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變身“煤亮子” 捧出“地心的太陽”(給新時代寫封信)

2018年01月29日08: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新時代:

  你好!

  我們是採煤工人,被稱作“開採太陽的人”。但事實上,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的形象並不那麼美好,甚至被人叫作“煤黑子”。

  這不見得是有意“黑”,也有“寫實”的成分。井下生產空間狹小、空氣污濁,工人上井后,渾身上下都是粉塵、煤塵,隻有牙齒是白的﹔遇到較遠的掘進迎頭和採煤面,工人必須遠距離奔襲,從下井工作到上井時間長,有時是兩頭不見太陽﹔有些礦井煤層低,工人前行或勞動都要弓腰彎背,有時還要四肢著地“爬”,這就更黑了﹔由於傳統生產工藝落后,要保持生產的連貫性,工人還要白班夜班連番倒、打連勤,這是“白”加“黑”。這些都曾存在,也固化著人們心中煤礦工人“黑”的印象。

  然而,現在我們變了。很多人都稱我們是“煤亮子”。煤礦工人變亮了!這一點都不假。今年初,我們集團相繼有9個礦井取消夜班生產。熟悉煤炭行業的都知道,這一改變非常不易。這不僅僅是要讓“以人為本”“體面勞動”的理念扎根,更要以先進技術和設備為基礎,以生產方式、生產工藝、生產組織的深刻變革作支撐,以集約高效的管理體系為統籌,以精准的安全監測作保障。這一改變,被煤炭專家稱為“引領了煤炭工業的歷史性變革”“徹底結束礦工井下採煤兩頭不見太陽的歷史”,堪稱“煤黑子”蛻變為“煤亮子”的標志。

  礦山的日新月異,由時代發展的風潮推動。礦山已經不再“封閉”,運用傳感、互聯網、數據集成等技術對井下設備進行升級,礦井更智能化了,生產體系更集約高效了,安全監察保障水平也大大提升﹔在井下開展“清潔生產、無塵化治理”,實現源頭治理、過程控制,職工有了更加健康的工作環境﹔在地面推進“美麗礦山”建設,很多外來參觀者不禁驚呼:“煤礦有如此美好的形象!”為減輕勞動強度,為工人安裝代步的“人行纜車”,甚至“共享單車”也出現在了我們井下。在魯南大地一個叫濱湖的礦井,隨著全國首台薄煤層自動化無人開採機組及遠程可視智能化成套設備的安裝運行,煤炭開採首次實現了地面遠程控制,可以揚眉吐氣地說:“點下鼠標就可出煤了。”

  得益於新時代,煤礦工人有了嶄新的形象。大家腰包都鼓了,許多人開上私家車、住起寬敞樓房,這是物質上的變化。此外,礦山的精神生活豐富著呢!堅持不斷的“百姓大舞台”,重要時間節點的文藝晚會,激烈的體育競賽……我們評選了“最美礦山人”,開設了“道德銀行”,礦區“好家風” 在傳播,名揚當地的義工在行動。正是在這樣的風氣熏陶下,有普通工人憑著一身絕技成為“大國工匠”,有創新工作室進入全國示范行列。

  新時代,新征程。身在煤炭行業,我們的使命前所未有的艱巨。一方面,要繼續生產,供應煤炭供給不斷流﹔另一方面,又要推進煤炭清潔利用,實現低碳化、綠色化發展,克服轉換動能、產業轉移等難題。但是,作為“特別能戰斗”的煤礦工人,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在捧出“地心的太陽”的同時,讓自身更光鮮起來。

  新時代,我們會更亮!

  山東能源棗礦集團職工 劉兆軍 

  2018年1月28日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29日 05 版)

(責編:初梓瑞、庄紅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