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科學的春天——能源領域院士系列報道

康玉柱:中國科技界第一個萬元戶 為國找油幾十年

賀迎春 施麟
2018年11月07日09:07 | 來源:人民網-能源頻道
小字號

“改革開放的政策出來之后,我跟大家一樣,非常高興。”“知識分子的地位提高了,科技的春天來了。”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今天,著名石油地質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玉柱接受人民網訪談時仍難掩當年的激動之情。

1978年4月,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全國科學大會剛剛閉幕。此刻,康玉柱帶領隊員,正在為組建伊始的“地質新疆石油普查勘探指揮部”作油氣勘探及井位部署,在橫穿構造高山時遇到厚度5-10米的砂礫岩,無法越過,他們就用小鎬刨登腳坑,用人頂粗繩等方式跨過,幾乎每一個剖面都要跨幾次。

 

康玉柱工作照(鄺康 攝影)

艱苦勘探數十載,一朝油涌氣沖天。作為石油勘探領域的領軍人物,康玉柱把一生都獻給了石油事業,他也成為了中國古生代海相油氣勘探開拓者,中國古生代海相成油理論的奠基人和著名的油氣勘探大師。

全國科技界第一個萬元戶

康玉柱,1936年出生於遼寧北鎮。1956年,考入長春地質學院。196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因為品學兼優,校方的第一、第二次分配方案都是把他留校,康玉柱不為所動。“我填了兩個志願,第一個志願是:到祖國最艱苦的地方去﹔第二個志願是: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他成為了地質部第一普查勘探大隊的一員,剛進入大隊,就被任命為地質組的副組長。對於這段經歷,康玉柱回憶道:“到那之后,我才知道,不是找礦的,而是石油勘探。在學校裡學石油的課程學的很少,因此,我借這個機會,加班加點學了三門課程,自修了石油地質、石油物探和石油測井。”

從此,康玉柱走上了充滿艱辛而又成績斐然的為國找油之路。

1961年他參與發現勝利油田。

1970年初,康玉柱帶領地質部石油地質綜合研究大隊西北分隊,去塔裡木盆地進行油氣前景戰略評價,首次發現古生界生油岩,並提出塔裡木盆地是我國重要的大型含油氣區的觀點。

1970年5月康玉柱和同志們在喀什地區調研(圖片來源: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改革開放后,康玉柱厚積薄發,連續取得重大成果。1984年實現了中國古生代海相油氣首次重大突破﹔1990年主持發現世界級塔河大油田﹔1985-2007年,主持和指導發現了20個油氣田。

康玉柱為技術負責人的西北石油局,盈利能力等七項指標連續居中國石化公司上游板塊之首。資料顯示,西北石油局從1984∼2018年4月累計原油產量突破1億噸。累計創效近1000億元。經濟效益巨大。

 

2012年8月,在塔河大油田現場,康玉柱院士給黃其力院士講塔河大油田發現歷程。(圖片來源: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1984年沙參2井油氣重大突破、塔河大油田的發現及中國古生代海相成油理論,帶動、引領和指導了塔裡木、新疆地區乃至全國古生界海相油氣田大發現。沙參2井油氣重大突破時,67年歲的庫車縣綜合加工廠退休工人王定國,拄拐杖帶助聽器、拂動半尺白胡子,徒步40多公裡從庫車縣走到井場,專程來看“在噴的黑金”,來感激找油人!他每見一位石油人就上前握住手不鬆,激動地贊美:“你們為貧窮南疆人立了大功,是解放來最大的功,最大的功!我向你們鞠躬!”

1985年1月康玉柱獲得地質礦產部找礦個人特等獎、記一等功、勞動模范。他獲得獎金一萬元,是當時全國科技界第一個萬元戶。

1994年9月,舉世矚目的沙參2井實現重大突破10周年紀念日。原地礦部部長孫大光特意題詞:“光榮屬於為油氣勘查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們。”

決不能停鑽,至少再打100米

長期以來擺在中國廣大石油地質工作者面前有兩大難題:一是中國古生代海相地層到底有沒有石油?二是中國古生代海相石油在哪裡?

對此,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曾提出,“我們現在找出來的油田都是中、新生代陸相的,難道我們的古生代就沒有油嗎?美國有一半的大油田在古生代……我們要在古生代蓋層平緩、褶皺繪和的地區集中力量試驗一下。譬如,黔南、四川、特別是塔裡木……從戰略上講,我們要選一個地方早一點去打開一個缺口。”

康玉柱對於100米的堅持,打開了這個缺口。

1979年10月, 康玉柱經過長期的調查與分析,認定塔裡木油氣資源潛力大,能找到大的油田,經主動申請正式調入新疆石油普查勘探指揮部工作,並任技術負責人。1982年全家又從魚米之鄉的湖北荊州遷到新疆落戶。

