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統籌國內外資源夯實底氣迎冬供
8日,隨著寒露時節到來,青海等部分西北地區已步入供暖季。年產天然氣量約佔全國總產氣量四分之一的長慶油田,目前生產氣井已接近1.1萬口,全力以赴迎接即將到來的這場冬季天然氣保衛戰。
據發改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天然氣產量77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9%,而表觀消費量為134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5%。在前三季度各用氣行業需求快速增長的情況下,疊加四季度採暖用氣需求,全國范圍內天然氣需求持續擴大,預計今冬明春的天然氣市場供應壓力依然突出。
為應對冬季供應,中國石油提前制定方案,調集各方資源。在資源劣質化加劇的情況下,國內主力氣田加大勘探開發力度,努力增儲上產﹔提前排除各種不確定因素,在全球范圍內籌措天然氣資源﹔儲氣庫進入注氣尾期,為冬季供應做充足准備。
主力氣區肩負上產重任
天然氣產量計劃均創歷史新高
從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從塔裡木到鄂爾多斯,一場場爭分奪秒的爭“氣”戰正在打響。
作為冬供主力軍,中國石油國內天然氣產量備受關注。2017年,中國石油天然氣產量首次突破千億立方米,佔國內天然氣產量的70.1%,為冬供提供堅實保障。在鑽機緊缺的狀況下,專項協調解決天然氣上產重點區域的鑽機問題,確保天然氣生產嚴格按照計劃進行。同時,中國石油計劃全面開展鑽井壓裂冬季施工,加快穩產上產。
在國內資源方面,中國石油不斷加大長慶、塔裡木、西南和青海主力氣區勘探開發力度,提升產能建設目標。
長慶油田承擔著京津冀近百座大中城市的保供任務,惠及民眾4億多人。今年年初,面對資源品位差、管控難度大的挑戰,長慶油田將天然氣年產目標追加到380億立方米的歷史最高點,掀起全員競賽熱潮,8月初以來,連獲3口日產超百萬立方米的高產井。
面對冬季天然氣供應需求,塔裡木油田抓好新井上產的同時,對關停井逐井查找原因,摸排一批具備開發潛力的老井,今年年產量預計淨增10億立方米,達262億立方米,為西氣東輸和南疆五地州用氣提供可靠保障。
為完成年度產量任務和保障我國川渝滇黔桂五省區市冬季供應,西南油氣田年初定下完成230億立方米的產氣目標,同比增加10%。入秋以來,頁岩氣生產不斷提速,確保新增鑽機、壓裂車組到位后加快投產,年底將頁岩氣日產由當前的1100萬立方米增加至1800萬立方米。
受高原地區特殊氣候環境影響,青海地區於10月1日提前進入供暖季。為確保今冬明春有足夠氣源保障甘肅、青海、西藏地區供給,青海油田年內新建天然氣產能10億立方米,日增氣300萬立方米,最高日供氣量可達到2000萬立方米。
除主力氣區外,以大慶油田、吉林油田為主的非主力氣區成為天然氣生產的有力補充。其中,大慶油田年產氣量連續7年保持增長,邁上40億立方米新台階,今年上半年天然氣產量同比增加12.24%。吉林油田加強管線保溫、設備檢修,提升新井產能貢獻率,全力保障長春、吉林和鬆原等用氣需求。
進口渠道多樣化保供應
管道氣源力排不確定因素,LNG接收站第四季度滿負荷運轉
9月19日至20日,第19次土烏哈中四國運行協調委員會在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緊鑼密鼓地召開。會上,四國十余個公司圍繞今冬明春供氣量及2019年全年資源量進行激烈討論,敲定管道輸量及維修安排。
