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俠”變身“綠巨人”——安鋼集團綠色化改造催生新技術新產業
不久前,國家3A級旅游景區在安陽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挂牌。漫步廠區,隻見綠樹林立、流水與山石相依,職工用廢舊鋼材改造的各式雕塑,頗有意趣。“工廠像公園”“廠區像景區”“隻見煙囪不見煙”……這些聽來的評語,記者在安鋼集團採訪時得以印証。
“安鋼集團以綠色發展引領高質量發展,綠色成為我們轉型升級的底色。”安鋼集團董事長李利劍說,2014年以來,安鋼集團先后投入近70億元開展綠色化改造,逐步探索出一條環境保護與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經營發展協同共進,企業與城市和諧共生的發展道路。
環保管控倒逼轉型:壓力陡增的“鋼鐵俠”
1958年誕生在豫北安陽一片庄稼地裡的安鋼集團,已發展成千萬噸級的現代化鋼鐵集團,是河南鋼鐵行業的排頭兵。與此同時,鋼廠帶來的污染問題也越發凸顯,身處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緊鄰世界文化遺產殷墟的安鋼集團,改造責任十分重大。
“以前覺得滿足環保標准、做到達標排放即可。”安鋼能源環保管理處處長劉永民說,企業對環保的認識是近十年來逐漸提升的。
2014年11月,安陽成為全國第一個被環保部公開挂牌督辦、約談的城市。“政策一出,當時很驚訝,咋會這麼嚴?”劉永民說,日趨嚴格的環保管控讓企業意識到,治污必須從治本開始。
然而,要想達到預期的治理效果,投入不會是個小數目,尤其在2014年,鋼鐵行業整體不景氣,企業經營也遇到了困難。
安鋼集團副總經理郭憲臻說,綠色化改造對於企業來說既有挑戰,也是機遇,那些排放不達標的小、散、亂、污企業被取締后,率先完成改造的企業可以搶佔市場先機。誰走得快,誰才能生存得好。
高起點高標准治理:“要做就做到行業標杆”
“既要企業發展,更要碧水藍天,隻有環保做好了,安鋼集團才有生存、發展的基礎,必須將環保上升到生存保衛戰的高度,要做就做到行業標杆,經得起歷史檢驗。”李利劍說。
2014年,安鋼集團擠出8億元資金實施26項環保治理項目,用3年時間解決了歷史欠賬問題,實現了所有工序全面穩定達標排放。
2017年,安鋼集團啟動了總投資達30億元的環保提升項目建設,淘汰了原有環保設施,新建5套焦爐煙道氣脫硫脫硝、3座燒結機頭煙氣脫硫脫硝、4套轉爐一次除塵改造和原料堆場全封閉等項目,覆蓋所有生產工序,成為國內第一家實現全工序干法除塵的鋼鐵聯合企業。
2018年,安鋼集團定位“全流程、全工序超低排放、近零排放”目標,再投26億元,推進34項環保深度治理項目,突出無組織排放治理。2019年以來,企業發力“固、水、氣”立體化治理,發展循環經濟,鞏固提升環保優勢。
“我們明白要算大賬、遠賬,所以當時已經不太考慮成本了,隻想著如何實現超低排放。”郭憲臻說,如今,企業和職工都嘗到了改造的甜頭。
“在整體改造基礎上,我們搞綠化,做水系,立雕塑,建公園,組織全體職工開展‘自己動手,美化家園’活動,廠區面貌可以說是脫胎換骨。”安鋼集團“公園式、森林式”園林化工廠工程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秦光霞說,現在廠區的綠植成活率高了,車上落灰少了,淺色衣服也可以隨便穿了。
治污治出新產業:輸出環保裝備的“綠巨人”
“我們的綠色化改造,做到了企業發展、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多贏。”劉永民說,改造完成后,企業的噸鋼污染物排放量較改造前下降約75%,2017年、2018年集團淨利潤分別達20.6億元、24億元,創了歷史新高。
治理過程促進了新技術研發。據郭憲臻介紹,安鋼集團採用的焦爐活性炭干法脫硫脫硝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被中國金屬學會評為國際領先水平。
隨后,安鋼集團與南京澤眾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煙氣脫硫脫硝、焦爐上升管余熱回收等環保與節能技術為契機,“跨界”進入環保裝備市場。目前,安鋼集團已先后承建沙鋼、鳳寶鋼鐵、東海鋼鐵等企業的脫硫脫硝工程。在此基礎上,企業堅持以高端客戶、高端產品為引領,拿下了一批重點工程項目,開發了一批重點用戶,品牌也越叫越響。
“一個技術培養了一支500多人的‘跨界’隊伍,也培育了一個新產業。”郭憲臻說,如今,安鋼集團不僅在鋼鐵行業樹立起綠色發展的新標杆,還治出來個綠色新產業,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有了“意外”的收獲。(記者張浩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