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隨著疫情防控阻擊戰進入關鍵階段,能源行業正成為“抗擊疫情前線”和“經濟發展前線”的中堅力量。春節剛過,在央企生產型子企業中,石油石化企業復工率高達96.8%,電網、發電企業復工率達83%,為疫情保供和經濟發展提供了雙向強力支撐

開足馬力,能源企業高質量復工復產

■本報記者  朱妍  李玲
2020年02月21日09:37 | 來源:中國能源報
小字號

  華能伊敏煤電公司露天礦全力復工復產,為打贏“戰疫”保障電煤供應。肖宇/攝

  “隨著疫情防控工作進入關鍵階段,我們要做好‘兩條線’作戰的准備:‘一條線’是抗擊疫情前線,主要任務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防止疫情進一步蔓延。‘另一條線’就是經濟發展前線,主要任務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降低疫情帶來的影響,特別是要為抗擊疫情前線提供充足的‘武器’和‘彈藥’。”2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秘書長叢亮強調,在抗擊新冠肺炎的工作中,“兩條線”互為支撐、缺一不可。

  一手抓防控,一手促發展。作為抗擊疫情的“大后方”、經濟社會運行的“壓艙石”,能源行業在可靠保供“抗擊疫情前線”的同時,主動克服困難、消除疫情沖擊,相關企業陸續進入正常運轉,奮戰“經濟發展前線”。截至2月13日的最新統計顯示,全國煤礦復工率63.8%,電力、天然氣和成品油供應充足,其中,中央企業生產型子企業復工率更高——石油石化企業復工率達到96.8%,電網、發電企業復工率達到83%。

  隨著大量人員返崗復工,防疫與生產這對關系咋平衡?非常時期,各項條件受限,能源企業該如何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決戰決勝“兩條線”?

  精准施策,防疫生產“兩不誤”

  “煤礦井下空間有限,又以集體勞動為主,不少工人起初有顧慮。集團實行了最嚴格的防控措施,嚴防輸入和擴散,從辦公區、入礦、換班室到井口,層層測溫,就連進入食堂、宿舍也要排查。24小時監控疫情,讓大家吃下‘定心丸’。”又是一天早班,同煤集團同忻煤礦智能化綜採隊隊長徐昕換上工作服、戴好口罩,在完成體溫檢測並登記后,乘坐防爆膠輪車下井。

  為保障電煤的安全穩定供應,同煤集團在防控疫情的同時,及時組織具備能力的煤礦復工。1月27日前,首批26座礦井已率先復工,確保日產量保持在30萬噸左右,滿足湖北江陵電廠、鄂州電廠等用煤需求。隨著第二批25座礦井於2月10日恢復生產,同煤集團作為保供主力之一,煤礦復產率已達85%,剩余的9個煤礦也正在加緊制定復工復產方案。

  按照正常的生產安排,春節期間恰逢煤礦停產之時。疫情不期而至,人員、物資等條件大大受限,給原計劃的復工復產出了一道大難題。以煤炭大省山西為例,疫情發生以來,全省959座煤礦中一度隻有56座維持正常生產。對此,山西省國資委多次強調,在確保防控有力、有序、有效的前提下,省屬國企要帶頭精准復工復產。2月10日,該省全面恢復生產經營當天,山西焦煤36座礦井日產原煤19萬噸、精煤9.3萬噸,陽煤集團17座礦井的日產能達到13.9萬噸……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煤礦生產的基礎上,產量數字持續增加,有力保障了生產和生活所需的煤炭供應。

  進入“戰疫”關鍵期,促進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是保障疫情防控物資的必然要求。記者進一步了解到,除了煤炭,在電、油、氣等細分能源領域,多地區、多企業的生產經營也在穩步恢復。

  以12項舉措為核心,國家電網當前正在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周密部署雅中-江西±800千伏特高壓直流等重大工程項目的建設,並同步推出線上發標、供應商“不見面”接標,開辟物資採購綠色通道、壓縮採購流程等靈活對策﹔中國石油30多萬名員工堅守崗位,上游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扛起保供重任,下游煉化企業根據形勢和市場變化,調整生產計劃,加大疫情防控急需產品等供應﹔為解決煉化企業面臨的“原料進不來、產品出不去”困境,山東東營緊急調用456輛運輸車組建突擊服務隊,開辟綠色通道,確保抗疫、生產“兩不誤”……非常時期,能源企業的“非常之舉”比比皆是。

