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科學的春天----能源領域院士系列報道

“90后”院士陳俊武:有志年華事竟成

人民網記者 賀迎春
2018年10月29日16:28 | 來源:人民網-能源頻道
小字號

“鄧小平同志說,以后要主動的抓科學技術,而且我要當你們的后勤部長。”著名石油煉制和煤化工專家、91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武回憶起四十年前出席全國科學大會時的情景,連說“感動”,“就是這句話,使我感覺到科學春天已經到來”。

陳俊武說,他的一生跟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改革開放以后,精神更振作了。“我那時候49歲,一點沒有感覺到自己年紀大,精力很充沛,可以利用這個機遇干得更多一點、更好一點。”

2018年5月中旬在洛陽王城公園(陳香生 攝影)

1948年陳俊武在北京大學求學,他在日記裡寫道,“科學的真理把我誘惑得太苦了。我把如錦的年華都投入到無底的深淵,痴心的求知使我與人群隔絕,使我成為孤獨者。生命的意義全寄托在沒有生命的分子、原子上了。”

有志年華事竟成

陳俊武出身於書香門第。祖父陳琦,曾在馬尾船政學堂教授國文,耳聞目染外語教學環境和科技知識,成為陳家和近現代工業文明密切接觸第一人。父親陳訓昶,跟隨清末民初赴日留學的潮流,留學早稻田大學,走科技實業救國的新學之路。

家世的影響,為后來陳俊武選擇科學這條路埋下了種子。1944年,他考取了北京大學工學院,當時痴迷於藥學,但考慮到畢業后的出路,最后填報了應用化學系。“一方面是解決國家的建設問題,一方面是解決自己將來能有飯吃的問題,這樣綜合起來就確定了專業。”

“我要使平凡的日子變得不平凡。”年輕的陳俊武在日記裡寫道。1946年,他和同學赴東北撫順參觀,看到了一座日本人留下的頁岩油煉廠。工廠宏大的氣勢和先進的設備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陳俊武當時就暗下決心:石油工業才是英雄用武之地!將來畢業后就投身石油工業,最好是能到撫順。

1949年,陳俊武如願來到撫順,參加了人造石油工廠修復,成了遠近聞名的“技術革新能手”。1952年,陳俊武在變換車間值班時發現,“蒸汽噴射器”抽力很大,於是聯想到水煤氣鼓風機是否必要的問題。經過一番鑽研,陳俊武弄清了參數,利用倒班時間做關閉旁路試驗。結果表明,鼓風機在停止供電的情況下依然自動旋轉,車間其他設備運轉正常。這樣,一台風機一小時就節省了25度電。此舉開了技術革新先河,轟動全廠。當時,工廠對他的獎勵很特別,有時發半匹布,有時獎一座鐘表。

1961年冬天,石油工業部決定抽調骨干力量,開展被譽為“五朵金花”的流化催化裂化、鉑重整等五項煉油工藝新技術攻關,盡快改變我國煉油工業技術落后的面貌。34歲的陳俊武,受命擔任了我國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裝置設計師。1965年,60萬噸/年流化催化裂化裝置投產,使中國的煉油工業技術水平有了飛躍式發展和提高。

1982年,石油部決策成立煉油新技術攻關組,陳俊武擔任了催化裂化技術攻關組組長。1989年,既有同軸結構、又有高效再生的100萬噸/年催化裂化裝置在上海煉油廠建成投產,該項技術獲得國家專利局發明專利授權,成為我國催化裂化工程技術領域的第一個發明專利。到上世紀90年代,我國已建成催化裂化裝置上百套,總加工能力上億噸,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催化裂化大國。

指導世界首套DMTO百萬噸級工業裝置投產(陳香生 攝影)

陳俊武還指導設計了世界首套以煤基甲醇為原料的180萬噸甲醇/年制烯烴(DMTO)裝置,2010年順利投產,“甲醇制取低碳烯烴(DMTO)技術”獲2014年度國家發明一等獎。

陳俊武因為其突出貢獻,被譽為我國催化裂化工程技術的奠基人。在催化裂化領域開發了一系列反應——再生工程技術,為中國催化裂化工程技術的進步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在煉油工藝的理論領域首先提出了用元素平衡(尤其是氫元素)進行催化裂化物料平衡的理論和設計方法﹔指導了不同煉油工藝過程石油基因轉化規律的研究。此外他還在煤制油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他關注溫室氣體排放和低碳經濟,為國家碳排放政策提供了關鍵性的決策建議,他以著書育人為己任,編寫了多部重要學術專著。

