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年內至少有10台核電機組獲批 安全仍是底線

2019年04月08日08:02 | 來源:中國經濟網
小字號
原標題:年內至少有10台核電機組獲批 安全仍是底線

沉寂3年多的核電再次走進公眾視野。今年一季度,有關核電的消息接連不斷。專家預計,年內至少將有10台機組獲批,並有望開建。核電重啟背后是廣闊的市場,但安全始終是高懸於核電發展之上的關鍵前提和絕對底線

沉寂3年多的核電再次走進公眾視野。“有序穩妥推進核電建設仍然是我國的基本戰略,安全高效發展核電是全面進入清潔能源時代的必然選擇。中國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繼續發展核電,今年會有核電項目陸續開工建設。”在近日召開的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劉華如是說。這意味著,核電行業結束3年零核准的困局后,有望迎來復蘇之年。

資料顯示,自2015年核准8台新建核電機組后,中國核電行業經歷了3年多的“零審批”狀態。

2019年初,這一“冷凍”狀態開始悄然改變。1月30日,中國核工業集團漳州核電一期項目1號、2號機組,以及中國廣核集團惠州太平嶺核電一期項目1號、2號機組獲得核准。3月18日,生態環境部公示了兩份關於漳州核電、太平嶺核電項目的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顯示漳州核電1號機組、太平嶺核電1號機組將於2019年6月份開工。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徐玉明透露,年內至少將有10台機組獲批,並有望開建。他表示,目前有8台機組的審批在年內較為明確。分別是採用“華龍一號”技術的漳州核電一期兩台機組、惠州太平嶺核電一期兩台機組,以及採用俄羅斯VVER技術的遼寧徐大堡核電、江蘇田灣核電各兩台機組。

核電在我國綠色低碳能源體系建設中不可或缺。根據國家原子能機構統計,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在運核電機組45台,裝機容量4590萬千瓦,位居全球第三﹔在建核電機組11台,裝機容量為1280萬千瓦,規模居世界第一位。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寶華介紹,2018年新投產7台機組,在運核電機組繼續保持安全穩定運行,發電量294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6%,發電平均利用小時數7184小時。中國自主創新的華龍一號、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進展順利,有望2020年建成投產。

同時,中國核技術應用已在輻照加工、核醫學、公共安全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保持較高發展速度,特別是近年來,年增長率均超過20%,年產值達數千億元。

此外,中國核能領域的法制建設也在完善中。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張建華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子能法》作為核領域的基本法,已經列入國家正式立法計劃。該法律經過30多年的起草工作,即將提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有望年內頒布出台。另外,備受關注的《核損害賠償法》《核安保條例》《乏燃料管理條例》《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等一批涉核領域法律法規正在抓緊制訂。

核電重啟背后是廣闊的市場。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全國核電將投產約3000萬千瓦、開工3000萬千瓦以上,2020年裝機達到5800萬千瓦。據此預計,每年將開工6台至8台核電機組。若以每台投資100億元至200億元計算,投資規模高達千億元。

當前,中國已成為少數自主掌握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按照中國核電發電量平均佔比接近目前全球核電發電量平均佔比10%測算,考慮到中國核電裝備國產化制造能力完全可以滿足核電發展需要,預計2035年前后中國核電裝機規模可達1.5億千瓦左右,核電在中國清潔低碳能源構成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

不過,考慮到此前世界上幾次較大的核事故,中國發展核電仍然要以安全為前提。“國家核安全局將集中組織開展一次非例行專項核安全檢查,確保各類核與輻射設施的安全。”劉華表示,《核安全法》的頒布為實現核能利用的持久安全和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制保障。目前,核安全法規標准頂層設計日趨完善,制修訂工作大幅加快。“要始終把安全放在核電工作首位,加強核安全文化建設,落實核安全責任,健全安全體系,持續提升核電安全水平。”(記者 王軼辰)

(責編:王紹紹、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