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疫情導致的全社會需求放緩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加之國外疫情蔓延引發的連鎖反應,一季度能源行業多項核心數據出現明顯下滑。如何追回“落下的進度”,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成為企業當務之急——

能源企業復產復工遇新憂

記者 朱妍 李玲
2020年03月25日10:05 | 來源:人民網-中國能源報
小字號

  3月16日,國家統計局通報的1-2月份能源生產情況顯示,前2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原煤、電力生產下降。其中,電力生產同比下降8.2%,這是該數據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引發多方關注。

  次日,在國家發改委舉行的3月份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進一步介紹,1-2月份,除太陽能發電實現增長外,火電、水電、核電、風電發電量同比分別下降8.9%、11.9%、2.2%、0.2%。從用電方面看,1-2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7.8%,較2019年同期大幅下降12.3個百分點,較2018年同期驟降21.1個百分點。

  電力是經濟的“晴雨表”,此次用電量增速的“斷崖式”下跌,映射出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發展已經形成巨大沖擊。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重大積極進展,隨著企業加速復工復產,經濟增長形勢走向如何?能源行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其自身生產經營正面臨哪些“堵點”和“斷點”?國外日益嚴峻的疫情形勢,又會對全球化特征突出的油氣、電力、新能源等細分行業企業帶來哪些不確定性風險?本報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當前影響主要在於需求端。產品賣不出去,企業再怎麼趕生產也無濟於事”

  “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組織推動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2月3日召開會議,在疫情爆發后首次提出了“復工復產”的相關要求,並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繼續為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而努力”。

  近2個月過去,復工復產進展如何?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通報,當前復工復產已呈現有序推進、積極向好的態勢。截至3月13日,全國除湖北外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超過95%,中小企業開工率達到60%左右。能源作為基礎性產業,不僅保持領先的復工率,還帶動產業鏈協同恢復,為各行業迅速回歸正常生產提供支撐。

  “2月中旬,光伏行業整體復工率還隻有約50%,現在平均已達80%以上,部分省份超過90%。在光伏制造企業集中的長三角地區,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很大,前期原料短缺、交通受阻等問題得到明顯改善,產品供應已無大礙。”正在一線調研的工信部中國綠色供應鏈聯盟光伏專委會秘書長呂芳告訴記者。

  特變電工魯纜公司營銷負責人秦天坦言,疫情曾一度導致企業訂單短缺,項目大面積停工、延期,正常的生產經營難以為繼。“但進入3月份,國家電網全面復工復產一批重點工程,為我們的產能釋放提供了有力保障。工人沒有受疫情影響而放假在家,相反,目前工作量比以往還要大。”

  復工復產有序推進,疫情影響卻未消除。“1-2月,國民經濟經受住了疫情沖擊。但不可否認,包括能源在內,各行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發電量出現‘斷崖式’下跌,用電量及增速創近年來新低,主要原因正是疫情導致的電力需求放緩。”電力行業專家葉春舉例,前2個月,二產和三產用電量同比分別下降了12.0%、3.1%。其中,作為拉動用電量增長的兩大主要行業,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的投資分別下降16.5%和20.8%,大幅拉低了用電量增速。

  盡管一季度是我國天然氣消費的傳統旺季,但1-2月,國內市場出現了罕見的“量價齊降”——天然氣消費量同比下滑11.3%,除城市燃氣略有增長外,其他用氣均大幅下滑﹔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發布的中國LNG出廠價格指數,由去年12月初的4335元/噸降至3月11日的3190元/噸,跌幅接近30%。

  新能源汽車行業也成為了深受疫情影響的“重災區”,繼1月全國產銷同比下滑55.4%、54.4%后,2月產銷量持續低迷,同比分別下滑82.9%、75.2%。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將產銷數字的雙雙大幅下滑歸因於疫情導致消費需求受到嚴重抑制。

  “上游未能復產,下游就會斷糧。下游市場不能及時恢復,反過來將造成上游庫存積壓,甚至出現再次停工停產的風險。對能源行業而言,當前影響主要在於需求端。產品賣不出去,企業再怎麼趕生產也無濟於事。”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直言,“下游起來了,上游才能真正順勢發力。”

  “需求放緩反過來影響復工率,目前煉化企業開工率隻有65%-70%,在能源行業相對較低”

  如果說推進全面復工復產是當務之急,那麼如何把落下的進度“追趕”回來就是能源企業接下來的核心任務。但據了解,受到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趕工”也面臨多重考驗。

  首先是疫情帶來的“直接損失”。一位業內資深人士透露,若以疫情4月底結束估算,包括用電量下滑、電費回收、融資缺口等影響在內,國家電網在湖北一地的損失就達160億元。另外,為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2月22日國家發改委印發《關於階段性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通知》,根據該《通知》,今年2月至6月期間,國家電網將累計減免電費約489億元,讓利電費佔2019年利潤總額的63.5%。“若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彌補,國家電網27家省級公司都將面臨一定壓力。”

  燃氣行業同樣承壓。近兩周來,中國燃氣、華潤燃氣等“燃氣五虎”股價齊跌,其中昆侖燃氣、港華燃氣、新奧能源的累計跌幅均超過10%。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業人士預測,“1-2月,各項指標下滑得厲害,下游訂單可能到4月才會大規模恢復。疫情若在4月結束,今年全年天然氣消費量尚有望增長6%-8%﹔若持續到6月,今年全年能與去年持平就不錯了。”

