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共和國的故事·治水記

2019年09月16日09:01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

 圖① 三峽大壩全景。 (資料圖片)

  圖②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的源頭—江都水利樞紐。 (資料圖片)

  圖③ 2014年,密雲水庫建設起全封閉的防護網,將居民的生活區域與水域真正隔開。 記者 吉蕾蕾攝

  圖④ 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開閘泄洪。 (資料圖片)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袁國林

  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天津分局黨委書記、局長胡金洲

  小浪底水利樞紐建設管理局原副局長王咸儒

  原北京市水利局副總工程師樓望駿

  五級船閘、垂直升船機、左岸電廠……三峽工程的成功建成和運轉,使多少代中國人治理長江和利用長江水力資源的夢想變為現實,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的重要標志。

  1952年4月5日,能緩解洪水災害的荊江分洪工程破土動工,30萬軍民奮戰75天,以神奇的速度提前25天建成全部主體工程,創造了我國水利工程建設史上的奇跡。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我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興建三峽工程被列入黨和國家的議事日程。

  三峽工程論証一開始就是民主的,開放的。記得當時水利、電力部聘請了412位專家參加論証,其中包括持不同意見的專家,組成14個論証專家組,涉及三峽工程方方面面的問題,歷時2年8個月,提出了科學的、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或對策。論証總結論是:三峽工程對四化建設是必要的,技術上是可行的,經濟上是合理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推薦的建設方案是: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

  1993年,是三峽工程建設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數萬人齊聚三峽工程壩址三斗坪,開始了各項准備工作,百萬移民開始大規模搬遷與安置。這一年,邁出了三峽工程由夢想變成現實的第一步,吹響了三峽工程建設的號角。國家成立了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是三峽工程高層次決策機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創新:三峽工程建設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成立中國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和中國電網建設總公司,分別作為三峽樞紐工程和輸變電工程的項目法人﹔摒棄了基本建設工程每隔若干年調整一次概算的管理模式,建立了責任清晰、風險分擔、科學合理的投資管理體系﹔制定了嚴格的三峽工程質量標准﹔開展了樞紐工程一系列科技創新﹔開展了輸變電工程一系列科技創新,攻克了80萬伏直流和100萬伏交流特高壓輸電工程關鍵技術﹔重大機電裝備制造實現了國產化﹔在大規模移民搬遷安置過程中,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創新,保証了131萬移民“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正是由於上述一整套改革和創新,確保了三峽工程建設自始至終嚴格按照設計安全有序推進,如期完成了艱巨的建設任務。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改革開放鑄就的三峽工程,這一牽涉國脈國運的“國之重器”,巨大而顯著的綜合效益對於長江中下游的安瀾、長江經濟帶的快速發展、綜合國力的顯著增強作出了重要貢獻。

  南水北調圓了世紀夢

  堅守調水初心,擔負建設與運行使命。作為南水北調人,初心和使命一直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

  初心因奮斗而精彩,使命因艱巨而光榮。從上世紀50年代毛澤東主席的科學構想,到本世紀初的付諸實施、建成通水,南水北調工程歷經了一個甲子,圓了國人世紀夢想。

  為了這一世紀夢想,2004年,全國各行業精英陸續從四面八方匯聚京津冀豫千裡長龍,組建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建設管理局,自此開始了歷時10年的建設歷程。這年10月,我奉命來到漕河建管部擔任總工程師、副部長,此后歷時5年,職位職責雖有所變化,但我的初心一直沒變,志向一直未改。從滿城霧山隧洞到西黑山水閘,從吳庄土渠到漕河渡槽,30多公裡的工地上留下了我辛勤的汗水,親歷了那裡的風風雨雨,目睹了那裡的大干快上,見証了渡槽的拔地而起,領教了拋家舍子的艱辛。

  2008年夏天,我和同事們頂烈日,戰酷暑,在工地上為京石段工程應急通水做最后的沖刺,面對多個豁口、堤埂等影響通水的艱巨任務,我們壓實責任、挂圖作戰,抓協調、定措施、上資源,全天候盯守……2008年9月18日,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南水北調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建成通水,我們這些建設者們向祖國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答卷。

  時光流逝,難忘崢嶸歲月。2010年3月,我奉調天津直管建管部,加入到南水北調天津干線工程建設團隊,自此開始了天津干線工程建設到通水運行的激情歲月。萬木蔥蘢的津冀原野上,熱火朝天、汗流浹背、人聲鼎沸、機器轟鳴的工程建設壯觀景象,已成為臥在原野中地下箱涵潺潺流水的背影。2013年12月,隨著最后一倉混凝土澆筑成功,天津干線主體工程完工,155公裡輸水箱涵全部建設完成。2014年12月12日14時32分,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正式通水,一條輸水巨龍靈動地展現在中華大地,為干渴的華北送去源源不斷的優質水源。

  通水以來,天津干線工程經受住了各種困難和風險挑戰,已實現1600多天連續不間斷安全供水,水質穩定達標,保持在地表水Ⅱ類標准及以上。如今已進入第5個調水年度,向天津市供水量逐年提高,累計已超40億立方米。供水范圍覆蓋天津市中心城區、環城4區及濱海新區等14個行政區,近千萬市民受益。有效緩解了天津市水資源短缺局面,使天津市水資源保障能力實現了戰略性突破。

  15載春秋冬夏不舍晝夜,40億清流進津惠及民生。取得今天的成績來之不易,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我將繼續帶領天津分局的同事們,大力弘揚“忠誠、干淨、擔當,科學、求實、創新”的新時代水利精神,緊緊圍繞中線建管局“供水保障補短板、工程運行強監管”的工作總思路,不斷推進標准化、規范化建設,確保工程長期安全平穩運行,為天津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美麗天津”建設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

