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潞安煤礦的新奇跡

劉慶邦
2019年09月09日10: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我在《中國煤炭報》當記者期間,多次到山西長治的潞安煤礦採訪,對這座煤礦是熟悉的。潞安的石圪節煤礦,上世紀三十年代就秘密建立了黨組織。1945年8月18日,石圪節煤礦“地下軍”成功起義,成為中國共產黨接管的“紅色煤礦”。1963年,石圪節被國務院樹為全國工交戰線勤儉辦企業的五面紅旗之一,“艱苦奮斗,勤儉辦礦”的石圪節精神聞名全國,成為煤炭戰線的一面旗幟和學習榜樣。潞安的王庄礦也很厲害,八十年代初,我和別的記者為王庄礦寫了六篇連續報道,全面介紹該礦的先進經驗。潞安煤礦所創造的“開天窗放頂煤一次採全高”的新工藝,被譽為“潞安採煤法”。這種採煤法,不僅在國內實現了採煤技術的歷史性突破,而且對全世界的厚煤層開採技術革命也起到引領作用。

這種採煤法專業性比較強,通俗來講,幾米厚的煤層,好比是一張厚厚的油餅,過去是從上而下,一層一層往下吃,一張油餅要來來回回吃幾遍才能吃完。改革后的採煤法,是自下而上掏底吃,在吃最下面的一層時,上面的層次就自然脫落下來,一次就把整張油餅吃掉了。這種採煤法的運用和推廣,極大地提高了採煤效率和全國的煤炭產量,為改革開放的經濟建設提供能源,做出巨大貢獻。

近年來,全球能源結構在逐步調整,煤炭在能源構成中的比重呈逐年遞減的趨勢。不僅我國是這樣,全世界煤炭工業的現狀都是如此。2015年12月18日,當英國最后一座深層礦井關閉之際,籠罩在凱靈利礦區的是一種依依不舍的氣氛,不少礦工都流下了眼淚。

在這種形勢下,作為當時煤炭工業部命名的全國第一個“現代化礦務局”,潞安的情況怎麼樣呢?我多次去潞安採訪,后來還組織過“中國作家看潞安”的活動,對潞安的情況一直比較關注。我了解到,潞安煤礦也在去產能,降成本,面臨的挑戰也相當嚴峻。為了克服困難,謀生存,求發展,潞安煤礦曾相繼出台管理辦法,動員在職職工轉崗分流。一些職工感慨說,煤炭行業昔日輝煌今不再。

然而,在國家不斷推進改革開放的滾滾潮流之中,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煤礦又開辟了新的道路,潞安煤礦創造了新的奇跡。究竟是什麼樣的奇跡,讓我們如此振奮呢?難道他們不再出煤,改成出別的東西了嗎?難道他們還能把黑色的煤炭變成白色的東西嗎?潞安的五陽煤礦就是不再出煤了,變成了出油。他們“變出”的油晶亮晶亮,一塵不染,當然不再是黑色。

我以前去過五陽煤礦,今年6月24日,我再次慕名來到五陽礦。五陽礦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示范廠。在示范廠,我沒有看到井架、煤倉,更沒有看到落地煤和矸石山,看到的是高聳入雲的筒塔,各種縱橫交錯的管道,還有管道下面碧波一樣的綠地。據介紹,煤從地下採出后,就直接被送進了封閉性的管道,開始一系列煤變油的化學變化過程。在整個廠區,我再也看不到傳統煤礦的模樣,收入眼底的更像是一個現代化的化工廠。在我的想象裡,煤變油可能如糧食變酒差不多,在管道的終端,就會有油汩汩地流出來。我把復雜過程想象得過於簡單了,也過於浪漫了,我沒有看見油從管道出口流出來的景象,在成品展示室裡,我才看到了煤炭液化之后所變成的油。那些油品有的盛在透明的塑料桶裡,有的盛在精美的玻璃瓶裡,稱得上琳琅滿目,讓我眼界大開。

煤礦的朋友把成品油從展示櫃裡取出,一一展示給我看,講給我聽。說來我的想象力還是不夠,我沒有想到,煤炭竟然會變出那麼多不同品種的油。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至少有燃料用油、高檔潤滑油等,同時他們還生產出高端特種蠟、特種尼龍等化工產品。

煤這種由億萬年前的森林變成的可燃燒化石,又被稱為“太陽石”。潞安對“太陽石”的發掘和創造,使我們對煤炭有了新的認識。它由柴火的功能、制造蒸汽的功能、發電的功能,發展到現在包括產生多種油品在內的新功能,像鳳凰涅槃一樣獲得新生。

《 人民日報 》( 2019年09月09日 20 版)

(責編:杜燕飛、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