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國際油價狂跌的真正誘因:全球能源格局的巨大變化

許勤華
2020年03月20日21:07 | 來源:人民網-能源頻道
小字號

連日來,國際油價狂跌,創下自2008年以來周跌新記錄,跌幅高達30%,直接推手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擴散。

因疫情加劇,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肺炎確定為“大流行病”,各大機構紛紛下調對今年經濟預期,現價與期貨價暴跌說明市場信心極其不足,投資者多做空資金大批離場。也就是說,新冠肺炎對油價的影響,從三月份開始全面呈現,波及范圍廣。

目前,世界經濟尚未從2008年金融危機的打擊中完全恢復過來,2020年初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創,原油生產與消費基本面本就因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而供需不平衡的狀態,在疫情對供應鏈的沖擊下更潰不成軍,市場供應大於需求的形勢更加嚴重,價格被嚴重壓低。

如果說疫情全球擴散是此次油價狂跌的導火索,那麼全球能源格局的巨大變化才是真正的誘因。人類生產與利用能源資源的技術突飛猛進,核能、氫能、太陽能、生物質能、頁岩油氣等紛紛登上歷史舞台。全球能源向非化石燃料大轉型而出現的兩側多元化:供應多元化如北美頁岩油氣的成功開發和商業化,消費多元化如用電從原來的集中向分布小型自主轉化。

但這次油價的支撐線應在20美元每桶。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無論沙特、美國、俄羅斯如何打價格戰,20美元應該是三方能夠承受的最低價格。如低於生產成本(沙特約在9美元,俄羅斯在16美元,美國頁岩油稍高,因技術不斷改進,在30-40美元左右),把利潤空間計算在內,國際原油市場三個領頭羊沙特(原油輸出國組織)、俄羅斯(非歐佩克生產國)和美國(從洛克菲勒時代再次回歸成為市場新貴)就一定會聯手,絕不會讓利給消費國。

二是作為主導原油消費市場的全球消費國,中國、日本、韓國的疫情正在逐漸消退,印度從其國釋放出的疫情感染信息來看影響不大,意味著這幾個消費中心的內需隨著復工復產將很快提升,需求面逐漸恢復,價格肯定會調整,但回調的壓力線在40美元左右。

回歸時間基本需要一年。2008年7月油價從147.25美元下跌到2009年1月的33.98美元,2010年回調觸碰70美元﹔2014年11月油價從107.65美元跌至2015年7月的53.8美元,我們都可以看到40美元為其中的基准線。隻不過因為疫情沖擊,40美元目前已經變為20美元。從2008年金融危機和2014年頁岩油氣革命成功釋放出的常規油氣危機,兩次市場和價格回調周期來看,基本在一年左右。

左右國際油價回歸的因素有三:疫情過去的時間﹔OPEC+談判機制的恢復,沙特與俄羅斯6月談判是否能夠不受地緣政治事件等影響,得以順利進行減產成功﹔上游投資減少的幅度,決定供需面再平衡的速度。(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國發院專聘研究員)

(責編:杜燕飛、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