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大壩創造黃河連續19年不斷流
記者從10月15日-16日舉辦的中國大壩工程學會2018學術年會暨第十屆中日韓壩工學術交流會上獲悉,有了水庫大壩的“幫忙”,保証了黃河干流連續19年不斷流,連續13年未預警。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岳中明在開幕式致辭時表示,新中國成立后,伴隨著現代筑壩技術的發展,黃河流域水庫大壩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干流上相繼修建了三門峽、龍羊峽、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在黃土高原地區修建了5萬多座淤地壩。“正是依靠水庫大壩工程,創造了黃河下游伏秋大汛72年不決口的歷史奇跡,有效減少了入黃泥沙,實現黃河干流連續19年不斷流,恢復了河流生命健康,開創了開發與保護並重的新局面。”
河南是我國唯一地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縱橫分布的河流給人民帶來了舟楫之便、灌溉之利。同時由於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河南具有長旱驟澇,旱澇交錯,旱災范圍廣,洪澇災害重等顯著特點。
河省大川小河,能夠長久安瀾,要得益於水庫的調蓄作用。截至2017年底,河南省共有大、中、小型水庫2655座,總庫容425億立方米﹔修建5級及以上堤防1.9萬公裡,建成蓄滯洪區14處,設計滯洪總量37億立方米。如今,河南省境內“一縱三橫、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中原水網”已初具規模。
岳中明表示,這些巍峨壯觀的壩庫工程,不僅確保了黃河歲歲安瀾,造就了高峽平湖的美景,在調控水沙、修復流域生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向兩岸人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和可調控的水資源。“未來將有古賢等一批大型水庫大壩和南水北調西線等跨流域調水工程需要建設。”
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局長張柏山在中國大壩工程學會公眾認知論壇上表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域生態系統在我國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中居於重要位。20世紀70年代之后,黃河曾22次斷流,引發社會各界對黃河健康的極大憂慮。自1999年實施水量統一調度以來,確保了黃河不斷流、城鄉生活用水和農業關鍵期用水,水力發電運行良好,更實現了“黃河干流連續19年不斷流,連續13年未預警”,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除了通過黃河水量統一調度和科學管理外,黃河干流連續19年不斷流還與開展水庫大壩安全監測分析密不可分。“河南對全省22座大型水庫上報的安全監測數據,組織專家定時分析,發現異常問題及時向水庫管理單位反饋,並要求迅速查明原因。”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督查專員馮林鬆在中國大壩工程學會公眾認知論壇上表示。(蘇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