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管理部:我國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連續16年實現“雙下降”
應急管理部供圖
人民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 杜燕飛)18日,應急管理部在國新辦召開發布會,介紹新時代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情況。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孫華山表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連續16年、較大事故連續14年、重大事故連續8年實現“雙下降”。
孫華山表示,新中國成立的70年,是我國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搶險救援等各項應急管理事業,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砥礪奮進、長足發展的70年。
孫華山表示,一是創新發展了新時代應急管理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確立了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安全發展理念。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救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確立了自然災害防治理念。這些新思想新理念,為新時代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是基本形成了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系。累計頒布實施了《突發事件應對法》《安全生產法》等70多部法律法規。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關於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制定了550余萬件應急預案。形成了應對特別重大災害“1個響應總冊+15個分災種手冊+7個保障機制”的應急工作體系,探索形成了“扁平化”組織指揮體系、防范救援救災“一體化”運作體系。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正加快形成。
三是顯著提升了攻堅克難的應急能力。新成立的應急管理部與32個部門和單位建立了會商研判和協同響應機制,建立了軍地應急救援聯動機制,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搶險救援技戰術打法,有力有序有效應對了一系列超強台風、嚴重洪澇災害、重大堰塞湖、重大森林火災、特大山體滑坡和嚴重地震災害,成功實施了各類重特大事故救援行動,最大限度把各種災害和事故損失降到最低。
四是穩步實現了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確立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創造性地建立了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責任體系,以及部門“三個必須”的監管責任、企業“五個到位”的主體責任等制度化的工作機制,持續不斷深化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
數據顯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從歷史最高峰的2002年死亡近14萬人,降至2018年的3.4萬人﹔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連續16年、較大事故連續14年、重大事故連續8年實現“雙下降”﹔重特大事故起數從2001年最多時一年140起下降到2018年的19起,今年前8個月進一步降到9起。
五是全面取得了防災減災救災新成效。全國自然災害因災死亡失蹤人數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年均7200余人,逐步降至本世紀初的年均3000余人、2013年以來降至1400人,特別是2018年又進一步降至1000人以下。黨的十八大以來,2013-2018年全國平均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直接經濟損失佔GDP比重,較2001-2012年平均分別降低86%、84%、59%。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站在新的歷史方位,要清醒認識到未來還要面臨諸多重大自然災害的挑戰,”孫華山強調,“安全生產事故仍處於易發期、多發期,各種風險交織疊加,應急管理事業任重道遠。”應急管理部將不斷推進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著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