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牌耗資140億美元建巨型浮動平台 押注LNG版圖
近日,一艘長度相當於4個足球場的浮式天然氣開採船,用了8周時間,從韓國一家造船廠拖到澳大利亞西北海岸近500公裡外的海上。
這是荷蘭皇家殼牌集團的一個項目,耗資140億美元,名為“序曲”。未來25年,這艘船將從海底氣井開採天然氣,然后將其轉換成超冷液化天然氣,運往世界各地。
這也是全球能源巨頭布局天然氣行業的一個序曲。正如意大利埃尼集團首席執行官克勞迪奧·德斯卡爾齊表示:“過去,當你勘探到天然氣而非石油時,你會感到失望,但是,現在,我們要找的就是天然氣。”
面對油價低迷、減排要求以及可再生能源崛起,能源巨頭已經紛紛轉向天然氣,期待這有助於它們在低碳的未來立足。
不過,令人稍感不安的是,由於價格處於低位,一些剛剛上馬的大型項目面臨停工或擱淺的尷尬境地。
巨頭押注
除了“序曲”項目,荷蘭皇家殼牌集團2016年還完成了約530億美元收購英國天然氣集團(BG)的交易,成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公司。
雪佛龍在澳大利亞的惠斯通(Wheatstone)液化天然氣開發項目也將投產,緊隨附近於去年投產的高庚(Gorgon)項目,兩項投資合計880億美元。
埃尼集團位於埃及近海的祖爾(Zohr)氣田將於今年底投產。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道達爾也投入巨資。
據記者了解,今年至2021年,BP投產的16個新項目中,有12個與天然氣有關。
10年前,大型液化天然氣項目才陸續出現,不過,埃克森美孚認為,到2040年,液化天然氣(液化天然氣)的年需求量將增長1.6%,是原油增速的兩倍。
一項統計顯示,從2014年到2021年,液化天然氣供應將增長50%。這一被BP首席經濟學家斯賓塞·戴爾稱為增速“相當驚人”的趨勢,意味著每兩三個月就會有一條新的液化天然氣“生產線”投產。
類似的重心轉移出現在整個行業。根據能源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的數據,在等待投資決定的開發前期資源中,撥給天然氣項目的資源是石油的2倍。
浮式液化天然氣設施這項相對較新的技術也在為天然氣的推廣提供幫助。在陸地建一個液化天然氣進口接收站需要三年時間,而建設離岸工廠則隻需要大約一半時間。
根據《世界浮式液化天然氣市場預測2015-2021》的報告,預計在2015年至2021年的6年中,全球用於浮式液化天然氣(F液化天然氣)船的資本支出將達到355億美元。在此期間,全球用於浮式儲存和再氣化裝置(FSRU)的支出也將達到228億美元。因此,在2015年至2021年間,全球用於F液化天然氣市場的總支出,預計將高達583億美元。
生意靈活
液化天然氣貿易始於上世紀60年代,當時,由於技術問題,液化處理天然氣的成本很高,以至於液化天然氣只是一個細分市場產品,隻有像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才負擔得起。
隨后多年,天然氣液化技術的提高,令該種能源可以更便捷地運輸到更多市場。天然氣市場供大於求使得曾經有著嚴格條款的天然氣合同變得越來越靈活,此前因天氣等當地因素長期限定的價格差異也在縮小。
根據《華爾街日報》,3月份的一天,裝滿液化天然氣的留賈·庫那森(Rioja Knutsen)油輪正從美國駛往葡萄牙。突然,墨西哥的電力公司對這批天然氣報出了更高的價格,於是這艘油輪在巴哈馬右轉之后朝南駛去。在分散全球的地區市場中,天然氣的買賣方式正迅速轉變。過去,留賈·庫那森的做法不被接受,也無法想象。
像留賈·庫那森這樣的油輪正將這些地區連接在一起,一個天然氣全球單一市場正在形成。越來越多的地方興建液化天然氣進口碼頭。
Tellurian Inc.董事長兼創始人謝裡夫·蘇基稱,交易員在特定時間打個電話就能讓這些天然氣去往急需的市場。
亞洲新興市場國家將引領全球液化天然氣需求增長,這一地區正轉向進口液化天然氣來彌補國內供應萎縮而產生的缺口,這將提振亞洲地區的液化天然氣貿易。
美國能源資訊局(EIA)稱,需求增長中的大部分將來自中國,余下部分將來自較小經濟體﹔中國正在與新加坡和日本競爭,力圖將自身發展為液化天然氣貿易樞紐。
據報道,美國和中國正磋商一項貿易協議,有可能將大量得克薩斯州和賓夕法尼亞州開採的天然氣運送到上海和廣東的工廠。
國家之需
從全球能源發展格局看,液態天然氣的使用和發展還有更深層的含義。
美國頁岩油革命后,不隻原油產出大增、天然氣產量也飆升。由於歐盟對俄羅斯制裁,美國極力向歐盟推銷天然氣,趁機削弱俄羅斯在歐洲天然氣市場的龍頭地位。
美國能源資訊局(EIA)數據顯示,俄羅斯出口天然氣中,75%銷往歐洲,是俄羅斯重要財源,俄羅斯聯邦預算有40%以上來自原油和天然氣收入。
8月21日,立陶宛收到首批美國液化天然氣,立陶宛能源部長濟吉曼塔斯·瓦伊丘納斯(Zygimantas Vaiciunas)直言,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不隻符合政治所需,商業上也可行。
