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加快轉型升級 推進節能減排 鋼鐵行業去產能換“活法”

本報記者  劉志強
2019年11月06日08: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數據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2016年實現扭虧為盈,2017年效益大幅增長,2018年利潤達到歷史最好水平……過去三年,我國鋼鐵業在累計壓減超過1.5億噸產能、全面出清1.4億噸“地條鋼”之后,逐步走出了產能過剩的困境。

  去產能之后,鋼鐵業過得怎麼樣?進入2019年,鋼鐵業迎來了企穩回暖的局面,也出現了產量增加、效益卻下滑的問題。該如何看待當前鋼鐵業運行態勢?鋼鐵企業又是如何應對的?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轉型升級已是行業主流

  鋼鐵企業逐步摒棄以量取勝的傳統觀念,轉向追求高質量發展

  “看,這是去年研制成功的全球首卷2000兆帕級別熱成型汽車鋼,用它替換市場上常見的1500兆帕級熱成型鋼,可讓汽車零件減重10%至15%﹔這是海爾冰箱上用的家電板,你看多平整,一個氣泡都沒有……”一走進河鋼集團唐鋼高強汽車板公司,總經理周國平便熱情介紹起拳頭產品來,真是琳琅滿目。

  幾年前的河鋼並非這般模樣。2015年前,河鋼的全部產品中,建筑用鋼等普通鋼材佔了八成左右。而現在,河鋼已經成為國內第一大家電板供應商、第二大汽車鋼供應商,高端品種鋼的比例增至72%。

  變化要從去產能說起。三年來,身為行業龍頭的河鋼積極響應去產能號召,先后主動壓減346萬噸煉鐵產能、502萬噸煉鋼產能,相當於減去原有產能的1/10。“鋼鐵行業經過幾十年發展,已經完成了規模的積累,去產能則拉開了全行業從追求規模向追求質量、結構、產品的轉變。”河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於勇告訴記者,在規模化發展階段,隻要鋼材產出來就不愁賣,企業更多關注成本、費用、效率,而對市場和客戶關注不多,“現在,競爭越發激烈。我們必須抬起頭來看市場,通過瞄准高端需求、調整客戶結構,倒逼自己實現轉型升級。”

  做減法要痛下決心,做加法也得千方百計。為了搶佔中高端市場,河鋼一手抓人才引進、大力加強創新,一手抓渠道拓展、努力樹立品牌。2015年,河鋼通過控股海爾特鋼,打通了進入高端家電用鋼市場的渠道。他們還與奔馳、寶馬等國際頂尖汽車廠商展開合作,深耕汽車板市場,使汽車用鋼產品逐漸實現了從單一產品到產品系列化、從普通鋼級到超高強鋼級各系列產品全覆蓋的跨越。

  從人有我也有、拼價格,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拼特色,這兩年,不少鋼鐵企業逐步摒棄了以量取勝的傳統觀念,轉向追求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成了鋼鐵行業的主旋律:寶武鋼鐵堅持技術創新,形成了以汽車用鋼、核電用鋼、硅鋼、百米重軌、航空航天特種材料等為代表的高端精品家族﹔太鋼集團自主研發出600毫米寬幅“手撕鋼”,可廣泛用於航空航天、石油化工、電子等領域,填補了國內空白……

  “鋼鐵業的轉型升級才剛剛起步,未來,智能制造等新技術的應用還將深刻改變全行業面貌。”於勇認為,智能制造既能克服過去生產中人為因素過多的弊病,使產品質量更高、性能更好,也能讓生產線與下游企業乃至終端用戶連為一體,滿足客戶的個性化、定制化需求,創造種種新的可能。他向記者描繪了這樣一個場景:今后,終端用戶用手機給家電廠商發送一張家庭合影,鋼廠就能在家電板生產環節把合影涂印到用戶定制的家電表面,整個流水線的生產還不用停頓……

  “建設制造強國對鋼材產品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鋼鐵企業要由單一的材料供應商向能夠統籌提供材料、推薦方案、后續加工使用方案等延伸服務的材料服務商轉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也認為,通過智能制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質量,對培育鋼鐵行業增長新動力十分重要。

  綠色發展成為大勢所趨

  到2020年底前,重點區域鋼鐵企業中,要有60%左右的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步入河鋼唐鋼廠區,仿佛來到一座綠樹成蔭的公園,即便是生產正忙的高爐車間,地面也潔淨無塵,出鐵時的煙塵全被粗粗的排氣管道吸走了。近年來,河鋼唐鋼通過實施高爐出鐵場、轉爐除塵、燒結機脫硫脫硝等項目,已達到超低排放標准。

