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電:財務指標穩健增長 中長期具備盈利增量
近日,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核電”,股票代碼601985)發布 2018 年中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9.26 億元,同比增加 9.75%,營收增長平穩。淨利潤方面也保持漲勢,但受到增值稅返還短期降低的影響,增幅放緩,未來新機組投入運營,增值稅返還量將繼續回升,將帶動利潤回調。
此外,中外合作項目不斷擴大、AP1000和華龍一號示范項目相繼接近投運、在建及新開工項目預期貢獻收入和利潤增長,加之市場和研究機構紛紛預期核電項目或將鬆綁,看多核電市場未來中長期走勢,中國核電的2018年半年報透露出筑穩上行的趨勢。
財務指標穩健增長 受增值稅影響利潤短降長升
同比增長9.75%的營業收入,體現出中國核電在全球核電的“寒冬”裡依然走得很穩健。投資界較為關注其淨利潤增速下滑的情況,淨利潤增速大幅低於營收增速,主要是增值稅返還退坡以及福清核電電價下調影響。
根據半年報數據,歸母淨利潤 25.79 億元,同比增加 0.69%﹔扣非后歸母淨利潤 25.73 億元,同比增加 1.62%﹔公司2018 年上半年毛利率為 43.90%,同比上升 2.45pct,但淨利率為 26.09%,同比下滑1.56pct。
公司2018上半年列入其他收益科目的增值稅返還為7.4億元,去年同期為12.6億元。少收的5億多元主要源於行業增值稅退稅政策的安排,退稅比率逐年遞減。2008年,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了《關於核電行業稅收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其中規定,核力發電企業生產銷售電力產品,自核電機組正式商業投產次月起15個年度內,統一實行增值稅先征后退政策,返還比例分三個階段逐級遞減。具體返還比例為:自正式商業投產次月起5個年度內,返還比例為已入庫稅款的75%﹔第6至第10個年度內,返還比例為已入庫稅款的70%﹔第11至第15個年度內,返還比例為已入庫稅款的55%﹔滿15個年度后,不再實行增值稅先征后退政策。目前,中國核電旗下秦山核電站二期1號機組和三期1、2號機組在今年進入第15年運行期,增值稅政策性返還退坡效應開始對收益和淨利潤產生影響。
據了解,增值稅退坡的影響不會持續太久,在建項目投入運營及其他合作項目的開展,將為其注入新的贏利能力。
華龍走出去實現戰略戰術多贏
2015年5月,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工程正式落地福清核電5號機組﹔同年8月,華龍一號首個海外項目落地巴基斯坦。中國核電和中國中原對外工程有限公司、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共同造船出海,在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站K2/K3機組項目上打造了中國核電名片,同時也給資本市場注入更多市場想象。華龍一號的標杆能夠持續成功,不僅可以為中國核電提供更多增長源動力,也給國家自主核電技術和核電產業帶來希望。
目前項目整體已經進入機組的部分調試和試運行階段,其中試運行管理工作全部由中國核電負責,另外包括試驗調試項目約600項工作。超過億級的合同規模,今年就能給直接帶來可觀的收益。
從項目本身來看,作為首個以中國核電名義對外提供的大型技術服務項目,有利於企業提高項目管理和經營管控水平,提升對外技術服務品牌形象,形成國際產業界的影響力。
核工業屬於技術、資金、勞動密集型產業,核電設備又是高端裝備,被譽為“能源工業的王冠”。核電“走出去”不僅要贏得目標國對我們技術水平的信任,還要建立新時代“中國制造”的品牌聲譽,改變過去由中國小商品所代表的低水平、低質量的產品形象,“對標德國、日本等國家產品的品牌聲譽,讓‘華龍一號’成為高技術、高標准、高經濟帶動性的新時代‘中國制造’的國家名片。”
有前期恰希瑪4台核電機組建設經驗,卡拉奇核電站K2/K3機組項目更大意義在於既滿足了巴方新能源缺口需求,又成功輸出華龍一號這張國產名片,沉澱下來的則是中國核電走出去的多贏模式。全球正在從核電冷淡期回暖,中巴合作項目作為海外市場耀眼明星,筑穩了技術基礎,為今后市場驅動、資本助推保障了前提。
在建及開工帶來成長性預期 對外合作推進順利
中國核電目前有7台在建機組,總功率為8.2GW。與此同時,田灣3號機組、福清4號機組分別於2018年2月、2017年9月投產,田灣3號成為福島事故后首個開工並按期投產的核電機組。旗下在建機組三門1號、田灣4號有望年內投產,其中三門1號是備受業界關注的AP1000全球首堆示范工程,今年4月完成裝料,6月30日並網成功,8 月 14 日首次達到 100%滿功率運行,8 月 17 日,三門 2 號機組也首次達到臨界狀態,在業內影響力巨大,視為核電凜冬吹出的第一縷春風。如果以每年2台機組投入運行的增長速率估算,年均增加裝機2.2GW,直接推動營收穩定增長,並強力拉動淨利潤曲線回升。
同時有望受益於核電審批的鬆綁,新項目入列又能夠重新增強其利潤轉化率,根據川財証券分析若按計劃投產,中國核電未來三年裝機容量復合增速將達15%。三門、海陽、台山核電陸續實現裝料和並網,第三代核電技術即將獲得驗証,若新項目審批重啟,公司有望新開工6-8台機組帶來新鮮造血功能。
宏觀動作方面,《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年內爭取開工6-8台核電機組,提振核電行業信心的同時,也釋放出國家繼續支持核電發展的信號。2018年上半年,中俄正式簽署了《田灣核電站7/8號機組框架合同》和《徐大堡核電站框架合同》,合同總金額超200億人民幣,項目總造價超千億人民幣。簽約除了外交、經濟方面的意義之外,中俄攜手為核電發展打上一劑強心劑。
從需求端來看,2018年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9.4%,增速明顯高於同期GDP增速。當下全社會用電量增長最大增量源並不是傳統的第二產業,而是第三產業和居民用電端,考慮消費升級和消費級電器擴容趨勢,該增量或具有持續性。核電作為高效、清潔的新能源模式,未來仍然有巨大增長潛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