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水庫大壩業探索高質量發展 風險防控生態安全成聚焦重點

2018年10月18日08:41 | 來源:經濟參考網
小字號

“要站在40年改革開放新的歷史起點上,探索水庫大壩高質量發展中的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在10月15日的中國大壩工程學會2018年學術年會上,中國大壩工程學會理事長矯勇表示,水庫大壩建設要把公共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把質量、安全、綠色作為行業的核心價值取向,同時為流域生態安全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四十年間,我國從一個筑壩工程技術相對落后的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筑壩技術強國。一是水利水電發展體制機制發生了根本變化。根據水利水電效益外部性強的特征,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的格局已經形成,公共財政重點投入以公益性為主的水利基礎設施,水電發展中,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展現。二是建設管理和科技創新正在走在世界前列。我們已經建成世界水利水電綜合功能最強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以及錦屏一級、小灣、、糯扎渡、溪洛渡水電站等一批300米級左右的高壩,正在建設白鶴灘、烏東德、兩河口、雙江口等一批新的300米級的高壩,國之重器已經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三是壩工發展理念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在規劃、設計、建設、運行各個環節正在得到落實,努力再造有壩河流新的生態平衡成為壩工事業發展新目標。四是更加注重社會和諧發展。根據國家調整后的水庫移民政策,許多水電企業在水庫大壩建設中打足移民安置成本,創新移民安置模式,以工程建設推動脫貧攻堅,努力做到“建設一座電站、帶動一方經濟、改善一片環境、造福一批移民”。

“應該講,我國筑壩質量總體上是過硬的,經過政府主導的大規模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我國已成為世界潰壩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我國不僅是世界上擁有200米級以上高壩最多的國家,而且質量得到國際上的充分肯定。”矯勇表示,我國的壩工事業發展決不能滿足於此,要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和重點。

水利部副部長陸桂華也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水利建設與管理任務依然十分繁重。如何建設好新的工程、運行管理好已有工程,正確處理水利水電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移民權益保障的關系,構建生態友好的水利水電工程技術體系,在保障質量安全的同時,實現大壩建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促進河流健康發展,需要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共同探索、深入研究,協力推進技術和管理的發展與創新。

“如今,風險防控和生態安全是發展聚焦的重點,壩工建設要把風險防控與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擇優選擇合理壩型。”矯勇稱。

生態安全突出地體現在河流生態流量不足,導致水生態水環境系統受到損傷。北方河流生態流量枯竭主要因經濟社會發展遠遠超過流域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南方河流則與水庫水電站的分布關系密切。對於南方河流,因攔蓄徑流能力強的多年和年調節水庫大都分布在江河支流,小型水電站中引水式電站佔比大,江河生態流量狀況基本上是中小支流比一級支流差,一級支比干流差,流域生態的整體性、穩定性和多樣性受到破壞。

在矯勇看來,水庫大壩已經成為江河生態廊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大限度發揮水庫大壩在流域中生態調節和生態修復功能。要創新調度機制,運用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精細化開展水情預警預報和社會用水需求分析,優化水庫群聯合調度,釋放出更多的生態流量,不斷改善江河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此外,充分發揮大水電的優質水源功能,在電力產能相對富余的情況下,通過提水解決山區部分中小城市的供水安全,解放一批中小水庫,還水於中小河流。

據介紹,按照水利部關於在黃河、淮河開展生態流量試點工作的部署,黃河水利委員會編制了《黃河下游生態流量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根據批復要求,2017年開始實施試點工作。

“黃河流域資源性缺水,隨著近年來徑流的變化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在黃河極其有限的可利用水資源中有近百億的水量配置到淮河、海河流域,黃河的健康關系西北、華北及黃淮海流域。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推動黃河生態調度,維護河流健康功能,是黃河治理與管理的重大任務。”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局長張柏山稱。(王璐)

(責編:余璐、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