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破冰行動”——中國最北海上油田抗冰20年

2020年01月21日09:36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新華社天津1月20日電(記者白佳麗)強冷空氣襲來,我國渤海遼東灣海域進入今冬海冰重冰期。6000多平方公裡的漂浮海冰,遙望如一眼無邊的大理石面。

船長陳克強駕駛著通體漆紅的濱海285號,穿過冰封的海面,碎裂的薄冰隨波紋滌蕩出連串夕陽的倒影。

迎著船頭望去,兩座相連鋼架採油平台孤懸海上,夕陽余暉下壯觀又孤獨。

那是中國海域最北部的海上油田——中海油錦州9-3油田群。海底採油,並將這些原油輸送到陸地,是它的主業。

這裡冬季逼近零下20℃的溫度,以及長達近三個月的冰期,是這座採油平台最大的困擾。

陳克強穿過的這些浮冰,在潮汐漲落和風向影響下,聚集在錦州9-3的“腳下”,逐漸堆積,然后演變為結實的撞擊,以及因平台晃動而對採油設備正常運行產生的風險。

為了解除這場冬日例行危機,一場“破冰行動”在所難免。

“行動”的主角,是工作、生活在採油平台上的一群漢子,他們將用人力與自然對抗,目標隻有一個——除冰保安全。破冰船濱海285號也將參與其中,工人們溫柔地將其稱之為“守護船”。

“冰臨城下”這種壯闊的場面,油田的“元老”李緒雄記得非常深刻。

1999年採油平台正式組建投產,他以操作工的身份來到這裡,“氣溫降到零下20多攝氏度,現實的困難比設計上預想的要嚴重許多。好多設備都被凍住,我就一直在干一件事情,用蒸汽管到處噴儀器解凍,24小時輪流不間斷。為了儀器防凍,連棉被都用上了。更可怕的是,海冰成災,冰厚超過一米,外輸帶纜平台明顯劇烈抖動,早年較細的抗冰護欄有的都被撞彎甚至撞斷。”

為了描述這些年來的最大撞擊力度,李緒雄在座椅上搖擺起來。“就是這樣,連滅火器都呈30度晃動,就像地震!”他說。

“冰情嚴重的時候,從11月到來年2月,冰一層層疊加,隨漲潮退潮撞擊平台,那種眩暈比暈船還可怕,頭幾乎要爆炸,心裡也恐懼,有時候這樣的晃動會持續幾個小時,頻率也不等,不分白天晚上,睡覺常被驚醒。”李緒雄說。

而最危險的,是這種持續的晃動,可能導致採油設備上的管線鬆動,產生泄漏。因為設備、人員集中,整個平台上油氣聚集儲存,一旦設備故障或發生泄漏,后果不堪設想。

平台員工廖維平記得,2016年1月的一個夜晚,寒潮伴隨著七八級的北風奔襲而來。晚十點,一台透平機組因海冰撞擊平台震動故障停機,應急廣播緊急響起,所有在崗人員趕赴現場。

夜班操作班長立即組織班員用應急伴熱帶、電吹風進行解凍。白班人員則交替幫助夜班同事。“冰冷刺骨的北風一會就讓大家的臉、手、腳麻木了,直至凌晨1點設備恢復正常回到屋裡時,大家已經感覺不到自己的手和腳了。”他說。

20年間,每年冬季的“戰斗”從未畫上“休止符”,如今兩鬢斑白的李緒雄成了這場“戰役”的“指揮長”。

在這樣極端的天氣裡,員工們年復一年扛起鐵鍬、榔頭、十字鎬,或利用融冰設備,艱難對抗來犯的海冰,護衛原油生產和外輸……慢慢地,催生出了油田“把一切困難擊得粉碎”的抗冰精神。

作為中國海油抗冰的最前沿,在歷經一場場“破冰硬仗”后,也逼出了“破冰行動”的創新技術——除了在油田設計上採取了非常規方案:獨特的抗冰圓錐形沉箱體,以及系纜平台採用吸力錨式。錦州9-3油田的各平台還安裝了抗冰錐體,部分平台配置了氣爆沖冰裝置,利用高壓空氣形成周圍海水的高速擾動流場,達到加速疏散破冰的目的。

除此之外,兩條8000馬力以上的破冰船和兩條6000馬力以上的破冰船也守護在平台周圍,隻要有大塊冰情出現,它們會沖在一線,將冰面破成小塊,減少撞擊力度。24小時實時監測,也在確保海上平台的安全運行。

在人力與新技術的結合下,平台守住了20多個寒冬的安全生產和外輸。截至2019年12月底,全油田累產油達到1456萬方。

而即使冰情最重的那幾年,油田也依舊堅持把生產生活垃圾運回陸地,“不讓大海變成垃圾桶”“不讓一滴原油入海”。

春節前夕,又一次寒潮襲來,越過薄冰封鎖的渤海,向北駛入海洋深處,李緒雄們依舊堅守在這孤寂的採油一線。歡聲笑語的晚飯結束后,當記者與他們聊到遠方的家人時,這些剛毅的漢子眼裡竟泛出了淚花。

思念,在這裡是隻能靠指南針望向家的方向。

“出海工作不能常和家人團聚,有時甚至會覺得跟不上時代發展的節奏了。孩子六年級共開了12次家長會,而我隻趕上了一次。”李緒雄說。

年關將近,由於今年的冰層比往年薄了許多,海冰對油田的正常生產影響不太嚴重,於是,李緒雄終於可以輪崗回家過個團圓年了。

(責編:杜燕飛、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