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術支撐 廢舊輪胎變成“黑色黃金”

近日,“全國熱裂解行業高端技術發布研討會暨科技部固廢資源化重大專項成果發布會”在河南省汝南縣舉行。會議期間,發布了科技部“固廢資源化”重大專項成果——廢舊橡膠(輪胎)綠色生態循環利用示范工廠方案。專家認為,此方案在技術工藝、模塊化裝備方案、模塊化工廠方案、RCOS運營等方面都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填補了行業空白,將強力推進廢舊輪胎循環利用的產業化和綠色化發展。
雙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雙星)深耕廢舊橡膠循環利用智能裝備的研發與制造,聯合多所著名高校解決了全球廢舊輪胎循環利用領域的17大關鍵共性技術難題,並在汝南縣建成了全球首個廢舊橡膠綠色生態循環利用“工業4.0”智能化工廠。該工廠按照全流程“工業4.0”標准建設,採用世界一流技術、現代化的物流生產布局,其一期總投資3.3億元,佔地200畝,年可處理廢舊橡膠10萬噸。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廢舊輪胎的產生量就已超過1300萬噸,並以每年6%—8%的比例增長,但廢舊輪胎處理的現狀讓人擔憂。目前,行業內大多採取翻新、生產再生膠或膠粉的做法,這種做法主要用於廢舊卡車客車輪胎,對乘用車胎卻毫無辦法。大量廢舊乘用車輪胎流入“土法煉油”作坊,對環境產生了嚴重的二次污染。
實現廢舊輪胎的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既是環境、資源的需要,也是社會管理的目標,但這一過程需要高技術支撐。2018年7月,科技部將“廢乘用車輪胎高效裂解與副產物綜合利用技術”項目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雙星聯合東南大學、中國石油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9所著名高校,攻克了該領域的全球性難題,開發並填補了全球空白的廢舊輪胎綠色裂解和炭黑再生技術及智能化裝備,實現了廢舊輪胎處理的“零污染、零殘留、零排放、全利用”。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陳標華表示,全球做輪胎裂解的企業,雙星並不是第一家,但技術卻獨具創新性。現在,國內大部分企業還停留在土法裂解上,隻能提煉出油,個別能提煉出炭黑,不過技術上都存在不足。而雙星的裂解技術是連續式、模塊化的,且實現對廢舊輪胎的100%利用。
在雙星的智能化工廠裡,一條廢舊輪胎通過裂解,可回收約45%的初級油、35%的炭黑、12%的鋼絲、8%變成可燃氣(循環再利用),做到了對廢舊輪胎的“吃干榨淨”,真正把“黑色污染”變成了“黑色黃金”。同時,工廠採用雙星自主研發、國內領先的除塵、除味裝備,對有害物質進行無害化處理,徹底解決了廢舊橡膠產生二次污染的問題。(記者喬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