2007年,陳俊武八十歲,即興寫了首詩抒懷,“耄耋老翁憶平生,有志年華事竟成。亦老蒼天情未了,扁舟浩海又啟程”。

從學習到創新

“學問浩如煙海,一望無際,僅化學、化工一項,就有著多少噸的文獻,以一個人的精力,哪能看遍呢?我現在雖然可算是入了門,但是離登堂入室還遠呢。以我這種好強的個性預測,恐將終淪於書海……”21歲的陳俊武在日記裡傾訴心緒。

他不僅有記日記的習慣,而且還勤作筆記。“為了節省紙,我就弄一小張紙,用小字寫成一本一本把它訂起來,堆積得很高了,一摞摞起來。”他還隨時背著一個袋子,把記下來的東西收起來。

其實他的心算能力相當厲害,還曾被稱為“神童”。“有大量需要計算數據的時候,我們都拿著計算器,陳院士不用計算器,跟我們討論的問題,他會很快算出來大概是什麼樣的狀況。我曾經用計算器摁過,沒有他的速度快。”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首席專家劉昱說。原來,陳俊武小的時候,背過100X100的乘法表,他又加了很多數據歸納統計,從而獲得“神算”能力。

勤於筆記的習慣獲得了最好的回饋。1962年6月,國家科委決定派出人員赴古巴考察,陳俊武名列其中。這次出國,猶如一扇大門突然洞開,他如痴似渴地收集資料。等到1963年2月完成考察任務回國,密密麻麻記滿了文字、數據和圖形的15個筆記本。這些資料裡既有重點考察的催化裂化技術,也包括屬於世界先進水平的其他煉油技術,為把我國的煉油技術水平迅速提升作出了巨大貢獻。“先有資料參照,再動腦筋、自己開發改進﹔最后到成功。”“我們的創新精神,那時候就培養出來了,老不滿足現狀,老要創新。”陳俊武說。

幾次出國,都給了他很深的震撼。1976年,他赴日本考察,第一次乘座高鐵,那種風馳電掣般的感覺給他留下了很深印象,對於中國相對落后的現狀,感觸猶深。1978年的美國等國之行,也是收獲頗豐,這次他明顯感受到國家實行對外開放,積極引進先進技術的政策對石油工業技術的促進和影響。

其實,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國家,無論是修身還是治國,最忌自我封閉,作井底之蛙。敞開胸懷,知不足而后勇,才值得點贊。

作為“90后”,陳俊武並沒有停止對知識的渴求。中國石化安排院士去寧夏休假,他利用這次機會,了解了銀川的歷史、賀蘭山的故事,掌握了很多知識。“還有,前些日子看到中國的歷史,有一本關於抗戰的書寫得很好,有七八本,我就去租來看。知識有很多樂趣。”陳俊武說。

在奉獻的前提下才能談享受

對於時代洪流,陳俊武不盲從。讀大學的四年,他雖然也“家事國事,事事關心”,但他並不熱衷參加校園裡的政治活動,他更想做一個用科學技術為國家和民族作出貢獻的科學家。這個時期,正是他家境變故、生活拮據的困難時期,也正是時局動蕩的社會變革時期,他在這種環境中堅持學習,“外面的春天與我何干!最重要的,是要讓內心充滿了芬芳的氣氛。”

他是那麼冷靜和充滿定力,不管世道如何變化,讀書能增長才干,歷練心性,讓內心安靜。

他一生獲得了很多“第一”和榮譽,對此,他很自豪,“有志年華事競成”“扁舟浩海又啟程”。“我第一步爭取活到95歲,第二步爭取到100歲。”他詼諧地說。

與他獲得的榮譽相比,他近乎嚴苛的律已也是名聲在外,為人稱道。1987年11月,陳俊武與同事曹漢昌去石家庄煉油廠出差,任務完成,晚上就要走了,兩人結伴到街上溜達,卻不小心弄丟了車票。曹漢昌心裡著急,說咱們趕快坐出租車去補票吧。時為洛陽石化工程公司經理的陳俊武卻嫌出租車太貴,說,時間還來得及,還是坐公共汽車吧。

有一次他去理發,不小心摔了一跤,扭傷了腳踝,疼得他臉色發白冷汗直流,跌坐在馬路邊上,附近就有電話,隻要他在電話裡說一聲,馬上就會有車來接他,但是他不打。堅持著站起來,一瘸一拐走到公共車站。

對於年輕人,他有高的期待,再三提到,“現在機遇很好,要認識到自己肩負的使命不斷創新,不要貪圖享受。在奉獻的前提下才能談享受。” 

(責編:賀迎春、董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