中國進口天然氣通道主要包括中亞管道、中緬管道和海上進口液化天然氣(LNG)。去年冬供季,我國天然氣供應一度承受國外管道天然氣斷供壓力。在今冬天然氣供應中,中亞進口氣等尚存在不確定因素,中國石油在各氣源方供應方案基礎上,充分考慮可能發生的供應風險,做好預案。
中油國際管道公司積極了解各方氣源和今冬供氣意願,並與大數據結合,為冬季保供期間的數量預測提供理論基礎。中亞和中緬天然氣管道圍繞站場關鍵設備保養、自控設備檢查、計量系統可靠性、工藝設備維護和冬防保溫等五方面重點展開生產准備工作。
圍繞今冬明春天然氣保供任務,阿姆河天然氣公司從年初開始認真梳理天然氣處理廠大修項目,提前制定檢修方案和安全預案。
今年前8個月,中亞天然氣管道輸氣339億立方米,完成年度輸氣任務的66%﹔中緬天然氣管道輸氣30億立方米,完成年度輸氣任務的59%。
LNG是歷年冬天供應調峰的最靈活資源。中國石油已建成江蘇、唐山、大連三座LNG接收站,接卸全球90%以上氣源地的LNG。今年冬季,中國石油加大LNG採購力度,除長貿協議之外,通過增加現貨採購,備戰冬季消費高峰。上半年LNG氣化量為83.13億立方米,較去年同期增加76.31%,LNG接收站利用率同比提高29.7%至70.4%。
由於今年的季節性、區域性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天然氣市場呈現淡季不淡、冬季更旺的態勢,LNG接卸任務的繁忙程度達到極限。與此同時,LNG接收站進入冬季保供、檢維修和擴建的“三期疊加”時期,這對機器設備和員工而言都是極大考驗。
根據冬季LNG資源的初步安排,江蘇LNG已明確氣化外輸33億立方米和高月高日3500萬立方米的度冬保供生產任務目標。
唐山LNG成立由公司總經理擔任組長的保供應急領導小組,結合近5年來的冬季保供經驗,提早維護關鍵設備、破解接收站運行中的瓶頸問題,梳理應急物資。冬供期間,預計氣化外輸總量將達到41億立方米,裝車外數量達到2.39億立方米。
多元儲備體系提高安全供給系數
前8個月儲氣庫注氣量增幅超過20%
作為調峰保供的重要手段,儲氣庫在冬季供應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月至8月,中國石油儲氣庫注氣量同比增幅達23.8%。
為理順內部管理機制,加快儲氣庫調峰能力建設,中國石油於今年6月進行儲氣庫業務管理體制改革,儲氣庫業務移交勘探與生產分公司統一管理,管道企業所屬儲氣庫(群)全部移交相應油田企業。
自大港油田公司正式接收北京天然氣管道大港儲氣庫群以來,檔案移交、業務對接、物資採購等工作穩步推進。公司細化採氣物資儲備,今年計劃採氣21.5億立方米,截至8月底,已完成計劃90.65%。
呼圖壁是我國最大的儲氣庫,在歷年調峰中發揮重要作用。自4月2日作業區注氣以來,周期注氣量比去年同期提高2.9億立方米,計劃注氣量16億立方米,為今冬用氣高峰採氣創造條件。西南油氣田相國寺儲氣庫今冬可以達到2000萬立方米的日生產能力。目前正處於注氣尾期,據工作人員介紹,注氣結束后將立刻進行大檢修,確保冬季供應期間安全性。2018年注氣量力爭達到16.5億立方米。
在現有的儲氣庫調峰基礎上,中國石油不斷加大儲氣庫建設力度。今年,中國石油與重慶市共建銅鑼峽儲氣庫,開啟我國儲氣設施建設運營的商業模式。資料顯示,川渝地區2022年調峰需求將達62億立方米,西南油氣田公司將計劃分批建成8座儲氣庫用於調峰保供。
除此之外,中國石油積極推進天然氣互聯互通工程。9月,繼中國石油與中國石化頁岩氣輸氣管道“華南線”在川渝地區首次實現互聯互通后,中緬天然氣管道接收中國石化廣西管道來氣,合力破解管輸和調運瓶頸,為即將開展的“南氣北送”做好准備。此外,中國石油和中國海油互聯互通,積極推動保供工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