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廣東電網再投27億,為綠色出行“加油”

“我想開著電動車去看港珠澳大橋,那裡有充電樁嗎?”、“電動車真心方便,再也不用擔心油費貴”、“為了環保,支持電動車出行”……3月29至31日,南方電網廣東公司和人民網聯合舉辦“嶺南文化電動行”活動,實地走訪佛山、江門、珠海等地,官方微博同步直播沿線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及充電情況,活動引起了社會公眾廣泛的關注與討論。
記者從活動中了解到,截止2017年底,廣東電網已在全省建設2446個充電樁,建成公交車充電站12座,城市公共充電站73座,與20個電動汽車充電運營商實現互聯互通,一張涵蓋廣東各城市公共區域、居民小區、高速公路的電動汽車日常充電網逐步完善。
便民至上,建成基本覆蓋車輛日常行駛區域的充電網絡
在佛山市雷崗公園停車場的6台直流充電柱。
坐落在廣東佛山金融高新區的南海雷崗公園社會車輛較集中,這也成為南海區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建設的首選位置。
“園內有6台直流充電樁用於快充,可在一小時內為普通電動小轎車充滿電。”佛山供電局市場部副主任王銳介紹,來公園充電的司機普遍進行15分鐘左右的快充,大多是補電。一邊充電,一邊隨意在公園逛逛。而在有示范作用的景區和商場設置公共充電樁,除了方便車主消磨時間,還可以起到推廣新能源車的作用。
以江門的群星公園停車場的公共充電站為例,這裡設有12個公共充電樁,這些充電樁月均為市民提供充電服務次數超過800次,充電量達1.8萬千瓦時。“去年我們在這裡辦過新能源車推廣會,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當場達成了好幾輛電動汽車的交易。”江門供電局市場部專責余郁說。
近幾年來,廣東電網不斷加大在高速公路、城市公共、機構內部等領域充電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力度。整個“十三五”期間,還將投資27億元,建設充電樁超過1萬個,建成基本覆蓋車輛日常行駛區域的充電網絡,保障電動汽車“走遍珠三角,通達各地市”。
2020年基本實現純電動公交車的規模化、商業化運營
3月31日上午,電動公交充完電后,從珠海海虹路公交充電站駛出。
珠海海虹路公交充電站是“珠海最美公交線路”的情侶路公交觀光專線L1路車的起點站,同時也是珠海市先期投放的三個公交充電站之一,於2016年10月25日投入運營。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珠海供電局電動汽車充電量佔廣東電網范圍內電動汽車充電量的70.3%,其中電動公交車充電量佔主要。
“充電頂多用10分鐘,完全不影響下一趟發車。”公交駕齡多年的胡師傅介紹,L1觀光線全程15公裡,一般車來回兩趟充一次電。加上充電時間,跑兩個來回的總用時和他以前開傳統公交車基本一致。“充電站一建好,我就被調來跑L1線了,對比傳統公交車,電動公交車輕便安靜,沒有異味,乘客也愛坐。”
目前,廣東各地都在加快電動公交車的推廣。《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指出,2016年開始,珠三角地區更新或新增的公交車中,純電動公交車比例不得低於90%,到2020年,要求基本實現純電動公交車的規模化、商業化運營。
充電服務平台化 全省充電立體網絡建立
一名電動汽車車主正通過“粵易充”掃碼支付進行充電
一直以來,充電樁利用率不高、“僵尸樁”等問題制約著充電設施的運營。一方面,充電運營商多且分散,在充電樁建設上缺乏統一規劃﹔另一方面,各家運營商互不相通,充電新舊協議不統一,導致車主要麼找不到樁,要麼找到了樁卻用不了。
為破解這一難題,2017年,廣東電網成立廣東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拓展行業內有影響力的企業50余家,推動行業規范、健康、有序發展,同時建成省級電動汽車充電智能服務平台APP“粵易充”。
記者體驗了一下“粵易充”,通過搜索功能發現,該APP可在全省21個地級市查找不同運營商旗下的充電樁,程序還會自動顯示空閑充電樁數量與型號的詳細信息。此外,可為用戶提供導航、充電、支付“一鍵服務”。整個充電操作很簡單,全程手機支付,還能在手機上看充電進度。
據廣東電網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廣東省內主要營運商均已接入“粵易充”平台,同時有超過1.6萬個充電樁接入。通過此舉,廣東電網成功將廣東省充電點連成全方位的充電服務立體網絡,為電動汽車充電用戶提供智能尋樁、一鍵導航等服務,同時為政府提供補貼申領、站樁核查、大數據分析的數據支撐功能。(沈甸 實習生 胡葦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