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智造”轉型在路上
□ 目前,鋼鐵行業已在基礎自動化、過程自動化和企業經營管理系統等方面取得進步,為鋼鐵行業智能制造奠定了較好基礎
□ 鋼鐵企業智能制造水平仍不均衡,自主創新能力較弱,智能化應用處於初級階段,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國內鋼企迫切需要推進智能化以實現降本增效,保持產品競爭力
近日,“2019(第二屆)鋼鐵智能制造創新實踐研討會”在河北邢台召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表示,智能制造是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也是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保障。目前,鋼鐵智能制造正處於起步階段,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將實現大規模應用,工業互聯網平台成為重要著力點。
當前,鋼鐵行業在基礎自動化、過程自動化和企業經營管理系統等方面取得進步,為鋼鐵行業智能制造奠定了較好基礎。鋼鐵行業現已打造了9家智能制造試點,智能車間、智慧礦山、大規模定制等試點示范項目取得一定成果。
《中國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2018)》顯示,2018年,我國工業企業兩化融合水平達到52.8,鋼鐵行業兩化融合指數達到51.2,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8.7%,應用電子商務的企業比例超過50%。盡管面臨著產能過剩、結構失衡、能源環境等巨大壓力,但總體上看,大型鋼鐵企業在實現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同步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積極探索大數據在研發、生產能源管控、質量控制等方面的應用,有效支撐了行業整體制造水平和能力的提升,集約高效、實時優化的智能生產新體系正逐步構建。
為把握新的發展機遇,民營鋼鐵企業也在加速布局智能制造。天津榮程、邢台德龍、四川德勝、河北鑫達、山東石橫特鋼、東海特鋼等鋼鐵企業競相推進智能制造,積極探索企業智能升級的解決方案。
以德龍鋼鐵為例,該公司致力於打造“綠色+智能”的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新模式。環保方面,2018年該公司投入了7.35億元,重點實施了17項國際領先的深度治理工程,其中超低排放改造已經完成驗收。該公司不僅獲得了工信部首批綠色工廠的稱號,甚至還成了國家3A級旅游景區。
在智能化方面,德龍鋼鐵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當前,德龍鋼鐵的智能制造基礎體系已經搭建完成。”德龍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丁立國表示,通過與冶金規劃院合作,德龍鋼鐵成功探索出低成本、高效率的生產數據集成模式,打造出產銷一體、管控銜接、財務業務一體化的鋼鐵行業數字化樣板工程,並向多家鋼鐵企業輸出了管理理念和信息技術。
事實上,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國內鋼企迫切需要推進智能化以實現降本增效。比如,原料成本佔鋼鐵企業成本的60%到70%,基於人工經驗的配料無法取得最經濟的配比,但系統利用運籌學算法,在同等條件下5秒即可得出穩定生產的最優方案。
德龍鋼鐵首席信息官郭玉賓透露,以德龍鋼鐵APS系統的原材料配比與成本測算為例,該系統提供的方案指導採購決策和生產配料,年可降低綜合成本達億元以上。
與會專家指出,盡管我國鋼鐵企業推進智能化發展的熱潮興起,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鋼鐵企業智能制造水平不均衡,自主創新能力較弱﹔數字化網絡化亟待補課,智能化應用處於初級階段﹔面向鋼鐵行業進行智能制造專項服務的機構雖多,但市場較為混亂……可以說,鋼鐵行業的“智造”轉型刻不容緩、任重而道遠。
因此,專業機構也要在行業的智能轉型中發揮作用。以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為例,該院著力搭建全行業智能制造服務平台,為眾多鋼鐵企業提供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咨詢和實施服務,其iSteel體系在數十家鋼鐵企業成功應用。“鋼鐵企業必須把智能制造融入鋼鐵企業全流程和智能決策過程中,做到精准、高效、優質、低耗、安全、環保,全面提升發展質量。”李新創表示,未來應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持,建立完善的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准體系,加快人才培養、加強國際合作,推動鋼鐵行業在新時代實現高質量的智能轉型與升級。(經濟日報記者 周 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