  小浪底是我永遠的記憶

  我第一次到小浪底是1974年,去匯報混凝土壩方案的結構計算結果,那時乘坐當地老鄉的一葉小舟過的黃河。

  1984年初,當時的水電部邀請美國柏克德公司一批專家到小浪底考察。這次我們過黃河乘坐的是老鄉的擺渡木船。這年10月,中美聯合對小浪底水利樞紐進行輪廓設計,黃河水利委員會選派我們28名工程師參加。經雙方13個月的努力,完成了以泄洪和引水洞群進口集中布置為特點的輪廓設計。

  1991年全國人大七屆四次會議把小浪底工程列入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10年規劃及“八五”計劃綱要。水利部迅速組建小浪底水利樞紐建設管理局,作為小浪底工程建設業主單位,全面負責工程項目籌資、施工、移民、運營及還貸等各項工作,同時批准工程部分資金使用世行貸款,由業主單位負責准備世行對小浪底工程項目的評估工作。就這樣,我們這些原黃委會水電開發公司籌建小浪底工程的人,都轉到了小浪底建管局。1991年9月1日,水、電、通信、道路、橋梁、營地和鐵路轉運站等前期工程全線鋪開。這時,我們施工人員和車輛過黃河已經有橋了。

  為滿足國際承包商進場時標書所規定的工期和質量要求條件,我們白天跑施工現場,晚上學習、推敲4卷厚厚的小浪底主體工程國際標招標書。經各方人員共同努力,團結奮斗,於1994年4月提前完成全部前期工程,歷時兩年7個月。三個標的國際承包商一致稱贊小浪底前期工程工作是他們見到的最好的進場條件。

  在前期工程全面開工的同時,我們還集中力量,精心組織了各項主體工程和輔助工程的國際、國內標的招標工作。主體工程分為3個國際標,Ⅰ標為大壩標,Ⅱ標為泄洪工程標,Ⅲ標是引水發電系統標,招標程序嚴格按照世界銀行採購導則進行。1994年9月12日,黃河小浪底主體工程開工。大家無不歡欣鼓舞,鞭炮聲、歡呼聲響成一片,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深深印在了我的心底。

  主體工程開工伊始,我們認識到,擺在我們面前有兩大難題:一是在小浪底復雜的自然條件下,修建世界上極具挑戰性的工程所遭遇的困難施工﹔二是小浪底工程是國際管理工程,而我們當時對國際合同管理還很陌生。接著3條導流洞塌方了11次,承包商擅自停挖,並發出索賠通知。這種情況直接威脅著1997年截流目標的實現。我奉命到世行總部報告。之后我們組建了聯合施工隊(OTFF)分包施工,終於搶回了被延誤的工期。

  1997年10月28日提前實現了大河截流。中央電視台現場直播這一盛況,我被指派作為技術專家配合解說這次截流的全過程。

  小浪底主體工程於2001年底提前全部竣工。自小浪底水利樞紐投入運行以來,已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屈指已過30多年。面對曾為之奮斗大半輩子的跨世紀宏偉工程,作為建設者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小浪底,是我永遠的記憶。

  難忘“密雲水庫精神”

  密雲水庫質量優良,效益卓著,名揚中外,“一年攔洪,兩年建成”,堪稱水利奇跡,這都與“無私奉獻、艱苦拼搏、科學求真、強化管理、安全高效、優質創新”的修建密雲水庫精神分不開。

  在密雲水庫建設期間,最為驚險的還是白河主壩的攔洪度汛搶險。原計劃1959年6月15日進入汛期時,第一溢洪道開挖到145高程負責排泄汛期洪水。所有主、副壩都完成地基防滲工程,壩體填筑到攔洪高程150﹔白河廊道6月15日停止泄水,將其堵塞。

  然而,實際施工進度遠遠落后於計劃。到6月15日,白河主壩上游防滲牆遠未完成,黏土斜牆剛達120高程。就是說,6月15日應達到的度汛要求,要拖到8月初才能達到。大壩防滲牆沒做完,地基漏水嚴重,下游壩腳到處冒泡出水。情急之下,我們決定冒險利用廊道這一點潛力,採取5項救險舉措:一是降低第一溢洪道開挖高程,從145降至140﹔二是降低大壩攔洪高程,從150降到147,后又降到143﹔三是沙壩採取臨時斷面,下游坡改為1︰1.5﹔四是暫不關閉廊道,繼續泄洪,延緩水位上漲,搶筑大壩﹔五是在廊道進口搶建啟閉機塔架,在水位升到113高程前關閘堵塞廊道。

  潮河隧洞泄流量小,水位迅速上漲。7月22日達125高程,比白河高20米。為防水漫白河,在金溝分水嶺填筑圍堰。我連夜搶繪圍堰設計圖。最讓人不安的是,水位如繼續上漲,廊道破裂,大壩沖潰,數億方庫水沖出,就是一場大災難。

  為了解決這道超級難題,大家絞盡腦汁。8月7日晨,指揮部決定由衛戍部隊2萬名戰士負責開挖,白河主壩10萬名河北民工負責筑堤。經過12萬名指戰員連續奮戰,8月10日上午,走馬庄3#壩終於挖開往外泄流。雨停天晴,來水減小,水位下降,廊道終於安全了。

  密雲水庫建設者們排除萬難、求實創新的精神至今難忘。“無私奉獻,艱苦拼搏”是建設者的崇高品德﹔“科學求真,強化管理”是建設者的嚴謹態度﹔“安全高速,優質創新”是完美的成果。

(責編:杜燕飛、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