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天然氣調價並非隻為“減負”

魯寧
2017年08月31日08:35 | 來源:中國網
小字號
原標題:天然氣調價並非隻為“減負”

  國家發改委昨天發布消息,從9月1日起全國非居民天然氣基准門站價每立方米下調0.1元人民幣。這意味著,工業用氣、發電用氣、車船用氣等非居民用氣價格,亦將同步下調每立方米0.1元左右。按照去年國內非居民天然氣消耗700億立方米匡算,僅此一項,每年即可為各類實體企業減負70億元左右。考慮到國內非居民用天然氣年消耗連續呈兩位數增長,實際減負幅度亦將持續放大。

  降價消息甫一發布,旋即在國內能源市場及能源論壇引發熱烈反響。從直接效果計,這的確是深化推進供給側改革,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之“一降”的又一項實質舉措。作間接效果之合理展望,居民生活用天然氣價格雖說這一次並未同步下調,但它將在一個時間段譬如兩三年內,或直接或間接地拉動居民用天然氣價格的小幅下行,至少可確保現行居民用天然氣價格穩定一個時期。有鑒於此,佔總用氣量七成的廣大城鄉居民,也有望成為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下調的間接受益者。

  天然氣及LNG(液化天然氣)是石油類基礎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緩解國內供應不足及用氣量長期剛性增長之矛盾,以及確保氣價因國際供求關系變化出現大的波動,依據《價格法》,國家對非居民用天然氣實施政府定價,對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並輔以價格聽証尋求民意理解與支持。

  盡管天然氣使用面極廣,價格波動較為敏感,但國家欲最終實現非居民和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市場定價的決心,始終未曾動搖並積極抓住機會予以穩健推進。相較於汽柴油價格已形成較穩定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且人們已習以為常,氣價的市場化改革似乎慢了半拍乃至一拍,但從上海重慶搭建交易平台施行半市場化的“期氣”交易試點,再到LNG(去年國內消費量已達1300萬噸)價格已大體實現隨行就市,國家氣價改革意志及行動是可以觸摸及頗有收獲的。這幾年,LNG價格的開放,至少對天然氣價格尤其是居民用氣價格的穩定,產生了一定的溢出效應。

  本次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下調,更是天然氣價改的必然組成部分。然而,下調價格的實惠固然可立竿見影,可價改時機的選擇卻受制於外部條件之形成。若有人問:為何多年來天然氣價格總是隻漲不降?甚至於降價為何姍姍來遲?解疑釋惑有四:

  其一,近幾年國際天然氣價格與油價同步下行且數年低位運行,客觀上為國內氣價下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窗口﹔其二,國家實力的持續增長,使中國擁有了綜合使用經濟、金融、外交、“一帶一路”合作等多種手段,對國際天然氣價格生成產生影響,中國進口天然氣價格由賣家說了算的時代已然提前終結﹔其三,國內這些年在海外投資開發或控參股開採的天然氣不斷增長,無形中增強了中國議價能力﹔其四,國內頁岩氣勘探開發獲重大突破,完整且獨創的全產業鏈正在穩步搭建,今年預計可產頁岩氣百億立方米,2020年時有望年產氣500億立方米,而已探明可採儲量超過美國,階段性地位列世界之首,以至於增加對華天然氣出口成為主要產氣國之間的激烈競爭。

  這四大因素合在一起,大大強化了中國對天然氣價格的議價能量,為國內推進天然氣價改創造了外部條件。此外,推進天然氣價改還需國內多項改革為之開路:營改增稅改減輕了管道運輸企業的稅務成本,而行政監管關口前移,促使發改委首次對跨省管道運輸成本進行監審,擠出了管道運輸企業虛報的運輸成本,亦進一步拓展了降價的可操作空間。

  去年,國內進口天然氣721億立方米,今年亦將繼續增加進口。受制於供求關系的硬約束,短期內,天然氣價格徹底隨行就市尚無可能,但從中長期計,市場化定價一定是氣改的最終之結果。

(責編:楊迪、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