  其次是下游需求放緩帶來的持續影響。中國燃氣投資發展部副總經理齊亞龍稱,疫情對其所在的貿易公司一季度生產經營的影響較大,參照年初預算,多項指標均未完成。“我們正在加緊沖刺,但市場需求仍沒起來,要加大出貨量就不得不選擇降價。”

  “企業陸續具備開工條件,但市場在哪裡?目前,油品、化工產品均面臨‘生產越多、虧損越大’的尷尬局面。”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龐廣廉稱,尤其是對於民營煉化企業來講,彌補損失更是難上加難,所以持觀望態度者不在少數。“需求放緩反過來影響復工率,目前煉化企業開工率隻有65%-70%,在能源行業相對較低。”

  近期境外疫情擴散,對國際市場的不利影響隨之蔓延,最終難免會對國內形成負面影響。以海外業務佔比較大的光伏行業為例,TüV南德大中華區智能電力設備及光伏副總裁許海亮稱,此前的預測顯示,海外市場今年對光伏組件的需求量很大。但受疫情沖擊,國外訂單量目前已出現下滑,拜訪客戶、技術交流、國際展會也已受限。“且疫情走勢尚不確定,暫時難以預估海外市場的損失。”

  呂芳也稱,相比國內市場過山車似的大起大落,近年來國際光伏市場“又大又穩”。“我國已是全球最大光伏產品制造國及出口國。意大利、日本等疫情較為嚴重的國家,恰好又是組件出口集中或光伏應用較好的地區,當地人員、物流、工程都在受限,對企業經營而言的確是一道新難題。”

  疫情引起的需求下降,還有可能帶來法律風險,從而進一步影響企業經營。例如,國際天然氣交易目前多按“照付不議”的長期協議執行,我國進口LNG、管道天然氣基本也都簽署了此類協議。疫情期間,中海油、中石油紛紛向供貨商發出遭遇不可抗力的通知,但目前尚無明確進展或已被對方拒絕,不排除因供貨商不承認不可抗力因素而導致更多損失。

  “相比此前火爆的海外市場,國內市場今年將走向穩定,有望平抑海外波動,建議新能源企業關注內需”

  面對國內外市場需求雙雙低迷,能源企業該如何突圍?

  “針對疫情可能產生的影響,我們提早制定應急方案,協同上游供應商企業共同應對,盡力把疫情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截至3月15日,64個項目實現復工,佔全年開工項目的20%以上。”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曹志剛表示,一方面,根據原有計劃,動態調整生產工序,確保現有資源的有效運轉,並通過增加工時、提高激勵等手段極力彌補損失﹔另一方面,正在進行全年供需匹配及差異分析,並制定追產措施,以確保年度經營計劃有效實現。

  在油氣行業,為促進成品油銷售,不少加油站“提前鎖客”,除採取加油送禮、積分兌換等常規舉措,還主動嘗試新方式,通過線上賣口罩、賣菜等手段彌補不足。截至目前,近4成加油站的銷量環比增長50%以上。“為進一步提高銷量,我們倡導加油站新零售模式。”油氣行業專家魏敏建議,加油站可考慮從單一平台業務轉移到多平台業務,由同質化產品向差異化轉型,回避粗暴價格戰。同時,重視向體驗式服務營銷轉型,從“車輛服務”到“對人和生活加油”,充分利用大數據摸清用戶的更多需求。

  在此基礎上,多位專家建議,由於境外疫情仍處高發期,能源企業要充分預判外貿進出口業務可能受到的嚴重影響,著力穩投資、擴內需,推進重大投資項目復工﹔主管部門也要加強宏觀政策對沖力度,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潛力,全力降低疫情造成的損失。

  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認為,光伏制造業對海外市場依賴較大,疫情雖會造成海外需求低迷,但國內企業生產不能停。“隨著2020年擬新建的補貼競價項目6月15日完成申報,一批新項目將陸續開工。相比此前火爆的海外市場,國內市場今年將走向穩定,有望平抑海外波動,建議新能源企業關注內需。”

  龐廣廉提出,包括5G基建、特高壓等領域在內,“新基建”對諸多能源企業來講是重大新機遇。“隨著項目興起,市場對高端材料的需求將越來越旺盛,這也是石化企業此前較少涉足的領域。越靠近終端市場,企業利潤率越高。例如,通過調整產品結構,生產直接用於新能源汽車、高鐵、飛機的高端復合材料,既是新的利潤增長點,也可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葉春也稱,近期中央密集部署“新基建”,20天內4次重要會議提及相關內容。作為疫情沖擊之下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能源制造、供應服務、項目建設等企業均有巨大市場機遇。

  “3月以來,發用電量已有明顯回升。3月16日調度發電量達178億千瓦時,高於2月底的162億千瓦時,上升9.9%。3月19日,沿海六大電廠煤炭日耗量達到55萬噸,已接近往年正常值。”葉春進一步表示,疫情影響是短期、可控的,能源企業沒有必要過於小心翼翼。隨著1-2月受壓抑的生產、需求加速回暖,預計二季度疫情影響將逐漸減弱,完成全年生產經營任務的步伐必將也必須加快。

(責編:杜燕飛、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