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水觸電咋防范?防觸電小知識告訴你

“前段時間暴雨,公司附近的地鐵站外面,積水都快沒過膝蓋了,我真擔心路旁電力設備漏電。”北京市海澱區某互聯網企業員工梁斌說起自己蹚水上班的經歷,直言不得勁。
進入汛期,不少地方連日強降雨,部分城市出現內澇。如何加強涉水觸電風險防控,不讓雨中行人涉險?本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電力設施維護水平不一,監管分散等容易產生觸電隱患
“暴雨大風可能將電線吹落刮斷,而且潮濕天氣中電氣設備絕緣性下降。如果平時未做好維護,一些線路絕緣皮破爛成裸線或是漏電保護不起作用,有積水時容易導致行人觸電事故。”國網成都供電公司武侯供電服務中心主任董海疆介紹,強降雨時,積水地帶、樹木下、架空的供電線路和變壓器下、通電廣告牌和路燈配電箱等都是較易發生觸電事故的地方。
提起電力設施維護管理,不少人認為這是供電企業的責任。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侯義明告訴記者,根據《供電營業規則》,一般而言供電設施比如變電站、輸電線路等產權歸屬供電企業,用電設施設備比如廣告燈箱、公交站牌等公共場所電力設施隸屬於客戶產權,管理和維護責任按產權劃分。“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加上人力不足,造成個別經營單位未按規范按月校驗,也容易出現漏電保護失效。”侯義明說。
電力設施維護主體責任是否履行到位?由誰來監管?業內人士介紹,一些地方公共電力設施由市政設施管理部門進行統一監管,但一些地方監管責任分散在經信委、城管、交通等多個部門,容易出現隱患排查的死角和盲區。侯義明說,以往“政企合一”時,供電企業有用電檢查的權力,隨著《用電檢查管理辦法》廢除,供電企業的用電檢查內容和程序比較模糊。“對於一些隸屬於客戶產權的用電設施,供電企業隻能定期進行隱患檢查,並下達隱患通知書督促整改,若客戶拒不整改,也隻能上報相關部門。”董海疆介紹。
明確職責、細化標准、加強排水防澇,雨天出行才能更安心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室外道路和廣場上,自動售賣機、智能快件箱、充電樁等新型電力設施不斷增加。如何強化城市用電安全管理,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中辦、國辦此前印發《關於推進城市安全發展的意見》,要求完善電力等監管體制,界定行業監管和屬地監管職責﹔完善電力設施等的技術標准,增強抵御事故風險、保障安全運行的能力。侯義明認為,一方面要更加明確監管職責,堵住監管漏洞﹔另一方面,要完善標准制訂,比如廣告燈箱、交通設施電箱、智能快件箱等用電標准大多散落在行業標准中,且比較簡單模糊,這一部分應該細化。“要切實做好防漏電保護、定期開展漏電檢查、及時更換老舊電氣元件等。”
業內人士指出,城市排水防澇系統不給力,也加大了電力設施漏電的可能性。還應完善排水防澇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加強安全教育,提升公眾的防觸電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維護公共場所供用電安全,一些城市已經開始行動。比如福建福州市政工程管理處日前就以蓄水池積水超過警戒水位並持續上漲為背景,進行應急演練﹔廣東江門市安委辦組織開展公共場所供用電設施安全專項督查。“沒有安全,一切等於零。當主體責任、行業監管責任、屬地監管責任攥緊拳頭形成合力,並且建立快速的應急響應機制,老百姓雷雨天出行就會更安心。”侯義明說。
鏈接
雨天行走防觸電小知識
●避免在電線杆、變壓器等電力設施附近走動,遇到垂落的電線盡可能繞行。
●避免與信號燈杆、落地廣告牌等的金屬部分接觸,盡量不要蹚水。
●如發現供電線路斷落在積水中,千萬不要自行處理,應當立即在周圍做好記號,提醒其他行人不要靠近,並及時打電話通知供電部門。
●一旦發現有人在水中觸電倒地,不要貿然靠近或嘗試接觸施救,先確保自己處於安全區域。如果能找到電源開關,應盡快切斷電源﹔如果無法找到,在使用絕緣材料工具的前提下,可嘗試使觸電者和電源分離,通知相關部門進行處置。
●如果有電線恰巧斷落在離自己很近的地面上,不要驚慌,更不能撒腿就跑,可用單腿跳躍行至安全區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