創新,2012年鑽探了涪陵氣田發現井——焦頁1HF井。目前,在涪陵已探明頁岩氣地質儲量3805億方,佔全國同類儲量的69.9%。
國產化是關鍵
一個氣田的商業開發,除了有足夠的單井產量,開發成本也是關鍵。由於頁岩氣開發技術最先全部來自美國,因此引進的設備和材料能否盡快實現國產化就成為降成本的關鍵。
胡德高告訴記者,經過這幾年的開發建設,充分利用江漢油田產業鏈完整的優勢,加強裝備工具研發攻關,目前實現了鑽井、壓裂關鍵裝備和配套工具的全部國產化,徹底打破了國外壟斷,氣田的開發和建設成本大幅度降低。
比如橋塞,過去從美國進口,一隻要10多萬元,實現國產化后,隻要2萬元。氣田每年要使用橋塞1500多隻,僅此一項,就可以降低成本近2億元。“由於我們的產品價格低、質量也過關,現在美國公司反過來開始買我們的橋塞,目前研發出橋塞的中國石化石油機械公司一年出口到美國的橋塞就多達6000隻。”胡德高說。
此外,開發之初,鑽井油基泥漿體系和壓裂液體系都要依賴國外配方,成本較高。現在這些材料也全部實現了國產化。比如油基泥漿,國外配方要1.2萬元/方,國產的隻要6000元/方。
國產化使涪陵頁岩氣的開發成本大幅度下降,在國際油價低迷的情況下,氣田確保了高效開發,實現了盈利。
重視環保才能走遠
能源開發另一個重點是保護環境,中國頁岩氣開發尤其如此。因為我國的開發區域和美國不同,美國是在人口稀少的荒漠戈壁,環境容量大。而我國是在人口稠密的山區,不僅環境容量小,而且生態更脆弱。
如何既採出氣,又能保護一方的綠水青山?這是中國頁岩氣開發的重大課題。胡德高說,為此,涪陵氣田的環保標准就不能完全照搬美國的標准,要比美國標准更高才行。
比如在美國,鑽井中產生的油基鑽屑,含油率降至5%以下就算無害化處理。而在涪陵頁岩氣田,這一標准是小於0.3%。
再如頁岩氣壓裂返排液處理,在美國,廢水可以直接深井灌注。在涪陵頁岩氣田,廢液循環利用率是100%,工業廢水必須實現零排放。
胡德高說,這樣做無疑會增大成本,但必須這樣做。因為隻有實現開發和環保並重,頁岩氣產業才有光明的未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