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水電工程設計師楊海燕:讓中國標准走出國門

2019年08月08日14:20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楊海燕留著齊肩短發,言語溫柔。初次見面,很難想象這位溫婉的南方女性,是位常年行走在百米水壩建設現場的總設計師,而且她的工程大多在海外。在國際水電建設一線奮戰多年的她,最大的心願是將中國水電建設標准推向世界。

1991年從清華大學水利系畢業后,楊海燕進入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如今已是公司副總工程師、設計總工程師。因為負責公司國際工程,楊海燕每年有200天以上在國際工程一線,足跡遍布南亞、東南亞、非洲等國。那裡留下了這位女工程師的青春與熱血。

助力巴基斯坦圓百年夢想

高摩贊大壩是巴基斯坦人的百年夢想,19世紀末就有人提出建設構想,以解決當地防洪、灌溉和發電問題,但始終未能如願。直到2003年中國人出現在這片土地上,堪稱奇跡的高摩贊大壩拔地而起。

大壩的設計者正是楊海燕。

高摩贊大壩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碾壓混凝土拱形重力壩,對壩基條件要求高。而壩址偏偏在高地震區,河谷狹窄,地質條件相對較差,難以滿足修建高拱壩的要求。楊海燕和團隊咨詢國內外一些知名科研機構,得到的回復都是:這樣的地質條件不宜修建133米高的拱壩。

“不能求助他人,也不能降低設計要求,我們隻有靠自己攻克難題。”楊海燕和團隊反復論証大壩體型,經過大量分析計算,花費將近20個月的時間,最終提出了滿意的設計方案並得到了業主工程師的批復。

楊海燕及其設計團隊提出採用高壓深層固結灌漿加固壩基、拱形和重力相結合的設計及壩體結構的特殊設計等措施,解決了復雜地質條件下高拱壩設計難題以及投資限額帶來的工程方案優化設計問題。

十年磨一劍,2011年,高摩贊大壩樞紐項目主壩建成。工程自2013年6月發電以來,運行良好,驗証了設計方案的合理性。

攻克水電工程技術難題

作為巴基斯坦杜伯華水電站設計總工程師,楊海燕和團隊攻克了諸多技術難題,尤其是解決了高地震區、深厚覆蓋層基礎處理問題並修建近50米高的混凝土重力壩,這在水電工程界尚無先例。

該工程原標書方案施工難度大、工期長,造價高。楊海燕和團隊在考察工程現場並大量調研后,結合國內外同類工程基礎處理經驗,提出採用帷幕灌漿防滲代替樁牆防滲,通過加大基礎底寬,取消樁基礎的處理方案。最終節約了投資,大大降低施工難度,縮短了工期。

針對阿扎德帕坦水電站項目,為確保施工期岩體穩定和運行期發電安全,楊海燕及其設計團隊將廠房地下洞室群由“五洞室”改為“三洞室”布置,增強了廠房洞室的穩定性,簡化了地下洞室的施工,同時減小了整個系統水頭損失,增加了設計發電量。

實際上,國際工程從前期跟蹤到項目建成至少要10—15年。“人生有幾個10—15年。按照‘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來算,一輩子最多干4個項目。”楊海燕覺得她很幸運,她已經參與了7個國際項目。除了巴基斯坦,斐濟、喀麥隆和剛果金也留下她的身影。她把這份幸運歸結為“趕上好時代,以及擁有卓越的團隊”。她也珍惜這份幸運,不論是忍受50℃高溫、遭遇特大洪水,還是巨石滾落在眼前,她都未曾被嚇退。

推動中國標准走出國門

楊海燕和團隊在水電技術創新的道路上朝著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的目標邁進。

一些國外機構許以高薪聘請楊海燕,但她不為所動:“我的心在中國水電事業上。”

初心不改,使命不怠。在“一帶一路”重大水電工程中,楊海燕推廣使用中國標准,推動技術標准對接與互認,擴大了中國標准國際影響力。作為負責人、主要翻譯和審查者,楊海燕目前已參與完成了20余項標准編譯研究,介紹中國水電管理機制、中國水電標准體系建設。

16年來,楊海燕每年飛行十幾萬公裡。每逢女兒重要的人生節點,她幾乎都在異國他鄉。當思念蔓延時,她會更加努力地工作,“用這種方式排遣孤獨和寂寞”。“讓中國的技術經驗通過我們的工程獲得認可,很值得。”楊海燕說,“去海外干工程最初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干好,當努力和付出得到認可,就想干得再好些。”(實習記者 代小佩)

(責編:杜燕飛、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