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民:科技興油的大慶“新鐵人”
愛國情 奮斗者
4月初的黑龍江省大慶市,乍暖還寒。已經83歲高齡的王啟民依舊照常上班,繼續為大慶油田尋找最新的高效驅油技術。早在2015年,他已正式退休,本可安享晚年,但作為科技興油保穩產的大慶“新時期鐵人”,王啟民身心從未離開過油田。
1960年4月,24歲的王啟民還未從北京石油學院畢業,便響應號召,來到此前未曾聽說過的荒原:大慶。更未想到的是,就在那年年底,他獲評大慶油田“二級紅旗手”,37年后還被授予“新時期鐵人”稱號。
2018年,作為黑龍江省唯一入選者,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原總經理助理、副總地質師王啟民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今年2月19日,黑龍江省委下發了向王啟民同志學習的決定。面對諸多榮譽,他說:“榮譽雖然頒給了我個人,但卻屬於大慶油田、屬於這個時代,是幾代大慶石油人共同奮斗取得的。”
作為科技興油保穩產的大慶“新鐵人”,王啟民勇闖勘探禁區,挑戰開發極限,幾十年嘔心瀝血,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關,創造多項世界紀錄,成功解決了大慶油田開發建設中一系列核心技術難題,為大慶油田連續27年年產原油5000萬噸以上作出突出貢獻。
大慶油田,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長期以來,它一直是全國工業學習的典型。王啟民很清楚自己的任務:上高產、保穩產。
上世紀70年代,王啟民及其團隊在大慶油田的地層夾縫裡、在油和水之間,摸索了整整10年。他們採集、分析了1000多萬個數據,創造出“分層開採,接替穩產”的新模式,使水驅採收率提高了10%至15%,為大慶油田增加儲量近10億噸。
1976年,大慶油田年產原油5030萬噸,跨入世界特大型油田的行列,開創了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新紀元。
1985年后,大慶油田進入高含水階段,給開採帶來新挑戰。按他的說法,大慶採油從“吃肥”到“吃瘦”再到“啃骨頭”,現在到了“砸開骨頭吸骨髓”的艱難階段。王啟民指了指鼻子:“已不是沒脖子了,現在油田的水沒到這兒嘍。”
作為新一代鐵人,他一次次跳進“高科技的泥漿地”裡,“寧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讓油田穩產再高產”:他首創內部切割注水,使油田在短期內實現快速上產﹔研發井網加密接替穩產技術,使原油產量從5000萬噸上升到5500萬噸,並保持了4年5600萬噸﹔確立穩油控水結構調整技術,支撐了第二個5000萬噸以上十年穩產。1996年,王啟民領銜研發的“穩控油水”系統工程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王啟民說:“光坐在辦公室裡搞理論不行,一定要到油田一線工作,才能把產量搞上去。”長期在野外作業,他落下了類風濕強直性脊柱炎,油田的產量高了起來,他的腰卻彎了下去。
每年的9月26日,是大慶油田鬆基3井出油紀念日,這一天也恰是王啟民的生日。這位出生在太湖邊上的浙江人,這輩子,像螞蟻啃骨頭般,在北國大慶為從地下採出更多的油而持續努力。
1960年剛來大慶時,王啟民在門上貼了副對聯:“莫看毛頭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而今,80多歲高齡,王啟民依舊情緒高昂:“誰說中國人靠自己的力量開發不了這麼復雜的大油田,我們就是要跨過洋人頭,敢為天下先!”(李麗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