  靈活調整,要產量更要質量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是復工復產的基礎和前提。但由於疫情防控形勢不斷變化,能源供應也面臨新情況、新問題:能源領域生產型企業居多,如何處理好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的關系?受制於人員短缺、物流不暢、市場受限等現實問題,生產能否馬力全開?結合自身狀況,能源企業及時調整方案、靈活施策,復工復產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加,質量效益也上去了。

  以集體勞動居多的煤礦為例,特殊時期,如何實現“人員最少化、產量最大化”?智能化、信息化等先進手段脫穎而出。“這段時間,借助智能化工作面的優勢,我們在升級開採系統上狠下功夫,確保高產、高效、高安全性。比如,通過及時改進生產方案,頂煤回收率已由原來的86%-87%提高到91%-92%。”徐昕告訴記者。

  在新能源行業,據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田慶軍介紹,得益於供應預案的及時調整,該公司在國內的4個智能風機制造基地正陸續復工。“在確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我們主動對接上游供應商,盡量了解他們的復工進展,以減少疫情帶來的延遲和損失。”

  田慶軍稱,疫情當前,既要減少人員聚集,也要確保生產效率,以智能物聯網為基礎的智能生產、智能運維等技術至關重要。“運用EnOSTM雲平台系統,每天安排資源實時監盤,及時察覺機組運行問題及各類亞健康信息。通過在線分析、智能診斷系統,第一時間制定處理計劃,全面掃除缺陷、提升運行穩定性。”

  龍源電力公司相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為克服疫情帶來的員工不足、物流不暢等問題,生產運行監控系統和在線監測、診斷等智能化技術發揮了極大作用。以此為基礎,加強電力設備和安全管理,可及時發現和消除設備缺陷和隱患,確保設備穩定可靠運行。“截至目前,龍源電力各風電場、光伏電站、火電廠及潮汐電站等均保持安全生產狀態。”

  除了復工復產,部分企業還主動嘗試擴產、轉產,為抗疫竭誠出力。

  “我有熔噴布,誰有口罩機?”近日,中國石化官方微博的一條消息創造了900多萬的閱讀量。熔噴布是口罩的 “心臟”,其主要原料聚丙烯正來自中國石化等企業。為此,中國石化主動征集口罩機,計劃利用原料優勢直接生產口罩,或為有需要的企業送原料上門,並協調生產設備。消息發出次日,11條口罩生產線對接完畢。到2月29日,預計新增口罩產能至60萬片/日﹔到3月10日,實現新增產能至100萬片/日以上。另有6條生產線,預計月底前可到位。

  化危為機,尋求新突破

  如果說,復工復產是“回歸正軌”的開始,那麼因勢利導、化危為機就是各大能源企業實現平穩、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關健。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認為,“抗擊疫情前線”與“經濟發展前線”相伴相生,在方向上是一致的。“企業要不等不靠,針對復工復產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分類研究、靈活應對,切實做好‘兩不誤’。”

  “疫情期間,能源企業沒有出現慌亂,生產供應持續穩定,其表現可圈可點。所以,我們首先要對自己有信心。不可否認的是,受到疫情影響,行業出現了一些波動。比如因出行銳減,成品油消費需求下降﹔下游市場不旺,煉化企業開工負荷普遍不高﹔道路封閉、物流受限、人員不足等因素,導致汽運煤不暢。但我認為,這些波動都是短期的。”林伯強預測,疫情一旦過去,市場將很快恢復,下游需求會同步快速攀升。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看來,從某種意義上說,疫情也給企業提供了一種“休克療法”。“利用近1—2個月時間,好好坐下來深入研究、挖掘自身長處。當務之急是用更好更精的管理辦法、更高的技術水平實現降本增效,渡過難關。”

  以風電行業為例,田慶軍坦言,疫情對產業鏈各環節造成不同程度影響,這既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推動。“在疫情及風電平價的雙重考驗下,產業智能化得到更多認同。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等技術創新,將形成風電產業的創新生態,智慧風場解決方案、客戶個性化服務等能力隨之進一步提升,將共同推動行業進步。”

  在油氣行業,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龐廣廉建議,企業可結合自身實際,總結經驗、拓展思路。一方面,充分認識完成全年任務目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市場分析和監測,保障急需產品及下游所需原料的生產供應﹔另一方面,也要想方設法尋找新的市場需求。“通過這次抗疫,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大家對化工的偏見,口罩材料、乙醇酒精及其他化工產品,其實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以此為參考,企業可針對不同市場需求,拓展化工產品應用場景,進而推動產業結構升級調整,改變煉化行業長期存在的過剩局面。”

  復工復產的同時尋求新突破,能源行業必將化危為機,迎來更高質量發展。

(責編:杜燕飛、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