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爐記:把“鋼鐵巨獸”變“現金奶牛”
“身高”上十層樓、“體重”上萬噸、“體溫”上千度……湖南華菱漣源鋼鐵有限公司的高爐,外形黝黑沉悶,渾身熱浪滾滾,成天有幾千噸通紅的鐵水翻騰,“性子”十分“火爆”。“漣鋼”人,卻以“比鐵硬比鋼還強”的意志和手段,把高爐“馴養”成了源源不斷創造效益的“現金奶牛”。
影響高爐 千忙萬忙都是白忙
地處湘中丘陵腹地的“漣鋼”,廠外隻有條不能通航的小河。和那些通江達海或毗鄰礦山的同行們相比,生產條件“先天不足”。
“漣鋼”總經理肖尊湖介紹,公司鐵礦石從海港進長江,經岳陽入洞庭湖,沿湘江到湘潭再運抵漣源,一路要用海輪、江輪、火車、汽車四種交通工具。生產出來的產品,也要這麼運出去。
“長途運輸造成物流成本佔總成本六分之一。我們這個內陸萬人大廠要實現‘突圍’,主要靠‘精益生產’提效率、降成本、增活力。” 肖尊湖說。
在“漣鋼”廠區,記者到處能看到“千忙萬忙 影響高爐等於白忙”的提示語。
“漣鋼”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嚴立新告訴記者,特大型鋼鐵企業煉鐵是龍頭,而高爐是核心。把高爐“馴”得服服帖帖、“養”得穩穩當當,效益才有保障。
過去,“漣鋼”高爐經常“鬧情緒”“發脾氣”“泡病號”,以致很多時候訂單來了,鐵水卻少了,面對市場干瞪眼,吃了不少苦頭。
“現在鋼鐵行業都在搶抓國家‘三去一降一補’帶來的‘政策機遇期’。”嚴立新說,“痛定思痛,我們認識到要形成核心競爭力,必須提高高爐‘駕馭力’。高爐長周期高產穩產是頭等大事,誰影響高爐,誰就是‘漣鋼’的罪人!”
身穿“鐵鏽紅”色工裝的總經理助理、煉鐵廠廠長曾飛駿告訴記者,“漣鋼”通過強化“鐵前生產保障”、對外部問題影響高爐“零容忍”,劃定“保鐵”紅線和底線等措施,用“鐵腕機制”落實“以高爐為中心”。
馴養高爐 人要比鐵硬比鋼強
7號高爐車間主任涂春林說,如今“漣鋼”人“位子”“帽子”“票子”,都綁定“爐子”。高爐穩順,最高月獎10萬元﹔高爐出“狀況”,最高月罰10萬元,各級責任人還要在黨委會、支部會、職工會等各種場合公開檢討,影響崗位調整、職級晉升……
在這種氛圍中,“漣鋼人”琢磨“爐子”蔚然成風,涌現了很多在全國鋼鐵行業叫得響的“馴爐”高手。
7號高爐爐前技師賀小軍有雙“火眼金睛”。他能“透視”厚厚的爐壁准確判斷爐溫,能根據電腦繁雜參數曲線判斷爐況趨勢﹔
6號高爐值班室工長劉聖乾是個“發明家”。他策動“邊緣氣流布料矩陣”等技術革新,減少了爐況波動,提升了煤氣利用率﹔
“漣鋼”的“護爐工作室”,雲集專家教授、高爐工藝工程師和青年技術骨干,護爐措施周周有改進、月月有創新,借助信息化、自動化乃至人工智能技術,高爐被 “馴”得越來越穩,“養”得越來越棒。
“打鐵全靠自身硬。操作高爐不僅是門技術活,關鍵時刻還要奮不顧身!”曾飛駿說。
煉鐵廠在一次外圍設備維保期間,預先埋設好的氧槍意外燒壞導致高爐出鐵受阻。面對險情,賀小軍和同事分成4組,每組2個人,每次20分鐘,靠隔熱棉墊腳,渾身淋水降溫,輪番沖進溫度高達100多度的爐缸,拼命打出一個鐵口通道,一舉排除了故障。
此情此景,讓“漣鋼”上下都對賀小軍率領的這支“敢死隊”肅然起敬!
駕馭高爐 內陸崛起產業棟梁
以精益求精的態度,“馴養”看似“傻大黑粗”的高爐,“漣鋼”成效顯著:6號高爐雖已投運15年,但現在燃料消耗還在降低,一年來多產鐵5萬噸,是全國同類高爐中著名的“高產壽星”﹔7號高爐和8號高爐,“利用系數”“燃料比”“煤比”等各種“健康指標”,都躋身行業前茅……
嚴立新說,仰仗高爐穩產高產,“漣鋼”成長為亞洲最大薄規格熱處理鋼材生產基地,高強鋼、耐磨鋼研發和生產“領跑”全國,在汽車乃至高鐵用鋼等高端領域不斷發力。
隨著生產經營屢創佳績,“漣鋼”從2015年虧損近10億元陷入困境,到2016年一舉扭虧為盈,今年預計將實現銷售收入500億元。如今的“漣鋼”,不僅近萬名職工待遇穩步提高,還帶動了下游配套產業集群“婁底鋼鐵新城”崛起,增加了社會就業,造福了一方百姓。
“我們的高爐利用系數達到2.55左右,這是行業先進水平,但降成本、增產出還有提升空間。”曾飛駿說,“明年我們要對標鋼鐵工業世界領先水平不斷努力,讓高爐更聽話、更強大!”(記者蘇曉洲、史衛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