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

——中國華電助力雲南怒江州脫貧紀實

2019年04月16日18:41 | 來源:中國能源網
小字號

4月10日,一封來自北京的信函,讓深山裡的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縣獨龍江鄉成為焦點——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祝賀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勉勵鄉親們為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繼續團結奮斗。

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在雲嶺大地,還有更多的“獨龍族”奮斗在脫貧路上,獨龍族人民“一步跨千年”的生動實踐在雲南脫貧攻堅一線引起熱烈反響,更加堅定了華電雲南公司扶貧干部和怒江貧困群眾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

近年來,中國華電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決策部署,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深度貧困問題,在全面落實產業扶貧、定點扶貧等任務基礎上,大力實施以項目發展扶貧、民生設施扶貧、特色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人才扶貧等為主要內容的“華電責任”工程,總共投入扶貧援助資金約17.47億元,派駐40余名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奔赴8個縣市11個深度貧困村進行脫貧指導、挂鉤幫扶,幫助3466人實現脫貧,為邊疆少數民族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華電力量”,是習近平扶貧思想在中國華電的生動實踐。

從“顆粒無收”到“畝產萬斤

與獨龍江鄉所在的貢山縣緊挨著的,是怒江州另一個深度貧困縣——福貢縣,站在波濤滾滾的怒江畔,江風順著峽谷吹向遠方。一座漂亮、現代的江邊小鎮讓人眼前一亮,讓人難以想象這裡曾是與世隔絕的“貧困孤島”。

曾經,這裡山峻谷深,自然條件惡劣,是雲南乃至全國最為貧窮的地區之一。居住著新中國成立初期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較少民族之一——怒族。

“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脫貧攻堅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

決戰號角催人勤。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懷下,中國華電雲南公司與福貢縣匹河怒族鄉老姆登村“手牽手”,圍繞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目標要求,啟動實施了挂鉤幫扶行動,全鄉安居住房、基礎設施、特色產業、社會事業、生態環保以及基層黨建等發生了巨大變化。

老姆登村的獨龍族魯冰花大姐和怒族大哥郁伍林夫婦,在村裡建設了第一家客棧,剛開始只是為路人提供歇腳的地方,經過多年艱辛經營和地方政府扶持,現在成了福貢縣乃至怒江州知名農家樂客棧。隨著國家扶貧政策越來越好,老姆登村被打造成為了中國最美村寨。老姆登村的風景得天獨厚,茶葉遠近聞名,吸引大量游客遠道而來。客棧也重新蓋了三層樓,25間客房,起名怒蘇哩150客棧,做起了紅紅火火的生意。同時,家裡還種了6畝茶園,年均收入40萬左右,成為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她說:“能過上這麼好的幸福生活,要感謝黨和政府,感謝中國華電!”

華電雲南公司駐村扶貧工作隊介紹說,他們剛來老姆登村的時候,站在老姆登村陡峭的山梁上,遠眺是高黎貢山山頂上皚皚白雪,俯瞰便是奔騰不息的滔滔江水。由於耕地資源匱乏,村裡很難找到一塊面積稍大一點的平整土地,老百姓的房子多是建在斜斜的山坡上,人均耕地僅為0.6畝。有人說,這裡的群眾出門種地用不著彎腰,因為田地都是挂在大陡坡上。“種一山坡,收一籮筐”,是村民長期以來農業生產的真實寫照,大多數村民一直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怎樣找到引領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突破口?

華電雲南公司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們經過深入調查研究發現,這裡適宜種植茶葉柑橘、核桃等林果。於是與福貢縣政府扶貧部門攜手合作,分三期投入資金304.67萬元,為村民購置樹苗、茶苗,動員村民進行種植,請來技術人員在村裡舉辦各類果樹栽培、管理培訓班,積極探索“產業扶貧”的道路。

“現在我們村的核桃都成了金果果啦。我家2007年種的30多棵核桃去年已挂果,成果率高一棵樹可收入1千多元呢。”46歲的怒族漢子和大林開心地說。

如今,老姆登村茶葉種植面積已達 3600畝,可採摘面積約2000多畝,形成規模的茶葉加工廠3家,平均年產量達11噸。隨之發展壯大起來的茶葉加工小作坊有10余家。華電雲南公司干部挂包的12戶貧困戶中,有9戶種植有16畝茶葉地,每年通過受雇採茶、賣鮮葉增加收入約3千元/戶。在華電扶貧隊的帶領下,村民們走出了一條特色生態農業產業助推脫貧攻堅的新路子。