  “過去覺得沒用的東西,現在看來往往是寶。芝麻粒大的東西,集合起來也是非常可觀的量。”在於勇看來,加強節能環保與企業效益增長並不矛盾,“鋼鐵生產產生的粉塵中有鐵精粉,煙塵中有煤氣。這些表面上看是排放,反過來看,就是財富的流失。我們通過環保改造,讓排放降低了,也讓能源資源實現了回收利用,其實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放眼全國,許多企業也正同河鋼一樣,在綠色發展上加大投入力度,這使鋼鐵業環保指標得以持續改善。據統計,與2005年相比,2018年,重點鋼鐵企業的平均噸鋼綜合能耗已由694千克標煤降至555千克標煤,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大幅縮小﹔噸鋼二氧化硫、煙粉塵的排放量降幅也分別達到了八成、七成。

  硬幣的另一面,是鋼鐵業由於流程長、產污環節多,依然在眾多工業行業中屬於排放大戶。去年,我國鋼鐵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總量分別約佔全國排放總量的7%、10%、20%左右。正因如此,近年來我國對鋼鐵業的環保監管趨於嚴格。今年4月,生態環境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於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提出全國新建(含搬遷)鋼鐵項目原則上要達到超低排放水平﹔到2020年底前,重點區域鋼鐵企業中,要有60%左右的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超低排放,已經成為鋼鐵企業面前的一道“硬杠杠”。業內人士表示,要順利推進這項工作,一方面需行業內外聯合攻關,讓相關技術更加成熟,另一方面也要統一標准、公平監管,讓企業更加自覺自願。

  據調查,當前行業的噸鋼環保成本平均為135.5元,但高的可能達到270元,低的僅20多元,相差巨大。業內人士認為,若標准不一、投入不均,不同企業的成本和競爭力就會大相徑庭﹔隻有賞優罰劣,讓守規矩者得利,才能使更多企業主動選擇綠色發展。

  行業的呼聲已經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回應。“採用沒有業績、沒有技術沉澱的環保技術的鋼鐵企業,是我們今后環保督查的重點。”在7月份召開的第十屆中國鋼鐵節能減排論壇上,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表示,未來將對不同環保水平的企業實施差別化管理,讓環保績效更優的企業更加優異。

  “節能環保關系到企業的生死。達標則生,不達標則死。”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高祥明呼吁,節能環保水平低的鋼鐵企業一定要抓緊改造升級環保技術和設備,“否則,隻能是受限、停產甚至退出。”

  控制產能仍是長期任務

  供需不平衡導致一些鋼鐵企業“增產不增效”,去產能成果仍需持續鞏固

  2018年,我國鋼鐵行業實現利潤4704億元,同比增長39.3%,重點企業利潤率更是達到6.93%,經濟效益創下歷史最好水平。既然不少企業都在積極轉型,行業運行是否就一定會持續好轉呢?

  今年以來的鋼鐵行業卻沒有高歌猛進——前8個月,全國粗鋼產量達6.65億噸,同比增長9.1%﹔中鋼協鋼材平均綜合價格指數為108.89點,同比降幅達5.33%,鋼價整體呈現回落趨勢﹔全行業經濟效益呈下降態勢,中鋼協會員企業銷售利潤率僅為4.88%,同比下降2.66個百分點。

  為何鋼鐵業會“增產不增效”?

  有人分析,重要原因之一在於鐵礦石漲價。的確,今年以來,進口鐵礦石價格持續上漲,已使噸鋼制造成本上升了240元左右。可在駱鐵軍看來,“表面上是鐵礦石的原因,深層次還是供求關系問題。總量過大導致行業利潤下降,鐵礦石漲價也是總量大、企業爭搶造成的。”

  一些數據和現象也表明,鋼鐵業的供需格局仍有失衡可能。今年上半年,鋼協會員企業粗鋼產量增長5.64%,非會員企業增長24.08%,增速遠高於會員企業,增量佔了總增量的56.2%。從近幾年各地已公告的產能置換項目來看,全國擬建的鋼鐵項目粗鋼產能近2億噸。今年1—7月,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增長37.8%,為各工業行業之最,引起業內擔憂。

  採訪中,不少專家和企業表示,鋼鐵業要在轉型之后徹底恢復元氣,重要的仍是鞏固去產能成果。

  “一段時間以來,受鋼材價格回升、行業效益好轉的影響,以各種名義新增冶煉能力、在產能減量置換中搞‘數字游戲’等違法違規新增產能的沖動,以及‘地條鋼’死灰復燃的風險都在加大。”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何文波看來,當前,片面追求量的擴張和注重質量效益兩種觀念的博弈正呈膠著態勢,“鋼鐵業的供給側改革進入了‘一篙鬆勁退千尋’的關鍵階段,必須奮楫才能沖出急浪險灘。”

  “隨著經濟結構不斷調整,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由投資轉向消費,新經濟增長點對鋼材需求強度明顯減弱。鋼鐵行業通過前幾年高速發展,積累了很大存量,產量已佔世界一半以上,數量增長難以為繼。”駱鐵軍認為,鋼鐵行業再不能走靠規模擴張的老路,“是靠強創新、抓管理、提質量,還是靠擴產能、增投入、鋪攤子活得更好,兩年內必見分曉。”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06日 18 版)

(責編:杜燕飛、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