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中俄東線開通運營 助推油氣管道智能化

2019年12月05日08:59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12月2日下午,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通過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式進入我國。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的建成,標志著我國四大油氣戰略通道形成,天然氣進口資源更趨多元化,資源保障能力不斷增強。”中國石油董事長王宜林4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該管道是我國東北方向首條陸上天然氣跨境戰略通道,意味著在整體流向“自西向東”的基礎上,我國天然氣增加了“北氣南下”流向,進一步完善了我國東部地區的天然氣管網布局,對於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意義重大。

  國產化推動管道裝備制造能力升級換代

  作為我國第三代長距離、大輸量天然氣管道標志性工程,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從簽署《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到開工建設、建成投運,始終受到中俄兩國元首關注,是名副其實的“元首工程”。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簽署的《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總價值超過4000億美元,年供氣量380億立方米,期限長達30年。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起於黑龍江省黑河市中俄邊境,經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最終抵達上海,新建管道全長3371公裡,是我國首條採用1422毫米超大口徑、X80高鋼級、12兆帕高壓力等級、具有世界頂尖水平的天然氣管道工程。工程按北段、中段、南段分段核准,分期建設。

  工程施工難度大:管道沿線自然環境復雜,多年凍土、水網沼澤和林帶交替分布,冬季最低氣溫達-40℃,毫無先例和經驗可循,有效工期緊,社會依托差,施工和項目管理面臨諸多挑戰。

  王宜林介紹,中國石油設立了重大科技專項,攻克了管材制造、管道斷裂控制、管道工程設計、管道施工裝備國產化等一系列難題,“特別是管材、高壓閥門、壓縮機組等管道運行設備以及全自動焊機、機械化防腐補口等管道施工設備實現了國產化,有力推動了管道裝備制造能力的升級換代。”

  作為國內首條智能管道的樣板工程,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以“全數字化移交、全智能化運營、全生命周期管理”為理念,通過“移動端+雲計算+大數據”的體系架構,集成項目全生命周期數據,實現管道從建設期到運營期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管理,將推進我國油氣管道建設由數字化向智能化轉變。

  依托科技嚴把能源質量關

  工程投運當日,哈爾濱海關所屬黑河海關現場關員攜帶取樣設備,在黑河首站管道取樣口採集了首份俄羅斯天然氣樣品,並帶回海關離線實驗室進行天然氣氣質檢測分析,標志著海關對進口天然氣的監管工作正式開始。

  哈爾濱海關關長盧厚林介紹,為確保國內百姓用上優質的天然氣能源,提升進口天然氣檢驗監管質量和效率,哈爾濱海關把SCADA監控系統引入海關監管鏈條,實現了對進口天然氣在線計量、在線檢測等全流程在線監管。在學習借鑒霍爾果斯首站、瑞麗首站和成都國家石油天然氣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立足黑龍江實際,在中俄東線天然氣黑河首站科學配置了計量設施、採樣系統、水露點分析儀、烴露點分析儀等實驗室檢測設備和在線分析系統,確保進口天然氣計量數據准確、氣質符合要求。

  “比如我們利用黑河首站海關離線實驗室對國家強制標准、中俄計量協議規定的檢測項目進行取樣檢測,分析判斷俄羅斯天然氣氣質組分是否符合要求,同時達到對俄羅斯站場和黑河首站在線檢測分析數據進行比對的目的,筑牢國門安全防線。”盧厚林說。(記者 瞿劍 陳瑜)

(責編:杜燕飛、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