牛津能源研究所分析師卡佳·葉菲瑪娃認為,部分中東歐國家,特別是波蘭、立陶宛等,寧願付出較高價格,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這些國家認為天然氣是安全議題,把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當作政治優先事項。
不過,標普全球普氏公司油氣分析主管伊拉·約瑟夫預言,倘若美國銷往歐洲的液化天然氣,價格持續高過俄羅斯天然氣,此種貿易難以持續。
據數據和分析機構英國簡氏集團報告,如今有39個國家進口液化天然氣,相比之下,10年前僅17個國家進口液化天然氣。預計未來兩年,這個數字將上升到46個,其中包括烏拉圭、巴林和孟加拉國。
法國政府計劃於2040前在法國及海外領土全面禁止生產與開採石油和天然氣,希望擺脫對化石燃料依賴以及對抗全球暖化,並宣稱這項禁令為全球首見。
法國內閣會議的草案指出法國政府將於2040終止所有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這一計劃將使法國政府能夠順理成章地拒絕已被提出的40多個探勘要求。
法國政府聲稱此項禁令為全球首例,他們希望能讓法國擺脫化石能源並履行法國在“巴黎氣候協議”中作出的承諾。
法國環保部長尼古拉斯霍特(Nicolas Hulot)表示,這項立法將使法國逐步解放,並且使投資者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能做更長遠的投資。因為石油和天然氣致使我們在地緣政治上處於依附地位。
不過,法國政府這一計劃僅具象征意義。因為法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大多從國外進口,本土生產僅佔1%。
風險敞口
按照伍德麥肯茲分析師艾米·鮑恩的說法,將天然氣轉化為零下160攝氏度,以滿足將其運輸到需求中心,其實是一個排放密集型過程。
愛丁堡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咨詢公司在一項研究中表示,到2025年,全球25家能源公司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運營排放量預計將增長17%。相比之下,化石燃料產量同比增長15%。
盡管天然氣仍有碳排放量,但是,考慮到主要用於生產電力的生產、交付和消費的全部過程,液化天然氣仍然是污染最少的化石燃料。
Amy Bowe認為:“如果我們要通過消耗燃料產生的排放量來審視整個過程,液化天然氣依然是更環保的能源。”
能源巨頭轉向天然氣,就是看中了天然氣與石油、煤炭相比的清潔特點,將令其在其他化石燃料走下坡路之際繼續增長。
資料顯示,天然氣在燃燒發電時產生的二氧化碳是煤炭的一半,氮氧化物和其他危害健康的顆粒物的排放量是煤炭的四分之一。
正因為液化天然氣的環保性,大型能源公司加大投資,希望與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競爭中,保持一定的競爭力。
“長期而言,可再生資源將佔據主導地位,但在過渡期,甚至可能在過渡期末尾,需要一種能夠在風電和太陽能發電不可用時頂替的穩定發電來源。”殼牌天然氣業務主管馬爾滕·韋特薩拉表示,“我絕對相信,天然氣將在一段時間內發揮這種作用。”
不過,從價格上看,2016年,天然氣價格跌至10年來最低水平。
英國簡氏集團液化天然氣分析師戈塔姆·蘇達卡稱,天然氣將進入一個供應過剩的時期,一段時間內價格將承壓。
不過,即使在較低的價位,液化天然氣仍面臨競爭,在一些地方,繼續燒煤的成本比修建天然氣設施的成本更低﹔在另外一些地區,核能發展勢頭也不錯。
印度是全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費國之一。有分析認為,在印度,對煤炭形成最大挑戰的可能是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而不是天然氣。核能方面,日本最近重啟了一些此前停止運行的核電站,中國也在新建核電站。
資料顯示,大空頭吉姆·查諾斯(Jim Chanos)正押注於一些美國頁岩油和天然氣類股,因為“華爾街對該行業的分析存在嚴重缺陷”。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價格處於低位,一些大牌開發商投資的高成本浮式液化天然氣項目,要麼半途而廢,要麼被擱置。
目前,被擱置的一個大型潛在液化天然氣項目是伍德賽德石油公司(Woodside Petroleum)為Browse盆地區域計劃的項目。該項目至少計劃投資300億美元,需要建3艘液化天然氣船,每一艘都比殼牌的Prelude項目大。
按照原計劃,伍德賽德安裝3艘390萬噸/年的液化天然氣船,通過與合作伙伴殼牌的協議,採用與Prelude類似的技術。但是,由於世界油氣價格形勢,整個項目已經被擱置。另一個澳大利亞項目,埃克森美孚的斯卡伯F液化天然氣項目也已被擱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