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愛國情 奮斗者

大漠深處油井旁 活躍著一批“石油創客”

2019年08月12日09:48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7月中旬,在地處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中石化西北油田完井測試管理中心創新工作室,工程技術所所長樊凌雲介紹中心的創新成果時,有兩點著實讓人“沒有料到”。

一點是這家僅有180多人的二級單位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48項、發明專利2項。另一點是這家180多人的二級單位,單設了一個30多人的工程技術研究所。

完井測試管理中心黨委書記賈書杰說,中心從成立之初就積極引導和鼓勵廣大工人在油氣井邊發明創造,服務企業生產,造就了一大批工人“石油創客”。“石油創客”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節支降本,2014年至今已經累計節約成本3.65億元,創造經濟效益8200萬元。

完井測試管理中心是西北油田完井測試專業化管理單位,主要承擔著西北油田所有勘探井、開發井、新井的完井、測試、試油、酸壓現場組織管理工作。如果把鑽井比作蓋房子,完井就相當於內部裝修,是油井建設的最后工序。完井作業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油井的生產能力和經濟壽命。

十幾萬根的舊油管棄之可惜,能否重復利用?如何確定向稠油摻加稀油的比例,以達到在保証其流動性的同時,盡可能節約稀油?“鼴鼠洞”採油井的井口過於窄小,清潔套管的常規刮管器無法進入,難題怎麼破?

“西北油田存在特殊性,需要發明適合油田生產的工具。”完井測試管理中心副主任劉練坦言,“對我們而言,科技創新是剛需,某種程度上說也是被逼出來的。”

中心工程技術所副所長王鵬輝說:“我們所就像是設在油井邊上的實驗室,問題出在哪裡,研究的方向就在哪裡。”

面對世界少有、國內僅有的超深海相碳酸鹽岩油田,身為技術帶頭人的劉練充分利用緊貼一線的優勢,帶領團隊建成的“西北油田井控實訓基地”,成為油田員工井控培訓的重要平台和工區施工隊伍井控考核的唯一平台。

在劉練的倡導和主持下,完井測試管理中心探索建立了“培根工作系統”,將14個大項、33個分項、200多個小項的基本工作納入系統,將每項工作都進行“價值賦分”,首次在該區域石油技術管理領域實現了“量化”,有力激發了職工開展科研的動力。

作為完井測試項目管理部部長,李洪文帶領團隊編制了《完井測試管理點對照手冊》,把完井測試類的作業細分為100項管理節點、2000個監督要點。根據作業進度,單位實時與駐井現場項目管理工程師對接管理要點、提示風險與消減措施,保証了作業安全、優質和高效,這一經驗被廣泛推廣。

過去完井測試工具丟手器有機械和液壓兩種,這兩種測試工具進入井下測試工作后,判斷其是否操作失敗需要20個小時的時間,全部操作完畢需要80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直接經濟損失可以達到上千萬元。

中心發明的“機液一體化丟手器”不僅提高了一次測試的成功率,經濟效益也大幅度增長。該項專利的發明人之一、“石油創客”鄒偉稱,“機液一體化丟手器”將兩種丟手器的優點結合起來,解決了工藝需求,提高了管柱安全性,降低了后期作業難度。

誕生於此的易鑽磨裸眼封隔器,今年上半年也投入使用。這個油井測試工具是我國石油生產企業推出的首個易鑽磨裸眼封隔器,可廣泛應用於多個地質復雜的油區,為石油的勘探生產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工具。

中心工程技術所副所長王鵬輝說:“以前我們的裸眼封隔器是使用鋼帶支撐井壁的,中心管和鋼帶材質都是不鏽鋼的,一旦地層垮塌埋卡,后期無法鑽磨,這個井就得報廢。現在我們用易鑽易磨的材質來代替,鑽磨處理很容易,成本也隨之降低。”

西北油田有幾十口“鼴鼠洞”採油井,常規刮管器無法進入。怎麼辦?經過一系列測試,完井測試管理中心研制了二次變徑刮管器,進“洞”時可縮小,作業時恢復原狀,出“洞”時又會縮小,經歷神奇的“變身”后,順利完成套管刮削作業,節約了費用和時間。

“今后,我們會繼續鼓勵一線職工開展科技創新,培育更多的‘石油創客’,為西北油田高質量發展不斷作出新貢獻。”完井測試管理中心黨委書記賈書杰信心十足地說。(邵洪濤 韓榮 記者 朱 彤)

(責編:杜燕飛、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