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應用之門:新興能源產業化步伐還需堅實
當前,對新興能源的利用價值及潛能,既不能盲目樂觀,也沒必要消極悲觀。在一些業內人士及專家學者看來,我國新興能源在勘探開採的關鍵技術上,亟待攻堅突破,能源利用優勢有待培育,而這有助於新興能源快速展現其商業價值,逐漸打開常態化應用之門。
一些國家在可燃冰上的積極態度,就與美國“頁岩氣革命”給全球能源市場帶來的巨大沖擊和深刻教訓有直接關系。專家表示,世界上對頁岩氣資源的研究和勘探開發最早始於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起的四十多年裡,美國企業和政府克服了初始技術不完善、開發成本高昂、市場波動劇烈等一系列困難與挑戰,在持續不斷的爭議中堅持投入,最終成為世界上唯一實現頁岩氣大規模商業性開採的國家,這場“頁岩氣革命”不僅動搖了世界能源格局,最終對國際產業格局乃至地緣政治格局產生了巨大影響。
從美國“頁岩氣革命”的實施路徑和成功經驗看,資源量和生產量是決定一種顛覆性新能源能否被市場接受的關鍵要素。同樣是顛覆性的產業效應,美國在“頁岩氣革命”上的堅持與投入,對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深耕新興能源具有現實借鑒意義。
有專家指出,必須盡快探索將新興資源納入常態化管理體系之下。以可燃冰為例,其開發需要產業經濟、技術和政策體系的配套。可燃冰還不是一個獨立的礦種,並沒有與之相匹配的礦業權管理制度,其產業化所需的土地、海洋、生態、環保、安全、能源等法規條例、技術標准及相關政策尚未完善甚至基本空白,削弱了企業的開發意願。可將天然氣水合物設立為新礦種,納入新興戰略產業目錄,制定相關產業政策,鼓勵和引導企業參與勘探開發,推動天然氣水合物開發利用進程。
氫能、頁岩氣等新興能源的開發同樣如此。在確定其戰略價值的基礎上,要圍繞制定統籌規劃方案,明確部門責任,開展持續性投入,從而提高我國能源保障能力,造福生態環境。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記者毛振華、楊迪、王攀、陶冶採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