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變化促使企業集中下調煤價
最近一段時間,神華、中煤率先宣布下調北方港口市場煤價格。多家地方重點煤炭企業也緊隨其后下調了煤炭價格。在迎峰度冬即將到來之際,煤炭價格未漲反跌。有人認為這主要是煤炭企業響應有關部門保供穩價的號召。其實,在煤企集中下調煤價的背后,還是供需變化決定價格走勢的市場機制在起決定性作用。
今年以來,我國繼續加大煤炭去產能的工作力度。截至今年7月底,我國已經退出煤炭產能1.28億噸,完成去年目標任務的85%。如果加上去年的去產能成果,已經退出的煤炭產能約為4億噸。
不過,在去產能過程中,我國也有步驟地增加了優質產能。去年以來,有關部門新核准了26處煤礦,共計1.2億噸產能﹔同時還核增了2000萬噸以上產能。總的來看,去產能的推進,主要擠出了資源枯竭礦井以及一些落后產能、違法違規產能,煤炭供給能力依然有保障。
目前,其他環節也無法對我國迎峰度冬形成掣肘。首先,運力過去一直是造成我國煤炭供給在迎峰度冬和迎峰度夏時出現區域性、結構性緊張的重要因素。不過,去年鐵路部門已經更新和增加了一大批運煤車皮,鐵路運力總體上是充裕的。
其次,從庫存看,“十一”長假以后港口和電廠存煤數量充足,這對於抑制煤價上漲將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
從需求側看,近年來隨著能源革命的推進和新能源的興起,我國煤炭消費持續處於下降趨勢。北方不少地區的冬季取暖已經完成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技術改造,一些地方甚至已經完成“煤改氣”的改造,這也將影響迎峰度冬的煤炭需求。另外,今年上半年,我國來水情況不好,火電需求有所增加,但到了下半年來水情況好轉,清潔能源增多,火電已經轉向低速增長,對電煤的需求也有所回落。
基於上述供需多個環節的分析可以看出,今年的迎峰度冬很難對煤炭價格持續上漲形成有力支撐。煤炭價格下調在情理之中,是符合市場發展趨勢的。
從表面看,煤炭價格越高,煤炭企業盈利越多,日子越好過。但是,持續的高煤價,對於煤炭企業的長遠發展未必是好事。一方面,煤炭價格的持續上漲,將使下游電力和其他行業承受巨大的成本壓力,不利於為煤炭行業發展創造寬鬆穩定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一些小煤礦可能趁機死灰復燃,不利於持續推進去產能,也不利於調動企業加快轉型升級的積極性,反而可能加速煤炭產能擴張步伐。在上一個“黃金十年”,煤炭價格持續攀升,帶來的正是煤炭產能快速擴張,最終導致全行業發展進入“隆冬季”,給企業帶來了巨大傷害。
總而言之,此次煤炭企業集體下調價格雖有響應政府號召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企業結合自身長遠利益考慮而實施的一次調整。此舉不僅有利於近期的穩價保供,有利於合理引導市場預期,更有利於推動中長期合同、直接交易等工作的落實,構建供需運等各方共贏的市場格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林火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