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銷量數據不理想 新能源汽車如何借好“政策東風”

2019年06月12日08:28 | 來源:工人日報
小字號

  根據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商務部三部門發布《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 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年)》,提出要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和使用,“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購,已實行的應當取消”。另外,“鼓勵地方對無車家庭購置首輛家用新能源汽車給予支持”,並且在停車費方面,還“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給予新能源汽車優惠”。

  事實上,近期全國范圍內,汽車產銷量數據並不理想。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今年4月,我國汽車生產205.20萬輛,環比下降19.78%,同比下降14.45%﹔銷售198.05萬輛,環比下降21.41%,同比下降14.61%。從趨勢上來看,今年1~4月份的產銷降幅較1~3月份更為擴大。

  盡管汽車產銷量整體下降,但是新能源汽車卻呈現“一枝獨秀”的態勢。今年4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2萬輛和9.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5.0%和18.1%,成績亮眼。

  對此,業界有了這樣一種期待,隨著新政策落地實施,新能源汽車能否借“政策東風”達到新的增長高度,並進而帶動中國車市的整體復蘇?

  首先,必須意識到,如今中國車市的不振,既有國際因素,也有國內因素。今年一季度,全球車市都出現了下行態勢,全球汽車產銷量下滑在7%左右,進而影響上下游的一系列產業。不過,我國汽車產銷量出現兩位數的下滑,高於全球同行均值,說明這樣的下滑既受全球汽車產業大環境影響,也受到自身諸多因素影響,才使得車市進入“瓶頸期”。

  相比於當下每月200萬輛的汽車產銷量,新能源汽車10萬輛上下的月產銷量,佔比很小,就算是翻倍,對於車市整體影響也不大。但是,這輪限購放開,給新能源汽車帶來的競爭壓力,卻是不容小覷的。

  這是因為,“政策東風”帶來的影響,不只是新能源汽車領域,而是車市整體。這是因為,實施方案中還要求,“嚴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車限購規定”,已經採取限購的城市“應根據城市交通擁堵、污染治理、交通需求管控效果,加快由限制購買轉向引導使用”。而這些放開措施,針對的是包括傳統燃油車輛在內的所有汽車。換言之,新能源車輛限購放開的同時,傳統能源汽車的限購也會放鬆,兩者之間的競爭就會加劇。

  當下傳統燃油汽車市場存在觀望情緒,一是因為消費者擔憂限購限行擴大化,二是目前汽車排放處於國五國六兩個標准的切換期,消費者在等待排放標准更高的車輛上市。也就是說,一旦觀望情緒散去,限制性措施放開,新能源汽車就要面對傳統燃油汽車的競爭,並且后者的排放標准甚高,對於環境的不利影響不見得會比新能源汽車高多少,技術、市場與服務都更加成熟。那麼,在這樣的市場競爭之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力又在哪裡呢?畢竟,之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上漲,與對傳統燃油汽車限制性措施的存在不無關系。

  與傳統燃油汽車市場觀望情緒正在散去不同,當下新能源汽車市場,觀望情緒正在集結。除卻補貼逐步退場之外,消費者不僅擔心充電網絡體系不夠健全,也擔心當下的新能源汽車,其在技術上會不會最終被淘汰。

  畢竟,個別車企依然有“靠補貼賺一把”的心態,在技術研發上,特別是基礎技術方面投入低,力度小,在動力系統上缺乏突破性設計,仍然是舊有的汽車外殼套個傳統的大電池。這樣的產品,消費者的信心可想而知。

  從全球范圍來看,汽車動力來源從傳統能源向新能源轉型,都是大勢所趨。只是,這樣的大趨勢何時成為現實,既與汽車科技的研發水平有關,也與相關基礎設施配套有關,更與全球能源經濟緊密相關。

  正因如此,新能源車企要做的,不是盲目借著短期的政策東風瘋狂造車賣車賺補貼,而是要潛心進行技術研發積累,協助有關部門加快相關基礎配套設施的布局,等待外部環境時機。畢竟,隻要大趨勢不變,真正的春天肯定會到來。(趙昂)

(責編:杜燕飛、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