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全軍備戰標兵個人”、聯勤保障部隊班長吳勇——

駕馭“油龍”的管線尖兵

本報記者  金  歆
2019年08月19日15: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吳勇(右)和戰友一起維修受損的輸油泵。資料照片

  眼前這名戰士,個頭不高,皮膚黝黑。整整一天,記者一直跟著他在崇山峻嶺中鋪設管線,160斤的管線他扛起就往山上沖……

  他就是吳勇,聯勤保障部隊某輸油管線團班長、“全軍備戰標兵個人”。

  “每一次訓練,都是淬火磨煉﹔每一次任務,都是厲兵精武”

  2006年年底,吳勇應征入伍,來到全軍成立最早、屢立戰功的某野戰輸油管線部隊。第一次參觀部隊史館,看到先輩們在戰場上架設“鋼鐵油龍”、保障前線打勝仗的故事和圖片時,內心深受震撼!

  “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的后勤精神開始在吳勇心裡生根發芽。“一定要成為駕馭‘油龍’上戰場的管線尖兵!”吳勇暗下決心。

  吳勇在同年兵中是出了名的拼:6類33樣管件器材加起來有1噸多重,他逼自己一天要來回搬運20趟以上,肩膀磨破是家常便飯,脫下上衣就是血漬一片﹔腰酸背痛也習以為常,身上貼的膏藥一塊接著一塊﹔手上的血泡起了挑、挑了起,留下的老繭越來越厚……

  正是憑著這股拼勁,他在幾個月裡硬是啃下了1400多頁的《管線部隊軍事專業訓練教材》,筆記本記了厚厚的5本,在義務兵期間掌握了單位所有主戰裝備的操作技能,成為單位最年輕的班長。

  為練成“多面手”,他定下了“司泵精操作、裝備會維修、車輛能駕駛”的新目標。經過幾年努力,他先后拿到了管線裝備修理、特種車輛駕駛等6個專業的合格証書。一次,吳勇在進行供油泵操作,沒有把握好抽真空作業時間,導致真空泵被燒壞……為此,他決心犧牲午休,啃下泵機操作這塊“硬骨頭”。

  泵機箱空間狹小,遍布閥門開關,他拿著結構圖紙和說明書,鑽進泵機箱裡一個部件一個部件比對。一次,他不小心后背剮到機箱裡的鐵片,被劃出了一道口子,鮮血浸透了體能訓練服……

  “每一次訓練,都是淬火磨煉﹔每一次任務,都是厲兵精武。”入伍13年來,吳勇瞄准“練兵備戰”這個核心目標,在謀打贏的路上,堅定執著勇往直前。

  “關鍵時刻,總得有人沖上去”

  訓練和執行任務中的驚險場面,對管線兵來說是家常便飯,吳勇已經經歷過無數次。

  在吳勇的字典裡,沒有“怕”這個字,“讓我來”“看我的”“跟我上”是他的口頭禪。2015年,吳勇所在部隊受領任務在高原鋪設輸油管線。任務即將完成時,一條雪水河擋在了管線最后一公裡處。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利用木樁固定在水面讓管線通過。可面對零下15攝氏度的刺骨寒風,看著湍急的冰流涌動,大家不禁打了退堂鼓……

  時間不等人,繞路根本來不及!正當大家猶豫不決,吳勇已經系上了救生繩。“關鍵時刻,總得有人沖上去!”隻見他縱身跳進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快把木樁給我。”在半人深的冰水裡,他一個人邊扶正邊固定,打上幾錘就要歇下來喘上幾口粗氣。在他的帶動下,班裡的戰士克服了對寒冷的恐懼,紛紛下河作業。固定第三個木樁時,吳勇的手已經變得僵硬,被木片劃出道道血痕。當最后一根木樁固定完時,他的下半身已經失去知覺,被戰友們攙扶著上了岸。

  簡單休息后,吳勇不顧戰友的勸阻,又投入到管線的鋪設中去。最終,部隊提前1天完成了任務。

  軍人的使命是戰斗,戰士的姿態是沖鋒。入伍以來,吳勇總是關鍵時站得出來,急難時頂得上去,危險時豁得出去。入伍以來,他16次參加重大任務,每次任務他都勇挑大梁、沖鋒在前,彰顯出一名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踐行了“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的后勤優良傳統。

  “要重視班裡整體素質的提升、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

  2009年夏天,在火熱的訓練場上,裁判員一聲令下,一場由“班長下戰書、戰士打擂台”的管線連接競賽拉開序幕。吳勇帶領的七班沒有拿到名次。

  這件事對吳勇觸動很大。“以前我總是追求個人能力的提升,現在要重視班裡整體素質的提升、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在班務會上,吳勇做了深刻反思。

  從“兵頭”到“教頭”的轉變,吳勇走得並不輕鬆。最初,吳勇說話聲音小、表達沒邏輯,班上的戰友頗有微詞。他百般努力,每天對著泵機練習,哪裡不順暢,就反復講10次﹔哪裡記不住,就罰自己抄10遍。經過不斷刻苦練習,最終在一次大隊舉辦的主戰裝備理論講解比武中奪得冠軍,被戰友譽為“金牌教員”。

  2013年,鄧中山從原分部機關警衛連輪換到管線部隊,成為吳勇班裡的一個兵。

  初到班裡,小鄧總感覺吳勇是個嘮叨人,特別是在訓練時,逮著問題就念來念去,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

  一次野外管線鋪設訓練中,由於小鄧沒能嚴格按流程進行操作,導致泵機啟動后,指示燈不停閃爍,泵機無法正常工作。吳勇見狀,迅速走了過來,一邊講解檢查要領,一邊排查故障,不到5分鐘,吳勇就找到了“症結”,排除了故障。

  小鄧以為故障排除后,吳勇就不會再“找茬”了。誰承想,他一邊排除故障,一邊說:“不會就要多問、多練,不要怕吃苦……”

  隻要一有閑暇時間,吳勇就會拽上小鄧,給他開“小灶”,監督他一遍遍背理論,一遍遍練技能。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吳勇兩年多的幫帶,小鄧熟練掌握了各項管線專業技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泵站長。

  這些年,吳勇先后為單位培訓了百余名技術人員,70多人成為技術骨干,18人成為業務骨干、9人擔任泵站長,吳勇也漸漸被大家譽為管線尖兵的“酵母”。

  在聯勤保障部隊轉型重塑的浪潮中,吳勇以一名士兵的使命擔當勇立潮頭,樹立了聯勤官兵的好樣子,為實現“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的目標作出貢獻。 

  (張  亮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19日 06 版)

(責編:杜燕飛、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