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舊動能 不走老路子
核心閱讀
面對舊動能、重污染,產業結構優化是必行之路。不少企業對轉型升級缺乏動力,資金短缺、技術匱乏、渠道不通,成為擺在面前的問題。
湖南湘潭發展壯大龍頭企業﹔黑龍江七台河拿出閑置廠房等資源,優先配給轉型轉產企業,免收5—10年租金﹔廣西柳州對引進的外部人才,最高資助項目資金1億元……各地各部門不斷探索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路徑。
一些地區過去形成了資源型或重化重工型產業結構,產業層次低,質量效益差,污染排放重。對於新舊動能轉換,有干部和企業負責人持觀望態度,認為長期積累的舊動能體量大,沿襲傳統發展模式和路徑的慣性大,改造升級傳統產業的動力不足、辦法不多。
但實際上,傳統產業提升潛力巨大。一方面,應拿出更大魄力、動用更好資源,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另一方面,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不能被推著改造升級。無效供給還大量存在嗎?以要素投入為主導的路是否走得通?改造升級的具體抓手有哪些?近日,記者深入湖南、黑龍江、廣西等地調查。
1
企業——
擺脫傳統路徑依賴
“要柳州,還是要柳鋼?”柳州鋼鐵集團一度頭頂底子薄、裝備差、能耗高的帽子。“對鋼企來說,落后產能和帶來的污染問題,面臨很大壓力。”董事長潘世慶介紹,這些年,主動淘汰落后煉鐵產能超600萬噸,建成節能減排設施500多台套,年環保運行費用超17億元。
面對舊動能、重污染,產業結構優化是必行之路。而當現有生產方式能維持時,不少企業對轉型升級缺乏動力,加工制造類企業尤其如此。資金短缺、技術匱乏、渠道不通,成為擺在面前的問題。
最初,依托煤炭資源,煤化工產業讓黑龍江七台河市駛上快車道。但產業低端讓發展陷入瓶頸,“換道超車,從求增量變為求增效,要敢下這個決心。”市長賈君說。
拿出閑置廠房等資源,優先配給轉型轉產企業,免收5—10年租金。安排1000萬元專項經費,支持企業技術研發。土地使用稅降至全省最低,去年累計減負7.85億元……七台河煤企轉型的新上項目,產業政策實實在在。如今,一部分煤企改頭換面,20多種煤化工產品組成的產業鏈也基本形成,配齊回收利用和環保設施,預計全市煤化行業產值今年將超百億元。
“龍頭企業和配套中小企業是在一條藤上。”湖南湘潭市經信委主任蔣立軍認為,龍頭企業對一個地區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具有帶動作用。
比如,華菱湘鋼在轉型中改進生產工藝,減少煉鋼原料中的鐵水佔比,增加廢鋼用量。其設備維護商——中冶京誠湘潭重工設備,轉型開拓廢鋼回收和深加工業務,融入產業鏈和轉型升級雙贏。
華菱湘鋼總經理李建宇說:“企業想擺脫傳統路徑依賴,就要始終掌握尖端技術,才能保持靈敏的市場反應。”他表示,目前公司的技術保証了品種鋼產品佔比90%以上,能第一時間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
柳鋼在業內具有軋材能力遠大於煉鋼能力的獨特優勢,以需求為導向,同樣成為轉型思路。前些年,和國內多數鋼廠一樣,柳鋼經營一味追求產量,經常造成產品積壓甚至爆庫。現在,生產、調度、採購都圍繞市場。每月一到兩次銷產購協調會,快速交貨,避免無效供給。
2
人才——
解決供需結構性矛盾
“在以前,干多干少一個樣。”華菱湘鋼一位職工說,自打工資績效實行積分管理,相同崗位月工資差了幾千塊,大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相較5年前,人均鋼產量翻了近一番。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人的問題很關鍵。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其次,就是人才動力如何激發。
隨著去產能深入推進,傳統制造業用工需求不斷縮減,職工就業安置成為各地各企業的重點問題。引導創業、轉崗就業、內部退養、安排公益性崗位托底等,是普遍採用的措施。
七台河市明確,煤礦關閉獎補資金必須率先用於解決拖欠工資和社會保險,保証煤礦關停前不欠薪。對選擇重新就業的,加大幫扶力度,定崗定向免費培訓。目前,關閉礦井81處,下崗職工6216名,其中938人實現內部轉崗,2830人安置在企業其他保留礦井。
此外,改造升級過程中,技能培訓不可或缺。在柳工集團,焊接工序過去70%的工作需由工人完成。現在,人隻需要完成15%的工作,其余都交給焊接機器人。“而對工人個人來說,原來可能隻會焊接,現在則要求還要會編程,與機器人並肩作戰。”董事長曾光安說,這必須通過大量培訓才能實現。
引進一批人才,有時就能盤活一家企業,甚至撬動一個產業。邵杰是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人員,博士畢業后,經由人才引進政策來到柳州,企業提供優厚待遇的同時,政府也提供了20萬元購房補貼。
“我們計劃5年內實現全市人才總量突破100萬人。”柳州市工信委主任覃東林說。對外部人才,圍繞人才引進培育、服務管理等,柳州已經出台若干措施,最高可資助項目資金1億元、住房補貼500萬元。
3
園區——
不搞簡單的無中生有
超過50%——這是宏大真空技術公司去年的產值增長率。增長額從哪兒來?1.2億元——藍思科技公司去年給出的大單,這就是答案。
“我們主要制造鍍膜設備,之前隻知道向廣州、上海供貨,與本地企業反而聯系不多。”宏大真空總經理黃樂說。湘潭經開區管委會人員了解雙方供需訴求后,帶隊幾次洽談,實地參觀,最終促成了這次互通有無。
工業園開發區等是傳統產業聚集的重要場所。抓好一個園區,推動區內企業交流合作,對改造提升舊動能大有裨益。一方面,解決了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問題,推動資源高效配置。另一方面,也為配套企業提供了科技創新著力點。
柳東新區是全國少有的、以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來布局建設的新區。汽車產業是柳州第一支柱產業,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柳東新區沿著汽車產業鏈發展軌道,瞄准高質量核心零部件。
依托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柳汽整車項目,新區引進上下游產業鏈入園企業60多家。聯合電子、耐世特、玲瓏輪胎等行業龍頭完成10公裡配套半徑,3家整車企業帶動全市500多家零部件企業發展。動力、行駛、內外、電子系統等汽車零部件全產業鏈生態基本形成。
“園區發展就不能是一竿子買賣。完善服務,才能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供發展環境。”柳州市發改委主任王昕介紹。到目前,通過融資服務平台,266家(次)當地企業獲得貸款16.5億元,節約成本超5000萬元。“同時,園區不搞簡單的無中生有,要立足傳統優勢產業發展特點,注重利用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統籌:郭雪岩
《人民日報》( 2019年04月08日 0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