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煤城”逆境突圍之路
寧夏最北端賀蘭山與黃河交匯處“山石突出如嘴”的地方,便是石嘴山市。它是國家“一五”時期布局的十大煤炭工業基地之一,被稱為寧夏工業的“搖籃”,涉煤產業比重曾高達90%。隨著煤炭資源日益枯竭,同全國許多資源型城市一樣,石嘴山一度面臨“資源竭而城市衰”的“資源詛咒”困境。
逆境求變,轉型創新才能有出路。石嘴山市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負重起跳,通過創新驅動破解資源型城市“轉身之困”,把產業轉型與結構調整作為主攻方向,逐步告別煤炭工業“一柱擎天”的產業格局,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之路。
破倚重倚能困局
走重科興創新路
作為典型的資源型老工業城市,石嘴山倚重倚能的產業結構與高質量發展要求之間的矛盾十分突出。石嘴山市市長李郁華表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對石嘴山而言,關鍵是實現“兩個轉變”,即推動由全區工業的搖籃向科技創新的搖籃轉變,由工礦時代向生態時代轉變。
在新舊動能轉換中,石嘴山人吃過一些苦頭,更嘗到不少甜頭。
位於大武口區的寧夏維爾鑄造有限公司,曾是一家煤機鑄件生產商,隨著煤機鑄件銷售額逐年下降,市場日益萎縮。“公司把年銷售收入的8%用於研發,用創新突破路徑依賴,在多個領域取得突破。”公司董事長王小寧說,今年5月,由維爾鑄造參與研發的“中國標准高速動車組鋁合金枕梁”通過檢測,打破了我國高速動車組枕梁關鍵技術被國外壟斷的局面。同時,企業研發的工業機器人精密部件等新品,則收到國外同行業巨頭的訂單。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原動力,企業是轉型升級的主陣地。為倒逼企業轉型,石嘴山市設置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體系,構建以畝均稅收貢獻率、單位能耗工業總產值等為指標的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體系,通過綜合排名對企業在政策享受、用地、用電、信貸等資源要素配置上實施差別化措施。
一批傳統企業通過創新實現“名利”雙收。位於惠農區的日盛高新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曾因污染環境被媒體曝光。近兩年來,企業通過技術攻關,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進行回收,形成循環產業鏈后,產生的純鹼等副產品年產值達6億元。公司副總經理徐健說,通過創新突圍,企業實現了脫胎換骨。
“互聯網+”成為石嘴山謀求轉型的路徑之一。以軟件開發和電子信息技術為培育方向的青年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園,累計孵化120個創新項目﹔網絡經濟產業園入駐企業25家,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20億元﹔以科技金融等為代表的數字經濟使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2%。新經濟、新業態,如雨后春筍般在當地成長,形成了以新材料、裝備制造、生物制藥、現代紡織等為主導的多元化工業體系。2017年,石嘴山被列為全國首批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
幾組最新數據令人振奮:今年上半年,石嘴山市經濟同比增長8.4%,居寧夏各地市首位﹔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1%﹔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9.3%,降幅為寧夏最高﹔尤其是非煤產業佔全市工業比重已超過60%。
石嘴山市委書記彭友東認為,這組數字說明,這座城市在轉型和結構調整方面取得了標志性突破,意味著“一煤獨大”的局面已經結束,也預示著因煤而生、因煤而興、因煤而衰的“規律”將被打破。
強力攻堅補短板
踏石留印強弱項
“黑”和“灰”,曾是石嘴山市的主色調,這座城市也因此上過全國污染城市“黑榜”。慘痛的現實讓石嘴山人警醒:“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
新發展理念是指揮棒、紅綠燈。近年來,石嘴山市強力推進賀蘭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沙湖—星海湖水環境治理等生態治理工程、賀蘭山石嘴山段的所有工礦企業全部關閉退出……
從重拳治污到植樹護綠,城市有了看得見的變化。截至目前,石嘴山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1.7%,人均公共綠地面積24.1平方米,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與周邊城市相比,我們的優勢和競爭力不是資源而是生態,前者是不可持續的,而后者絕對是可持續的。生態轉型的目的是為了制造投資窪地,帶動產業轉型,而產業轉型的最終目的是改善民生。”一位市領導向記者這樣闡述著生態、產業、民生三者之間的辯証關系。
佔地200余畝的匯澤公園,是不少居民飯后休閑的好去處。這座公園得以建成,體現著政府的民生擔當:如果用於房地產開發,能給財政帶來過億元的收益,但市區兩級政府投資數千萬元將其改造成公園,供市民休閑健身。
以生態轉型為突破、產業轉型為重點、民生轉型為根本,將產業轉型升級、棚戶區改造和產業功能區優化等有機結合,石嘴山市實現了由“黑色”向“綠色”的嬗變。李郁華介紹說,近年來,當地堅持每年投入全市財政收入的70%以上發展民生事業,僅在棚戶區改造方面,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100多億元,20萬群眾通過棚改敲開幸福之門。
自我革新破束縛
奮力轉型譜新篇
事在人為,關鍵在人。要在轉型發展中突破困局、打破僵局、開創新局,考驗的是干部敢於擔當、勇於任事的魄力。
資源枯竭、結構單一、效能低下曾是石嘴山轉型的三大“攔路虎”,因此,轉型中政府部門的自我革新成為必然。
“轉型中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和困難,能否通過新舊動能轉換,實現浴火重生,黨員干部是否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極為關鍵。”大武口區青山公園管理所所長韓小英如是說。
“辦理臨時攤位審批,以前要跑兩天,現在不見面不跑腿,通過電話或上網,填寫相關信息后,一小時左右即可辦結。”大武口區政務服務中心副主任戴克和說,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政務公開,加快推進電子政務,構建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台,能更好破解百姓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等問題,激活區域經濟新活力。
在大武口區,群眾通過政務服務網上辦事大廳或“掌上政務”手機APP,可以辦理近八成的政務服務事項。總投資45億元的杉杉鋰電池項目建設之初,當地政府專門成立了項目推進微信群,確保建設中的問題都能盡快得到解決。
“企業有任何困難,隻要依規合法,當地干部全力以赴,竭盡所能。”寧夏蘇寧新能源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明浩說,干部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效率,對處於激烈市場競爭中的企業至關重要。
去年底,石嘴山市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既是對城市品質、市民素質的褒獎,也是對老工業基地轉型成果的肯定。如今,在賀蘭山下、黃河之畔的石嘴山市穿行,幾乎每一處都能感受到老工業基地謀改革、通梗阻、破束縛的強勁脈搏,都可以聆聽到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鏗鏘足音,這脈搏和足音,讓人有理由對這座資源型城市更加美好的明天充滿期待。(記者 孫波 何晨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