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積累 煤市悄然生變

今年九月份,沿海煤炭市場淡季不淡特征凸顯。夏季未及時補庫的沿海電廠增派船舶運力拉煤,電力、水泥等行業對煤炭需求增加,採購量有所增多。沿海電廠階段性補庫,到港拉煤船舶居高不下,市場形勢趨好,煤炭價格持續上漲。除了環渤海港口以外,上游晉陝蒙地區,下游華東、華南等地區的煤炭價格均保持上漲態勢。然而,在臨近月末,后市預期不明朗之際,煤市政策因素不斷積累,市場悄然生變。
政策導向明確 煤炭供給加快釋放
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加大了優質產能釋放力度,產能核定、減量置換、產能交易工作在各省穩步推進。近期對於產能釋放,相關部門加緊開展。9月中旬,發改委再次發布《關於做好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的通知》,強調要加快推進煤炭優質產能釋放,各產煤地區要組織指導煤炭生產企業不得以簡單停產方式開展或應對執法檢查,對具備條件的煤礦加緊落實產能置換方案,對部分符合條件的優質產能煤礦重新核定生產能力。
9月27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印發《進一步做好今冬明春煤炭供應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推進煤炭優質產能釋放。煤炭企業要認真落實增減挂鉤、減量置換政策,主動申請並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加快辦理好正在建設煤礦項目的相關手續,促進項目依法依規投入建設生產﹔符合條件的優質產能煤礦要嚴格按照條件標准和減量置換的原則,積極申請重新核定生產能力。
長協作為煤市“穩壓器”作用繼續存在
在發改委的倡導下,從2017年起,神華率先執行煤炭價格長協、現貨雙軌制,其余煤企相繼跟進,而且與鐵路局合作實現優先保証發運,政府部門也加強了長協合同兌現率的監管。據統計,今年全國長協煤佔煤炭供應總量的80%,而且長協煤價波動相對較小,真正起到了穩定市場的作用。據業內人士測算,10月份的年度長協價格為(267.5+25%×586+25%×623)=569.75元/噸,四舍五入為570元/噸,遠遠低於市場煤價格。煤炭工業協會印發的《進一步做好今冬明春煤炭供應保障工作的通知》中強調。煤炭企業要加強自律,將執行中長期合同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工作來抓,嚴格履行合同約定的各項條款和定價機制,做到在月度兌現率低於合同約定的情況下不銷售市場煤,要努力保障煤炭市場穩定。並將中長期合同兌現情況納入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切實抓好。
環保因素影響煤炭消費總量減少
日前,環保政策頻頻出台,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成為發展趨勢。據悉,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指出,控制煤炭消費總量,2020年控制在42億噸左右。推動霧霾嚴重地區和城市在2017年后繼續實現煤炭消費負增長。
秦港煤炭場存十一天連漲
作為北煤南運的主樞紐,秦皇島港存煤量歷來是行業運行的“晴雨表”與“風向標”:當場存低於500萬噸時,通常表明煤炭市場供應偏緊,煤價存在上行動能。目前秦皇島港存煤連續上行,在經歷連續震蕩運行后,秦皇島港煤炭庫存已經連續11天向上運行,並於9月28日向上突破630萬噸,刷新今年2月份以來的新高,較8月底增加78萬噸。在場存上漲背后,秦皇島港物流中轉順暢,調進調出雙雙維持高位。
煤炭價格回歸預期增強
追高心態與捂盤惜售行為對市場煤價上行具有顯著的助推放大作用,這一點在今年煤炭市場運行中體現的較為明顯。但隨著供應增加與消費淡季到來,支撐預期的因素正在減少,市場預期正在回歸理性。反映市場心態的動力煤遠期合約價格已經出現深度貼水,將對現貨煤價回歸形成示范帶動效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