1983年初,康玉柱主持部署了沙參2井,該井於1984年8月份打到了5363米古風化面,但是未見任何油氣顯示,且已經發生井漏。鑽井工程的人提出要停鑽完井,康玉柱組織大家緊急召開研討會。會上,停鑽的原因包括:第一,沒有任何油氣顯示,沒有必要再往下打,往下打是浪費。第二,井漏了,井漏了以后容易卡鑽、出事故。關鍵時刻,康玉柱提出來,絕不能停鑽,至少再打100米。他說,第一,井打到風化面,取了一點白雲岩岩芯,但是還確定不了地質時代,地質問題沒有解決。第二,本井在3800多米發現了油沙、油氣顯示很好。從3800到5363米基本上沒有生油岩,這油很可能是從深部上來的,油氣還在下面。第三,我國東部的任丘油田的發現有過教訓,第一口井剛打到古風化面就停鑽了,什麼都沒有。經過研究以后,又打了第二口井,多打了幾十米,就發現了任丘油田。

康玉柱的觀點得到了主要地質骨干和上級領導的支持,最終決定加深。1984年9月22號凌晨,沙參2井隻加深了28米就發生了強烈井噴。當時估算的日產油1000多方,天然氣200萬方,實現了我國古生代海相油氣的首次重大突破,甩掉了中國古生代海相無油氣的帽子,也拉開了塔裡木找油大會戰的序幕,康玉柱也因此被認為是中國古生代海相油田的開拓者。

1984年9月22日,沙參2井發生強烈井噴,井場附近變成了油海。(圖片來源: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1984年你主持發現了沙參二井,實現了古生代海相油氣勘探的首次重大突破,甩掉了中國海相無油的帽子,真不容易,很了不起!”2007年,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上門看望康玉柱時動情地說。

康玉柱的這種堅持,是一種深思熟慮后的固執,是獨立思考的科學精神的集中體現。改革開放后的寬鬆環境,給了科學工作者這份自信。正是因為這種自信與擔當,對中國石油的勘探起到了難得的推動作用。

這種堅持還有很多。自1985年以來,油氣勘探在塔裡木盆地沙雅隆起連獲油氣重要突破,發現多個油氣田,但未發現大油田,有專家說塔裡木古生界太復雜了,破壞性很大,很難形成大油田。康玉柱卻提出不同意見,據理堅持認為可能有大油田,要作為重點地區加強勘探。1990年10月,他主持部署的沙23井,在石炭系見到油氣顯示。在康玉柱的再三堅持下,經過測試獲高產油氣流,實現了新地區、新構造上重大突破,由此,發現了塔河大油田。2016年塔河油田累積探明儲量14億噸,成為中國第一個古生界特大油田,也是世界古生界奧陶系特大油田。

把榮譽和獎勵讓給年輕人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成績的取得絕非易事。

1968年8月的一天,天氣晴朗,康玉柱帶領分隊和往常一樣,整理好行裝和帶上必要的工具,乘車向祁連山駛去,午飯后開始爬山觀看石炭紀地層,這時祁連山開始起風,瞬間黑雲密布,急劇降溫,不到半小時,天上開始下雪,大家穿著單工作服越走越冷,被凍的發抖了,4名地質隊員被祁連山上暴風雪封了山路而被凍死在山上,為地質事業光榮犧牲。

1970年5月的一天,康玉柱和同事白天在野外山上辛苦工作,收隊后,因大風搭不起帳篷,隻好到農村找維吾爾族老鄉尋找住處,當地村領導費很大力氣給找到一較大的羊圈,晚上大家打開行禮,但當羊圈門一關,那種羊腥臭味可想而知。但是,大家白天太累了,哪管這些,很快入睡了。有人開玩笑說:隻有我們這些地質郎,才能得到這種特殊的享受。大家哈哈大笑!

在千辛萬苦取得的成績面前,康玉柱把榮譽和獎勵讓給年輕人,想得最多是感恩國家的培養。改革開放后,受到尊重的中國知識分子,骨子裡的奉獻精神與迸發出的活力一樣令人側目。

2012年,西北石油局將“塔河奧陶系碳酸鹽岩特大油田勘探與開發”的成果,申報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康玉柱是塔河大油田的主要發現者,理應在請獎報告中獲獎者名單上排第一位,他主動提出不上請獎名單。他把這個國家大獎和榮譽讓給了年輕人。

1996年8月,康玉柱為團長的石油地質考察團,在美國考察期間,美孚石油公司副總裁宴請康玉柱等考察團吃飯時,美孚石油公司副總裁突然提出,請康玉柱到公司北京辦事處當高級顧問,康玉柱當場表示不行,因為英語不行。副總裁說:給你派高級翻譯!當天晚上該副總裁派其助手到康玉柱住的賓館,繼續聘請,談任務和工資月薪5000美元,仍然被康玉柱宛然拒絕了。

康玉柱說:“我從中學到大學都享受助學金,我有今天、我全家有今天,全是黨和人民培養教育的結果。我要把學習的本領和工作經驗服務於國家、報答黨和人民的恩情……這就是我的心裡話。”

改革開放四十年,不忘初心再出發。康玉柱說,目前,我國的油氣勘探開發取得了重大進展,在海相、海洋、海外以及東部老區、西部新區和非常規,都有新的突破和發展。“我相信一個新的油氣勘探開發的新高潮又要出現了,油氣成果一定會更輝煌。”

(責編:施麟、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