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一帶一路全媒體平台>>中國石油在一帶一路

陸上老船長

2017年06月16日15:31 | 來源:人民網-能源頻道
小字號

                                           (圖為宋修益和供貨方LNG船船長協調卸貨。)

崗位素描

海事經理:

根據多年航海經驗,協調海上LNG船隻靠泊碼頭,上船和船長交涉卸貨事宜,是海上LNG船隻和碼頭方的第一協調人。

52歲的宋修益把船長從海上當到了陸上。

在海上,他當過20年海員、10年船長,曾在中國香港、希臘、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供職,駕駛大小貨船跑遍了全世界。3年前,他告別了航海,卻依然“指揮”貨船。

2013年,為北京供氣的唐山LNG項目投產運行。項目需要一名既懂航海、國際貿易,又懂液化天然氣運行的員工。宋修益因此“上岸”,成為中石油京唐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的海事經理。

LNG船越洋而來,站在碼頭的海事經理通過對講機,指揮大船安穩停靠,與碼頭的卸料臂對接。之后,海事經理上船,與船長協調卸貨,直到LNG全部卸入岸上的儲罐。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是同事對海事經理工作的評價。宋修益則說:“海事經理有‘三難一重’。”

——停泊難。LNG船多是大家伙。宋修益接過的最大船有345米長、53米寬、十幾萬噸重,比航母都大。這些龐然大物要從每小時37公裡的速度停下來,與固定停泊位置的偏差不能超過10厘米。“就好比在海上‘穿針引線’,海風一般都有七八級大,‘穿’不好就易使原料泄漏。”宋修益介紹,這個高難度動作,要靠海事經理觀察天氣、海風、水流后協調各部門完成。

“協調不好耽誤了事,責任方每天就要損失幾萬美元。”宋修益說。

——交涉難。海事經理登船后,和船長交涉也不是一件輕鬆事兒。船舶所有權和船務經營者來自不同公司,兩邊的訴求都得照顧到。順利交涉,沒有幾十年航海經歷還真不行。還有語言關。“英語是母語水平都不夠!”宋修益回憶,“船長來自各個國家,不分平翹舌的、不分前后鼻音的、發音拐彎嚴重的……時間長了,我也會十幾種地方特色英語了。”

——成熟難。海事經理不僅要熟悉航海、國際貿易,而且要精通油氣知識。剛到京唐LNG公司時,對液化天然氣一知半解的宋修益曾面臨大考:卡塔爾燃氣公司要派一個7人的專業團隊考察唐山LNG項目的實力,海事經理的業務能力是重點考察對象。年近半百的老宋,天天補習油氣知識到后半夜,半年后編寫出涵蓋整個項目參數、工藝、水文、氣象等各指標的《港口手冊》﹔回答考察團300多個問題,翻譯成的英文資料摞起來有一尺多厚。最終,在他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得到考察團高度評價:“這麼多年,一次就通過考察的隻有你們。”

“目前高校沒有完全對口的專業,勝任這項工作,涉及國際貿易、航海、海商法、油氣儲運、外語等多個學科知識。”學了3年多的海事助理劉昆侖坦承,自己現在隻能干到八九成,離“成熟”尚遠。

——責任重。北京高峰用氣量三成來自唐山LNG項目,而海外LNG到達唐山后,經手的第一個交接人就是宋修益。“每一個步驟都不能出錯,這關系到上千萬人的供暖。”老宋還記得,去年12月中下旬,因連日大霧,LNG船連續6天沒能靠泊。那幾天,全公司的人都捏了一把汗。

今年11月到明年3月冬供期,唐山LNG接收站計劃接卸船數超過去年全年的接卸量。算一下時間,老宋又要在碼頭過冬、過節了。但他覺得:“能參與首都的冬供,更多的是一種榮譽和責任。”(記者 高 照)

(責編:張雅倫(實習生)、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