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

江蘇徐州:從“一城煤灰”到青山綠水

2020年01月10日09:33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

“這邊來一張,一定要把山、湖、城交融的意境拍進去。”冬日黃昏,江蘇徐州雲龍湖沙月島上一對新人正在拍攝婚紗照。

“原本打算去杭州西湖拍,現在徐州的環境越來越美,也能拍出好看的婚紗照。”新郎劉樺跟記者攀談起來。

徐州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旋律,全面推動生態轉型、產業轉型、城市轉型等,一座昔日滿目飛灰的“百年煤城”,如今搖身一變,實現了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完美蛻變。

從採煤塌陷區到生態公園

泛舟在徐州市賈汪區潘安湖上,碧波蕩漾,水天一色,草木蔥蘢。很難想像這個“湖闊景美、綠樹成蔭、游人如織”的生態公園,曾經是賈汪區的一片採煤塌陷區。

賈汪區有著130年的煤炭開採史,煤礦最多的時候大小煤礦有226座。全區累計出產原煤3.6億噸,為江蘇省乃至全國早期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1年,賈汪區被確定為全國69個資源枯竭城市之一。2016年10月份,隨著賈汪境內最后一座煤礦——旗山煤礦關閉,賈汪正式進入了“無煤時代”。

然而,百年採煤史也給賈汪留下了13.23萬畝的採煤沉陷區、283座裸露荒山以及道路斷裂、村庄淹沒、農田沉降的爛攤子。

“過去天空灰蒙蒙,路上黑乎乎,年輕人出去了就不願回來。沒想到,幾年時間,生態環境就打了翻身仗。”賈汪區馬庄村村民王秀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徐州香包”代表性傳承人。她說,生態好了,游客多了,香包也賣脫銷了。

“在生態修復中,賈汪交出了‘宜游則游、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工則工’的答卷,累計實施採煤塌陷地治理項目82個、治理面積達6.92萬畝。”賈汪區旅游促進中心主任趙震威介紹說,2018年來賈汪的游客達到102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30.2億元,旅游業讓賈汪變“真旺”。

賈汪之變,正是徐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有力印証。通過實施“荒山綠化、顯山露水、退漁還湖、宕口修復、生態濕地、去港還湖、擴湖增水”等生態項目,徐州做足了“山水”文章。

如今,徐州已擁有11個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以及4個國家級生態示范區。潘安湖濕地公園、雲龍湖風景區等景點和綠地景觀成為城市的綠色地標。全市林木覆蓋率達30.1%,居江蘇省第一,市區綠化覆蓋率達43.81%,綠色成為徐州市民的幸福底色。

從“一煤獨大”到“高大新強”

不久前,英迪那米半導體科技集團成立暨半導體蝕刻機精密零部件生產與修復項目投產儀式在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這個項目從正式開工建設到正式投產,僅用了4個月時間。該項目的投產,填補了國內芯片制造業修復服務技術的空白。

崛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徐州產業轉型升級的精彩縮影。

在徐州高新區,國家安全科技產業園匯聚各類安全科技企業120余家、安全科技研發機構20余家,承擔國家及省、市科技項目百余項。

江蘇淮海科技城,已集聚超過3000家科技型企業。徐州科技創新谷已進駐院士團隊4個、省“雙創”人才15名。徐州產業技術研究院已建成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安全科技等產業創新研究院所17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5個。

徐州的代表性企業徐工集團,不久前以“超級移動起重機創新工程”再摘中國工業大獎,使得中國位列三個能自主研制千噸級超級移動起重機的國家。

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說,企業加強研發,建成全球四大研發中心,自主掌握了4000噸履帶吊等一批世界先進核心技術。目前,徐州已建成省級以上創新平台200多個,大中型工業及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達700多家。

“百裡煤海”涅槃重生得益於徐州深入實施的“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戰略。

近年來,徐州把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四新經濟”作為主攻方向,在扶持政策、產業促進等方面制定了多項政策加以引導和支持,裝備與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電路與ICT、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四大戰略性新興主導產業風生水起。

2019年前10個月,徐州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3.9%,其中生物醫藥與大健康、集成電路與ICT、裝備與智能制造分別增長17.0%、15.5%和21.5%。

從“破舊臟亂”到“風景如畫”

站在國家5A級景區雲龍湖珠山景區遠眺,煙波浩渺,青巒疊嶂,風景如畫。然而,幾年前,這裡還是礦坑採石場和一片破舊臟亂的棚戶區。

“從木板房到鐵皮房再到破瓦房,沒曾想退休后住上了電梯洋房。”在雲龍湖附近住了近40年的汪德勝老人感嘆,棚戶區改造后,他的退休生活換了個活法。

為了還給百姓一個干干淨淨的雲龍湖,徐州市委、市政府持續加大雲龍湖景區生態修復力度,先后實施控污截污、林相改造、退建還綠、退漁還湖等生態修復工程,共拆遷棚戶區、危舊房及工礦企業200余萬平方米,新增和改造綠化約256.9公頃。

近幾年,徐州改造了4500多萬平方米棚戶區、整治600多個老舊小區,實現改善民生、調整結構、提升形象“一舉三得”。完成數千家工礦企業關停和退城進區,騰出的土地布局商貿、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我們搶抓國家明確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地位的重大機遇,聚力打造淮海經濟區經濟、商貿物流、金融服務、科教文‘四個中心’。”徐州市委書記周鐵根表示,徐州持續推進淮海經濟區域協同發展,加快實施軌道交通、文化藝術中心、國際會議中心等一批重大功能性項目,全面增強了中心城市的承載力和集聚輻射力。(記者 蔣 波)

(責編:杜燕飛、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