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遭遇“中年危機”的吉林油田向“變”而生

郭翔
2017年08月07日08:50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小字號
原標題:遭遇“中年危機”的吉林油田向“變”而生

  吉林油田的干部職工每天必查國際油價,這個從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交易所發出的數字從未讓鬆遼平原腹地的石油人如此“牽挂”。

  國際油價在經歷七八年高位后於2014年下半年開始“斷崖式下降”,讓人猝不及防。年過半百的吉林油田顯現出多年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管理粗放、冗員較多、包袱沉重等“國企病”。

  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將改革進行到底”,吉林油田在2014年以中石油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改革試點為契機,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三年實現降本增效15.3億元,新增石油和天然氣探明儲量4559萬噸和151億立方米。

  油價打擊,資源危機

  國有企業、能源行業、戰略資源……石油是不可再生的“烏金”,這讓吉林油田不少員工相信油價“隻漲不跌”。“三年前,每個月工資幾千元,在鬆原活得很滋潤。”新民採油廠職工李國威說,油價開始下跌時,大伙堅信只是波動,還會漲回來。

  第一個骨牌傾倒,最后一個骨牌跑不了。2014年下半年起,國際油價“跌跌不休”,從每桶100多美元,跌至如今不足50美元。“2014年採油廠首次出現虧損,賬面虧損1.06億元。”新民採油廠副總會計師張野說。

  開採半個多世紀的吉林油田還面臨著資源危機。吉林油田經過長期開採,剩余的石油資源中約四成是出油層薄、豐度低、規模小,油氣產量從高峰時的每年600多萬噸,下滑到不足500萬噸。吉林油田“擠”油,原油每桶完全成本達89美元。

  “好日子”裡積習的管理粗放、效率偏低等矛盾顯現,生產一噸油氣佔用資產1.5萬元,高出中石油平均值近一倍,不良資產一度佔總資產的近兩成。想活下去就必須改革。2014年起,吉林油田以中石油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改革試點為契機,在建立市場化運作機制基礎上啟動以開源節流、降本增效為核心的改革。

  職工少了,效率翻倍

  權責不清、冗員沉重、效率低下等所謂“國企病”正是吉林油田改革的“硬骨頭”。

  作業隊負責油井維修,是油田最臟最累的活。“過去7點半上班,9點半上井,11點半吃飯午休,3點多回基地。”新立採油廠作業一隊隊長王建華說,過去干多干少一樣,大伙“能干多少干多少”,一天作業時間就四五個小時。

  新立採油廠搞起了作業隊承包改革,修一口井一結賬,作業工從139人減到100人,通勤改為駐廠,工作5天休息5天。“改革前都喊缺人,現在人少了20%多,效率卻提高一倍多,返修率下降。”新立採油廠生產科副科長侯立剛說,打破“大鍋飯”后職工平均年收入增加一萬元。“活是多干了,但多賺錢,心裡舒坦。”王建華說。

  吉林油田一方面存在冗員,一方面還“雇保姆”。新民採油廠4個食堂曾外雇12名廚師。2015年2月,該廠培訓精簡下來的職工,讓“採油工變大廚”,轉崗職工收入不減但年節約外雇人事開支50萬元,而取消“小食堂”、統一飯菜標准也讓餐費從每年110多萬元減少到90萬元。

  吉林油田改革后顯現7600名富余人員,採取“挖渠放水”,向創效崗位轉移,拓展外部勞務市場。如今,2500多名油田技工在長慶油田等工作,年創效1.2億元。同時,吉林油田清退900多名外雇用工,清理長期不在崗人員近400人。

  成本減半,產量增加

  已進入“生命”末期的鬆原採氣廠大老爺府油田是吉林油田開採難度最大、效益最差的油塊,每桶油完全成本達119美元。“大老爺府油田必須動大手術,壓縮成本、優化組織結構。”鬆原採氣廠副廠長季亞輝說,原有7個工作隊整合為一個項目部,人員壓縮55%,關停10%左右的無效益油井,並調整其余油井注水、機採、集輸系統,科學開採。目前,大老爺府油田每桶油成本降低55%,單井日產增加18%。

  從勘探開發到生產經營,油田開採多是“億”級投入,“手”稍鬆就會導致大量無效投資。低落的油價倒逼吉林油田必須過“緊日子”,把每分錢都花在刀刃上。招標採購是企業降低成本的重點環節。吉林油田用“互聯網+”思維,推行物資採購“網上超市”,統一定商定價,集中採購,採購效率提升的同時,二三級物資採購價格比市場價低13%。

(責編:楊迪、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