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前海國企探索區域集中供冷新模式

2018年08月24日08:15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小字號
原標題:前海國企探索區域集中供冷新模式

北方冬季採用集中供暖已經非常普遍,而南方夏季採用集中供冷卻不多見。“特區中的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將區域集中供冷列為公用事業,由國有企業深圳市前海能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前海能源”)負責投資、建設和運營,探索在14.92平方公裡的土地范圍內,建設10個冷站,覆蓋190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以實現土地高效利用、綠色環保開發目標。

規劃10個冷站覆蓋建筑面積1900萬平方米

前海桂灣片區二單元的兩棟矮層社區公共服務配套建筑的地下,是前海區域集中供冷2號冷站。供冷站地下設施包含制冷機房、蓄冰槽、配電房,建筑面積約11000平方米。在這兩棟矮層建筑的樓頂,還有約2500平方米的面積設置了冷卻塔。

2號冷站於2015年12月開始安裝制冷設備,2016年4月向前海內首個使用集中供冷的大廈——前海卓越金融中心,提供供冷服務。

根據規劃,2號冷站的總蓄冷量為14.68萬冷噸時,最大供冷能力4.68萬冷噸,供冷范圍覆蓋前海桂灣片區20余棟建筑,服務建筑面積可達213萬平方米。由於當前區內使用集中供冷服務的大廈仍處於開發建設期,用戶較少,根據用戶開發建設時序,2號冷站暫時隻安裝了一期工程的制冷設備。

這樣的冷站,在前海共規劃有10個,每個冷站負責向半徑不超過1.5公裡范圍內的建筑物供冷,建成后總供冷規模40萬冷噸,覆蓋建筑面積1900萬平方米。根據規劃,前海建筑體量為2600萬至3000萬平方米。據此計算,前海63%至73%的建筑面積將採取集中供冷模式。

據了解,前海已將區域集中供冷列為公用事業,並將其納入市政公共設施。規劃中需建設的90公裡市政供冷管網,正在隨著市政道路施工同步鋪設。前海的土地出讓始於2013年7月,從2014年起集中供冷被列為商業地塊土地出讓條件之一。目前已有35個商業項目確定使用集中供冷模式。為確保區域集中供冷的規范化運營和可持續發展,目前,前海正在研究制定區域集中供冷管理辦法及監管細則。

前海能源總經理傅建平告訴記者,前海的辦公、商業、酒店等建筑基本上都會採用集中供冷形式,但零散建筑和住宅類項目尚未納入。“辦公、商業等建筑用戶用冷需求比較集中和規律。居住類項目由於用冷需求個性化比較強且零散,使用集中供冷的成本不一定比用家用空調成本低。”

目前,除了2號冷站一期工程已投入供冷外,前海能源還已啟動4號、5號、6號、10號四個冷站的設計與建設,並將根據各冷站服務范圍內用戶需求推進項目進度,以確保冷站建設與用戶需求相匹配。

土地高效利用用戶冷費下降

按照傳統供冷方式,商業和辦公建筑普遍採取自建中央空調供冷,每棟建筑都需要設置大面積的制冷機房,並在頂樓建設一組冷卻塔。而前海推行的區域集中供冷,則將半徑不超過1.5公裡范圍內的建筑物的制冷機房和冷卻塔集中附建在一個公共空間的地下和樓頂,實現土地集約利用,同時節省能耗。

目前已開始建設的4號和6號冷站分別設在前海交易廣場和前灣信息樞紐中心地下,5號和10號冷站設在公共空間地下。

在集中供冷的收費標准上,前海能源定了“兩個不高於”原則:一是接入費不高於用戶自建成本,“約隻有原成本的70%左右”﹔二是使用成本(含能源和維護成本)不高於自建。

以最先使用集中供冷服務的前海卓越金融中心為例,該項目用冷建筑面積12.68萬平方米。按照接入費每平方米135元和使用費每千瓦時0.56元計算,對於用戶而言,初始投資共1711.8萬元,與自建相比節省了一半以上,每年用冷費約1363萬元,可節省約38萬元。此外,自建制冷設施,需要佔用約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設置空調機房。採用集中供冷后,用戶隻需設置200平方米的板換間用於安裝設備轉換裝置,節省了90%的空間。並且,樓頂上也無須建設冷卻塔。

為了確保用戶使用成本不高於自建,前海區域集中供冷採取冰蓄冷技術。“制冷機利用夜間低谷電價,制冰並存在蓄冰池,形成冰水混合物,白天將冷量釋放輸出。”傅建平說,夜間多用電、白天少用電,實現電力的移峰填谷,不僅可以降低系統運行費用,還可使前海區域內少建一座220千伏的變電站。

由於區域集中供冷在前海被列為公用事業,土地使用、冷站建筑物建設、供冷管網鋪設由政府保障,前海能源僅負責供冷設施投資、安裝和運營維護。“政府對前海集中供冷的支持力度很大,包括設置冷站的建筑物以及用戶的管網建設成本都由政府承擔,沒有加給投資方,也沒有加給用戶。”傅建平說。

按照前海能源的測算,集中供冷設施的使用壽命大約25年。在土地使用成本、管網成本由政府財政投資承擔的情況下,該公司預計15年可收回投資成本,整個項目預估能獲得8%的投資收益率。

據傅建平介紹,與常規中央空調相比,前海通過區域集中供冷可節能約12%,每年可節省約1.3億度電,相當於減少使用約1.6萬噸標准煤,減少約13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記者了解到,節能主要來自兩方面原因:一是區域集中供冷通過採用大型高效節能設備以及大規模供冷,可以確保設備長時間在高效區間運行,能夠減少能源消耗。二是相比於傳統的物業公司兼管冷源系統,區域集中供冷通過專業化運維管理團隊,對設備和系統進行精細化管理,可以提高整個系統能效。

探索海水冷卻、余熱利用、再生水利用三大技術

為了推動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進一步實現節能環保,前海能源還將在前海區域集中供冷項目上探索海水冷卻、余熱利用、再生水利用等技術應用。

海水冷卻是將處理過的海水作為區域供冷的散熱載體,減輕城市熱島效應,改善城市微氣候。該技術對取水口處海水深度、水動力、水質有一定要求。傅建平表示,未來前海7號、8號、9號三個冷站將在對海洋環境影響可控的情況下,探索利用海水對制冷系統進行冷卻。

余熱利用則是運用發電廠的高溫蒸汽等余熱為區域供冷系統提供動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形成能源的梯級利用。前海能源將在10號冷站項目上,探索利用媽灣電廠的蒸汽余熱代替傳統電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確保系統穩定性,將控制冷站利用電廠蒸汽余熱制冷的比例在30%左右。”傅建平說。

再生水利用技術是通過利用污水廠處理后的再生水作為區域供冷系統冷卻水源,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傅建平告訴記者,2號冷站原本計劃使用再生水,但由於南山污水處理廠提供的再生水暫未達到空調冷卻水水質標准,因此目前冷站暫時用自來水進行冷卻,待未來污水廠的水處理工藝升級后,再用水質達標的再生水進行冷卻。

此外,未來前海能源還會針對特殊用戶需求,提供部分集中供熱服務。比如規劃中的國際醫院需要蒸汽消毒和洗滌,還有學校、酒店的生活熱水供應等。(記者 趙瑞希)

(責編:王紹紹、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