從“出門過溜索”到“天塹變通途”

“看天一條縫,看地一條溝,出門過溜索,種地像攀岩。”怒江雖美,但受地理條件限制,社會經濟發展緩慢,交通基礎設施與內地差距很大。截至2018年底怒江州尚沒有機場、鐵路和高速公路,因江水落差大、水流湍急也不通航運,隻有兩條二級公路通往怒江州,從怒江州府六庫沿怒江而上到達怒江福貢、貢山等縣市隻有一條三級路。

修路的心思不知道動了多少回,卻始終未成。為了圓怒江州50多萬百姓的一個“美麗公路夢”,華電雲南公司把為百姓架橋修路放在心坎上,積極出資援建六丙公路一期工程、怒江南壩大橋與怒江二橋六庫連接線工程和怒江美麗公路連接線工程。六丙公路一期工程共3個標段14余公裡,設計了跨越怒江、老窩河和兌房河的3座特大橋和穿越“怒江大峽谷”標志段、老窩山和苗干山3座隧道。經過3年的辛苦努力,2019年春節期間,總投資約1.5億元的怒江南壩大橋與怒江二橋六庫連接線工程建設取得階段性勝利,實現兩座大橋提前一年完工,打通了怒江百姓與外界往來的通道。

看著曾經的泥濘小路一步步變成柏油馬路,怒江百姓由衷的高興,他們在接受採訪時說:“等到華電為我們援建的公路全部通車后,我們就再也不用每次排長龍的隊等著通過怒江州府了,節約了很多時間,我們怒江百姓永遠記得華電的好!”

從“足不出戶”到“走出大山看世界”

福貢縣華電拉甲底希望小學的5層教學大樓,高高聳立在上帕鎮怒江岸邊的公路旁,在鎮上不多的低矮陳舊建筑群中十分顯眼。校長木新剛告訴記者:“這棟教學樓已成為當地的標志性建筑物,學生家長送子女上學可積極了,娃娃放心地交給學校,大人們可以安心去外地打工了。”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志。中國華電累計在雲南省投入資金1.9億余元,建設23所移民安置點學校和希望小學,幫助解決11500余名兒童入學難題﹔捐贈資金312萬元為山區孩子購買愛心校車、修建電教室、圖書文具等,受益貧困學生10000余名,志願服務遍及公司電站所在的各個鄉鎮村社。華電員工郭曉燕,作為“麥田計劃”在雲南紅河團隊的第一任活動召集人,積極投身公益活動十余年,在紅河州成立了“麥田計劃”三個資助點,共資助300多名貧困山區孩子圓了上學夢。

怎樣把人口壓力轉變為人力資源優勢和經濟發展優勢?華電駐怒江、麗江魯地拉鎮扶貧工作隊員通過印發宣傳資料、鄉村廣播大力宣傳就業創業扶持政策,與珠海市就業服務機構搭建供需交流平台,組織村民外出務工,開展上崗技術培訓,帶領村民走出大山看世界。截至目前,僅華電雲南公司挂聯幫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有100余名前往珠海等地打工就業,人均月收入5000元,每戶年均收入達6萬元,實現了就業扶貧目標。不僅如此,雲南公司累計提供長期相對穩定就業崗位800余個,工程建設期間當地用工3萬余人次,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做出了積極貢獻。

移風易俗蔚然成風,教育改變命運的理念深入人心。在一戶戶少數民族風格的新居門口,一張張建檔立卡脫貧戶確認卡是逐漸脫貧的見証。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面對艱巨繁重的脫貧任務,中國華電將以高昂的斗志和必勝的決心,按照“地方所需、企業所能”原則,圓滿完成國家安排的任務、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任務、地方黨委政府安排的任務“三大任務”,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持續推進作風建設,營造良好扶貧氛圍,全力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何赪珂)

(責編:余璐、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